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之城
“千里为重,广大育庆,天生都会,地博嘉名。”一曲《重庆赋》尽显这个城市的豪情。
重庆,是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和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这个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的亚热带城市,以其火辣闻名于世——无论是美女美食还是美景,这个城市都在散发火辣的气息。而在这种火辣之后蕴含的是重庆人刚毅豪爽的性格和无穷无尽的活力。陪都时的重庆饱受日本侵略者长达5年半的轰炸,然而重庆人民从来都是挺着腰,坚定地与之抗争,终于这个承受着祖国和民族苦难的城市代表中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而现在身为直辖市的重庆,也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直辖前十年,重庆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三峡大移民的艰巨任务;而直辖十年后,重庆又被国家赋予了引领西部大发展、推进全民共同富裕的重任。现在的重庆,遍地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这个城市无时无刻不在彰显它的经济活力。
两江新区区位图
金港国际
重庆的两江新区被誉为中国第三区,因为是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后中国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
有人说,错过了浦东,错过了滨海,千万不要错过两江新区。如果您还不知道什么是两江新区的话,那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度你真的快被时代所淘汰了。
时间指向了2010年6月18日。在这个重庆直辖13周年的日子里,重庆迎来了一件大喜事——重庆两江新区于此间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的大致地理位置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和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其中北部新区将继续发挥区内各类国家级园区的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区多园、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格局,以将其建设成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北部新区在土地、财税、金融、投资、外经外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先行先试。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功能和有关税收政策则比照洋山保税港区的相关规定执行。
两江新区成立暨授牌仪式
根据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两江新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其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有关人士称,两江新区的成立从国家战略上可以看作是新一轮西部大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它将深刻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对缩小东西区域差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实施了3个开发开放大战略,深圳、浦东和滨海,都承担着构成增长极“内核”、带动区域发展的使命。595平方公里的深圳特区,带动了18万平方公里、8000万人口的珠三角加速崛起;2270平方公里的浦东新区,带动了21万平方公里、9000万人口的长三角迅猛发展;120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带动了33万平方公里、1亿人口的环渤海奋起直追。国务院批准设立1200平方公里的两江新区,将力争推进“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乃至680万平方公里、4亿多人口的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据初步测算:两江新区将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年均增长提高10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水电、矿产等能源产业增速提高5个百分点,湖南、湖北、陕西、广西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增速提高5个百分点。两江新区通过各种要素资源的发酵、增值,在西部地区产生裂变、聚变和几何乘数效应,从而改变西部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
海装风电
汽车生产线
北部新区汽车城
两江新区挂牌成立100天内,签订的项目就有30多个,投资金额达到了400多亿元。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紧紧盯上了这片热土。2010年11月5日,惠普、三星、西门子、普莱克斯、博世、诺华等32家世界500强企业曾集体考察两江新区。而成立一周年以来,两江新区热气腾腾,基建平均每天投入一亿多,而引资平均每天高达4.5个亿,创造了重庆速度。一年前,在卫星地图上,这里许多地方还是山地。但一年后,就变成了平整宽阔的道路和鳞次栉比的厂房。据两江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整个两江新区,2011年承担的基建将高达385亿,平均每天投入一亿多,几乎是两天削平三山头、一周推出一平原。据两江新区管委会统计,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180天完成征地55696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86%,相当于重庆主城征地速度的40倍。先后开工建设了34条道路,全长160公里;目前,新区内平场作业面超过10平方公里的地块,就有5个。成立一年,管委会组建了8个招商小组,集中力量招商。招商的成果,也令两江新区感到满意。截至6月17日,新区签约招商项目300个、合同投资总额1600亿元。每天揽入的投资高达4.5亿元。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两江新区才半岁,GDP已突破1000亿,增速达23%,已相当于重庆直辖之初的经济规模。
