29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影像学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2011-08-17 11:51马爱金郝冬琳吴波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1期
关键词:椎动脉脑血管造影

马爱金 郝冬琳 吴波娜

江苏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常州 213102

我们对29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影像学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2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神经内科诊断为TOBS且行脑血管造影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2)急性起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伴瞳孔改变、眼球活动异常,而肢体瘫痪程度较轻;(3)CT或MRI检查发现同时出现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两处或两处以上梗死灶;(4)受试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碘过敏或造影剂过敏;(2)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3)合并妊娠或严重肾功能不全(C>2.0 mg/d1)。29例患者入组,男21例,女8例,年龄33~75岁,平均54.7岁。所有患者在发病7 d内行头颅MRI包括常规平扫(T1、T2)及弥散加权成像。

1.2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行全脑血管造影,主要观察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比例。将后循环动脉系统按部位分为头臂干或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内段及BA段,计算各部位病变发生率。血管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提出的标准评估,狭窄率(%)=(1-a/b)×100%(a:代表狭窄处最小血管直径;b:代表狭窄以远正常颈动脉直径)。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无狭窄组、<50%狭窄组、≥50%狭窄组和完全闭塞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影像学(磁共振)特征 29例患者后循环病灶总数113个,平均每个患者病灶数3.90个。对不同部位病灶的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P<0.01,表明各部位间梗死发生率存在差异,丘脑及中脑脑缺血性病灶发生率最高,且多为双侧性梗死。见表1。

2.2 脑血管造影结果 所有患者中发现28名存在后循环血管病变,27名患者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包括斑块、血管狭窄及闭塞,1名患者为存在血管变异(孤立的椎动脉)。所有患者椎基底动脉共检出血管病灶部位44个,各部位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血管病变部位按狭窄程度分级,其中闭塞性病变占 58.6%,≥50%狭窄组24.1%,<50%狭窄组10.4%,无度狭窄6.9%。脑血管造影发现8例患者同时伴前循环血管病变。见表2。

表1 TOBS脑各部位病灶发生率比较 [n(%)]

表2 TOBS椎基底动脉各部位病变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TOBS是1980年由Caplan首次提出,随后我国不断病例报道。由各种原因导致基底动脉顶端2 cm以内及其分支两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5条血管中有2条及2条以上血管供血区域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中脑、丘脑、小脑、枕叶、颞叶内侧梗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2]。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头颅磁共振能够很好分辨后颅窝及脑干病灶,特别是弥散加权像对缺血病灶敏感,甚至能在起病1 h内发现病灶,大大提高了早期 TOBS诊断的准确率,故对高度怀疑TOBS应首选磁共振检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检查以确诊。TOBS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由于2组分支血管起始部位相距很近,相差约5 mm,容易同时累及,故影像学较容易发现双侧多发病灶,本研究25例(86.2%)患者为双侧多发病灶。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高危因素中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小动脉病、夹层较多见,偏头痛、肌纤维营养不良、凝血紊乱、药物乱用较少见。大动脉粥样硬化累及的血管分布根据种族有所不同,亚洲人群更多累及颅内大动脉,这与我们脑血管造影发现较多的椎动脉颅内段病变相吻合,与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登记发现较多累及椎动脉颅外段有所区别[3]。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与颈内动脉系统一样,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

综上所述,TOBS为后循环多发性梗死,丘脑及中脑为好发部位,多为双侧性。血管病变主要为位于BA远端及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多见。发病机制主要为大动脉闭塞-血流动力学及栓塞机制,其他原因所致少见。诊断TOBS主要依靠头颅M RI检查,DSA能够为血管病变定位提供有力的依据,两者联合有助于对卒中机制的判断,且有利于对预后正确地判断。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Caplan LR."Top of the basilar"syndrome[J].Neurology,1980,30:72-79.

[3]Caplan L.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then,now,and tomorrow.The Thomas Willis Lecture-2000[J].Stroke,2000,31:2 011-2 023.

猜你喜欢
椎动脉脑血管造影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