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自2010年6月18日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两年打基础、五年建成框架、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重点打造5千亿国际汽车城、4千亿电子信息产业、3千亿数据处理中心、2千亿装备制造业以及1千亿新兴产业(54321),为两江新区构建“万亿”级工业开发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5千亿国际汽车城:汽车工业一直是重庆的支柱产业,按照两江新区总体发展思路,两江新区国际汽车城布局鱼复工业园,占地40平方公里。主要以长安、力帆等国内外著名汽车集团为主,最终形成年产近200万辆轿车和发动机,产值超过数千亿元的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巨龙。2011年1月24日,长安“千亿汽车城”在鱼复工业园奠基。长安千亿汽车城项目规划占地1万亩,投资350亿元,建设长安汽车总部、研发中心、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新能源、零部件、物流中心以及长安汽车大学等为主体的全方位产业布局,并将与两江新区共同打造汽车主题产业园。而到2015年,汽车城一期产能将达到整车80万辆,发动机150万台,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1月26日,年产值250亿元的力帆乘用车新增生产基地也签约入驻两江新区"千亿汽车城",接力打造两江新区国际汽车城这一世界级的汽车工业基地。3月30日,投资50亿元、产值120亿元的小康菲亚特新动力项目开工建设。此前,投资9亿美元、产值80亿元的韩泰轮胎项目,投资7500万美元、产值45亿元的霍尼韦尔刹车片及车用增压器项目,已陆续入驻新区,助力两江新区国际汽车城项目。
4千亿电子信息产业:4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笔记本电脑系列项目和中韩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项目。随着宏碁公司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和制造基地、台湾华硕在祖国大陆建设的第三个制造基地相继落户两江新区空港工业园区,两江新区和重庆西永微电园一起,形成了支撑重庆万亿台笔电基地的两根“脊梁骨”;此外,依托中韩两国政府共建的中韩产业园布局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计划引进三星、LG、LK等世界著名企业,形成半导体集成电路研发制造、电子信息研发制造、高端智能家电、汽车电子等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产值有望达到“千亿”级规模。
3千亿数据处理中心:3千亿数据处理中心项目布局水土高新园,占地约20平方公里。4月6日,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正式开建。该实验区全面完成建设后,将形成100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云计算”产业试验区是国内最大的数据处理基地,最终要做成上百万台服务器规模的离岸"云计算"基地,成为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云计算”中心建立后,将与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等形成“多足鼎立”的发展态势,是未来重庆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2千亿装备制造业: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项目主要布局鱼复工业园。2010年11月11日 ,重庆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在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区破土动工,到2020年,园区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重庆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依托重庆长客轨道车辆项目,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整车、高速列车、动车组装备及零部件生产能力。今年1月28日,中国北车集团公司与重庆市及两江新区签订战略协议,将中国北车西南最大产业基地落户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园,5年后产能将达400亿元,成为新区轨道交通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支撑项目。同时,两江新区还将打造产值达500亿的"航空城",龙头企业为中航集团;另外工程机械和重型机械制造产业也将达到500亿甚至上千亿的规模。
1千亿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上五个千亿级产业项目建成后,万亿级工业开发区将提供30-50万就业岗位,为重庆民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江北嘴中央公园
云计算开工
两江新区对于民生促进的方面不仅仅体现在引进投资增加就业岗位,两江新区本身就肩负着推进社会改革的重任,力图打造一个社会新区。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发展相比,重庆两江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不但要做实国务院赋予的五大黄金定位,成为西部增长极和内陆发展引擎,汇聚全球生产要素,实现辐射带动中西部大市场的国家使命;而且要在大开发大开放过程中,立足改革后三十年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严峻现实,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社会改革,竖立科学发展新标杆。这就意味着两江新区的改革开放与浦东、滨海相比,大开发大开放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直面的社会矛盾更加艰巨,单纯的局部治理改革已经难以奏效,必须从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全局出发,探索内陆开放新路径,实现经济大发展,探索社会改革新路径,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改革新突破。
两江新区的成立不仅促进了重庆的经济发展,同时两江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依靠沿海外向型经济,国际金融危机使以外需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09年的7.3%,到2015年中国消费占世界的比重将超过14%,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两江新区的成立,不仅意味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路径开始转向西部、转向内陆,而且标志着经济发展由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开始转型。不光是两江新区,整个重庆都可以作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载体。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曾盛赞重庆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方面潜力巨大。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而现在东部的发展已经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制造业急需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和长江上游最大中心城市,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潜在的市场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加上商务部和海关总暑支持建立重庆为加工贸易转移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以及保税港区,重庆无疑正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
2011年2月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这标志着重庆打造东西部合作示范基地的目标取得重大突破,对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此次国家批复的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第三、西部第二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前两个为安徽皖江、广西桂东。根据批复,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涪陵、巴南、九龙坡、璧山、永川、双桥、荣昌等7个区县,将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高起点、有选择地承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化工、轻工、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打造18条产业链。重庆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国家和重庆市政府批准的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按“一带三片”布局,努力构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承接格局,打造涪陵、九龙坡、巴南3个产值3000亿级,永川、荣昌2个产值2000亿级,璧山、双桥2个产值1000亿级产业承接基地。
转移到重庆的产业中最耀眼的莫过于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明显特点,即地方政府主导及优惠政策竞相出台。重庆亦在其中角力,并从过去30年给沿海带来极大利益的加工贸易入手。过去20年,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物流成本占比很低。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看来,这是东部沿海尽占区位优势的原因,而重庆发展加工贸易,便须以新的模式解决物流成本、产业配套等问题,“一头在外,一头在内”。所谓“一头在外,一头在内”,即沿袭销售市场“一头在外”的同时,将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全部实现本地化,聚集在同一城市和地区,从而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新策略,黄奇帆曾于2008年亲赴美国惠普公司,说服惠普将4000万台产能的电脑生产基地落户重庆。此后,他再赴台湾,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引入重庆。广达、英业达等电子代工巨头接踵而来,大批零部件企业亦相继跟进。2010年12月1日,全球第二大电脑品牌宏碁与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宏碁全球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营运部将设立在重庆。2010年12月5日,全球笔电PCB大亨——台湾华科与重庆市政府在金源大饭店举行签约仪式,正式确定在永川投建西部总部暨第二生产基地。华科拟在重庆永川打造的笔电PCB项目,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板配套基地。2011年4月12日,全球电脑知名企业华硕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市政府正式签约,华硕将在重庆布局全球生产基地与中国第二营运总部。截至目前,全球前六大个人电脑品牌商已有过一半入渝,今后,惠普、宏碁与华硕每年将在重庆生产1亿台笔记本电脑,助推重庆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笔记本电脑制造高地。黄奇帆曾如是勾勒重庆在信息产业方面的蓝图:到“十二五”期间,建成1亿台亚洲笔记本电脑基地,1亿台电脑终端设备。届时,整个信息产业有望达到1万亿产值,取代重庆传统的汽摩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称,信息产业发展,将促进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并将深刻改变重庆对外开放的局面。
笔电制造商的纷至沓来,得益于黄奇帆市长所称的“模式的胜利”。即通过对加工贸易的垂直整合,使整机、零部件一体化,从而避免内陆地区物流成本过高的缺陷。黄奇帆称,在这个模式之下,品牌厂商和代工厂商,一个集群、一个集群地拉到了重庆。据重庆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目前为这六大代工商配套的300家零部件工厂,已到重庆开工建厂。预计到2012年底,由于电脑生产量的增加,会吸引更多的零部件制造商,最终可能会形成500家左右。当前重庆笔电产业已形成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企业“3+6+300”的一体化生产格局。除了笔记本电脑,重庆计划形成1万亿的产业规模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通讯方面的交换机、路由器、打印设备等。而进驻重庆的品牌、代工商都具备相关的制造能力。
如此,整个重庆信息产业的上下游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并转化为重庆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可以说重庆施行的并非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在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了产业的升级。
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产值将达到3万亿,按规划信息产业将占到三分之一,达到1万亿。2010年,重庆全市工业突破1万亿产值。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7%。沐华平称,迈入万亿台阶之后,重庆工业走上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这时信息产业首当其冲成为一个重要支柱。笔电项目除有利于吸引外资外,更重要的是,为满足笔记本电脑出口需要,它将促进重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际物流通道的建成。重庆在成功引进惠普后,就修改了重庆机场第二跑道的设计长度。重庆市国际机场第二跑道的设计长度是3200米,不能满足波音747-400全货机飞行。经过专家论证,由于惠普项目产品的航运需要,必须将现有跑道设计长度改成3600米。重大产业项目引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设计的改变,在重庆市还是先例。这大大加速了重庆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比原计划提前了5年)。
2011年5月9日,重庆渝新欧铁路试运行。这条线从重庆出发走欧亚大陆桥南线,经新疆、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到鹿特丹、到德国杜伊斯堡,只需12天左右,比原来走欧亚大陆桥北线要节约2/3 的时间。这个通道将成为整个电脑基地通往欧洲的战略通道。纬创公司总经理黄柏漙表示,当初选择来重庆,一个决定因素就是重庆具有独一无二的打通中国到欧洲的交通要道。重庆海关关长马忠源表示,以货物自重庆出口到欧洲为例,经重庆—上海“五定”快班轮转洋山港到欧洲的江海联运需40天,经渝深铁海联运经盐田港出口欧洲需29天,而经“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只需15天、渝欧国际货运航线则只需10余个小时。“渝新欧”一线的运费不但比航空节省,且运到时限比海运也大大缩短,安全性高,通关也更加便捷。沐华平透露,“目前正在组织从欧洲到重庆的回程货,欧洲很多跨国公司把欧洲产品运往重庆,再分布全中国。”沐华平称,这个班列开通有一个核心的因素,就是要求货量,“宏碁产品的进入,会使开出班列进入正常化。”
空港全景图
作为内陆城市,进出口是传统的软肋,但重庆通过由制度到产业布局的大转型大突破,成功扭转了这一局面。重庆仅用两年时间便通过建设笔记本计算机基地,将1.2亿台笔记本计算机订单带到重庆,相当于过去20年沿海地区的笔记本计算机加工贸易总量。黄奇帆强调,未来3年间,重庆将形成500多家零部件生产厂商的规模。由此就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笔记本计算机生产基地。这个基地的销售值将达到一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0年重庆全部工业销售值,等于三年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重庆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以此为基础,将逐步推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打印机、监视器等产品在重庆生产。黄奇帆说,这些生产笔记本电脑的企业,同样有能力制造与电脑产品相关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就像宏碁、纬创等,都计划在重庆推进这些产品的生产。同时,随着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在渝的电子信息企业承接了欧洲几千万台台式电脑。原计划的1亿台笔记本电脑,加上几千万台打印机、几千万台监视器、还有几千万台智能手机、服务器、路由器等,以及系列衍生品形成集群,大量在重庆生产。届时,两三年后,重庆电子产品整机台件将超过2亿台,可解决60多万人就业,形成一万多亿的产能。此外,重庆还将加工贸易产业链全流程都留下,实现加工、零部件制造、销售、结算都在重庆。
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的快速崛起,不仅凸显了自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诉求,更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解决沿海内陆发展失衡提供了可实践的途径。同时重庆在新的产业转移浪潮中拔得头筹,通过笔电行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不断开放自己,改善物流和金融环境,使重庆的投资潜力不断增长,从而促进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重庆在不断吸引投资的同时,也秉承“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政策,不断对外投资。从“汽摩基地”,华丽转身为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正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果。正是因为重庆改变了加工贸易方式,吸引了惠普、宏碁等厂商在重庆设立笔记本制造基地,几年后可以形成1亿台的笔记本产出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重庆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除了大力实施“一江两翼三洋”的出海通道建设,还得益于不断完善的对外开放平台。2008年,重庆正式提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后,先后争取到内陆首个“水港”加“空港”的双功能保税区。更让人振奋的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家批准在重庆设立了“两江新区”,并于去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作为两江新区对外开放核心平台的保税港区也开始加快运转。
为了加快将重庆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在2010年底举行重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支持重庆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海外投资300亿美元。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重庆准备建立一个500亿美元规模的海外投资项目库,包括铁矿石等国内市场急需的资源,到海外建设粮食、食用油等基础性商品生产基地,收购拥有先进装备或技术的海外项目,收购境外优质品牌加工类企业股权,将加工基地转移到重庆,并利用它的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售到全球。“重庆企业必须尽快走出去。”该负责人说,“走出去”才能减少贸易摩擦,才能享受与当地企业同等的待遇。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重庆市一批重点企业把握住国际资产价格、市场门槛降低的有利时机,瞄准国外比较丰富的矿石、土地、技术等优质资源,抱团“出海”并购。
2009年5月,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的黄奇帆就鼓励地方企业,大胆走出去,做好海外收购,“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土地、矿石、股票、企业资本、高科技装备等5种资源都在缩水。比如,过去10元钱买的东西,现在2元即可买到。”为此,重庆市率先出台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先进制造业发展和资源开发为重点,通过对外投资办厂、兼并收购、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参与境外稀缺资源和能源开发,收购境外优质企业、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
江北嘴中央公园
2010年10月26日,重钢入股亚洲钢铁交割仪式举行。重钢集团以2.73亿澳元的对价投资和1.7亿澳元委托贷款,获得亚洲钢铁60%的增发股权,掌控了后者拥有的澳大利亚伊斯坦鑫铁矿山开采权,累计投资将达30亿美元。从最初接触到完成交割,重钢收购澳矿项目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但得到的是一个“超级富矿”。该矿位于西澳大利亚中西部的伊斯坦鑫山(吉布森山矿区),已探明铁矿石储量达17.6亿吨,精矿品位可达68%,其预测储量更是超过50亿吨,可供重钢开采百年以上。
大豆则是重庆国企瞄准的另一个“战略资源”。2011年4月6日,重庆粮食集团正式公布了其投资巴西的粮油生产经营项目。该项目的运作在今年已经启动,重粮集团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75亿元,在巴西建设优质大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基地,建成后可每年为国内提供100万吨优质大豆及食用油,使重庆食用油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5倍。
在抓资源的同时,重庆国企还把国外新技术作为并购重点。多家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成为先行者。2008年8月,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自动化仪表制造企业——重庆四联集团,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加拿大蓝宝石工厂,一跃成为全球掌握高品质蓝宝石晶体生长和加工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成功突破了制约国内LED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2009年底,四联集团再次“出手”,引进法国汤姆逊公司全球(北京)半导体实验室研发团队,获得解码核、解码算法领域多项核心技术。今年下半年,四联集团将向国内市场提供直播卫星解码芯片,最新研发的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低成本高清视频图像传感器、新一代视频编码算法可望成为国际标准。
2010年3月,重庆机电集团出资2000万英镑收购英国精密技术集团下属6家子公司,获得霍洛伊德、宾斯巴瑞、克劳福德-斯维夫特等3个欧洲百年品牌,以及螺杆机床、各种型线螺杆加工、磨齿机、大型机床、五轴联动5项国际先进技术,使国内相关产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缩短了10至15年。今年4月,重庆轻纺集团投资1.3亿欧元,收购全球汽车密封条研发制造领先企业——德国萨固密公司。后者是大众、奔驰、宝马、福特等大型车企的配套商。
寸滩保税港
两江新区方正大道
江北五里店立交
重庆市长黄奇帆说,如果一个地方,光引进来取得成果那只是一半,中国的资源对13亿人来说是不够的,通过世界资源的配置为中国所用是科学发展观、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发展、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重庆就是根据这样一个理念,2010年海外投资的协议金额50亿美元。2011预计还会有50亿美元左右的协议金额,并计划,今后的五年持续每年五至六十亿,力争海外投资有300亿美元,成为在这个领域的领头羊。重庆市长黄奇帆2011年8月24日主持召开“走出去”专题工作会,研究部署落实重庆企业“走出去”战略任务的行动路径。“十二五”期间,重庆海外投资要达到300亿美元,重点瞄准地下资源、地表产品、资源加工、装备技术、建工业园区等5个方面。
水港全景图
黄奇帆说,我们的目标是大力开展面向中国市场的海外投资,进行“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海外投资。或者是产品资源在中国,市场销售在海外;或者是产品资源在海外,市场需求在中国。这样的海外投资主要面向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地下资源,比如铁矿石、铝矾土、锰、铜、镍、锡、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国内短缺、市场需要的地下资源。二是地表产品,发展农业、种植业,种大豆、种玉米、种棉花、种粮食、养牛等。中国人均耕地是世界上最少的,需要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地表资源开发。三是资源加工类,比如把铝矾土加工成氧化铝、电解铝,把铁矿石加工成钢块,把树木加工成纸浆运回来,这一类加工中国市场需求非常大,国家宏观政策也支持。四是发达的装备技术,机电集团、轻纺集团、四联集团都有成功的海外收购案例,下一步要继续做好。五是建工业园区,主要瞄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那里有资源,有市场,消费需求也庞大,将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重庆不仅引进来走出去,与此同时,重庆还踌躇满志地向全世界发出到重庆赚钱的邀请。“想多赚钱,就到重庆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多次这样向金融机构发出邀请。事实确实如此。2009年,重庆金融业实现净利润174亿元,资本回报率近20%。全国的平均水平约10%。当地整个行业的不良率只有1.5%,这可很好的保证银行的资产安全。
事实上,在通过数百亿元的金融救市之后,重庆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环境也被洗涤一清。2009年,重庆的金融业增加值达390亿元,同比增长31.2%,力压其他行业排名第一。金融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达到6%,第一次跃升为支柱产业。横向看,此数据远远优于成都、西安等西部省市。
仅有银行、券商是不够的,重庆的机构建设还有很多希望完善的链条,比如,保险当时就是重庆的一个软肋。
2006年7月,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在重庆挂牌,这是总部在西部的第一家寿险公司,中新大东方为当地国有企业地产集团与新加坡大东方人寿的合资公司;同年12月,安诚保险获准开业,当地国企持股近90%。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安全”为主题定位的专业化财产保险公司,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性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加上此前已经落户重庆的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重庆的法人机构达到三个,成为西部法人机构最多的省份。在保险领域,重庆的触角可能还将伸得更远。目前,重庆正在筹划组建农业保险公司。重庆金融办主任罗广曾介绍,这家保险公司将扩大对农业生产项目的保险覆盖品种、覆盖面等,在降低农业种养殖投资风险同时,还要借机在农村开展其他针对农民的商业保险。
在银行、证券、保险一个不能少之外,重庆更是希望在金融租赁、担保等方面有所突破。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中重庆更是频频借助外力。2010年4月,重庆机电集团、中石油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国昆仑金融租赁公司将有望在重庆挂牌,这个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重庆机电集团投资6亿元,占10%的股份,中石油占90%股份。是全国产业集团组建的最大金融租赁公司、西部最大金融租赁公司。
重庆的野心不止于此。2009年末,重庆的股份交易中心挂牌,这是重庆为纳入全国场外交易市场所做的准备。重庆希望能在要素市场上拥有自己的“发球权”;与此同时,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也已挂牌,重庆希望最终可以在此进行期货交易。此外,重庆还在推动各种要素市场的发展。而两江新区的成立,又给重庆建设金融中心增加了筹码。
在中央的战略部署中,两江新区被赋予的战略定位相当高——既要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又要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既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又是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而重庆对这块新地寄予的厚望和支持也是空前的——2020年前,市政府将60%的工业用地、40%的商住用地、60%的公共用地都集中用于两江新区。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坊间担忧,重庆也会走沿海“两头在外”的老路,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发生金融危机,就会受到毁灭性打击。重庆其实比外界更清楚这一点,在承接产业的同时,也做出了更为重要的布局。其瞄准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最上游——金融结算。
在与惠普等笔记本电脑巨头谈判时,金融出身的重庆市长黄奇帆提了一个条件,惠普除了将其生产环节转移到重庆之外,还要将其结算中心也转移到重庆。“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也非常厉害的决策。”金融人士分析,现阶段,中国大陆每年进出口2.5万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约1.2万亿美元。但加工贸易中的设计、销售、物流和金融结算几乎都不在大陆,而这些,都是利润最高的环节。以结算为例,其所产生的印花税、交易税等税收,比加工贸易代工收入多得多。“从某种角度讲,跨国公司结算中心在哪里,哪里就是金融中心。”黄奇帆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是在抄袭沿海,我们现在做的是沿海从未做过的事情!”经过艰难谈判,惠普已将“亚太结算中心”设在了两江新区。2010年,仅惠普的结算业务就为重庆带来了几十亿元的税收。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从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出发一路向上,从终端产品向服务外包和数据处理拓展延伸,并最终衍生到结算金融中心,实现了“端”和“云”的完整产业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打造结算金融中心,这才是真正的站在了云端之上!”
结算金融中心包括离岸国际金融结算、电子商务结算、要素市场结算、企业总部结算等。要形成结算金融中心离不开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从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国家安全部均对重庆实施了“绿色通道”。知情人士表示,随着被誉为“中国第三区”的两江新区成立,重庆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已上升到极为重要的地位。国家层面对于重庆采取了从未有过的特殊政策支持。国家各部委在最大范围内为重庆提供便利。从2008年底到2010年2月,国家为支持重庆发展加工贸易火速批准重庆成立了两大内陆保税区。而铁道部在2010年专门花费数月时间为重庆发展加工贸易量身定做便捷的运输线路。包括此次华硕落户重庆,海关总署也特事特办。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明确表示:“海关总署明确要求全国海关包括重庆海关,全力帮助华硕项目发展壮大!”国家部委对重庆的支持力度,在中国区域发展历史中前所未见。
黄奇帆也曾坦言:“重庆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海关总署,争取到了制度平台上的一个小突破。”正是这些不为外界所知的“小突破”为重庆打造结算金融中心提供了机会。接近外汇管理局的人士表示:“惠普曾经想把结算中心放在上海,但是上海却无法处理惠普庞大的结算业务,重庆却具备了相关条件,加上国家层面的支持,最终吸引惠普将结算中心放在重庆。”
重庆两江新区人士表示,惠普在两江新区保税港建立“亚太结算中心”,每年为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在重庆流动结算。黄奇帆表示:“未来3至5年,重庆将实现加工贸易离岸结算额超过2000亿美元,电子商务国际结算额超过500亿美元。”
在惠普结算中心项目上尝到甜头后,黄奇帆进一步为重庆金融中心定位添加关键词,强调将建设重庆成为“国际结算类金融中心”。在惠普的加工贸易结算中心之后,重庆又在电子商务离岸结算上有所斩获,并正积极寻求离岸数据结算等新型的结算业务。黄奇帆认为,有北京、上海在前,重庆即使把金融销售市场和银证保业务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成为全国金融中心,而“把市场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国际结算作为高地,由银、证、保和销售市场托底,重庆的金融中心就成形了”。
在实践中,重庆在金融领域大有全面开花的势头。黄奇帆说:重庆的目标是成为有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积极发展信托、租赁、担保、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等。比如租赁公司,中国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是重庆跟中石油合作的一个60亿人民币的租赁公司,可以融通800亿元。这样做的结果,等于中石油从黑龙江到克拉玛依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七八百亿元设备租赁或者投资,由重庆的这个企业来完成。此外,重庆正在跟平安保险集团研究打造一个全国性租赁担保公司。总之,要把重庆变成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活动发展高地。
都市繁华与自然生态的交织
世界贸易除了实物、加工,发展最快的就是电子商务。在这个领域,如果出现跨国支付,也将出现结算业务。目前,eBay下面的PayPal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国际电子商务结算公司。2009年结算了800亿美元,其中,100亿美元是跟中国的国际结算。预计到2015年,可达1000亿美元。它绕过了中国外汇管理的整个系统,也绕过了中国的税收。重庆跟它合作,将它和中国的所有网站公司发生的结算放在重庆。这些需求现在都获得了外管局支持,开始操作。因为国外结算公司也了解中国的电子商务每年以60%的幅度增长,他们希望在中国外汇管理规范之下,将平台做大,而不是仅依赖现在非常有限的海外人民币存量。初步核定100亿美元的结算中心,可以产生11亿人民币的税收。重庆将变成中国的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中心。
重庆的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关于金融中心的建设路径,重庆市提出“三六三”:银行、证券、保险三类金融机构均衡发展,集聚六类金融机构,发展三大金融市场体系。所谓发展三大金融市场体系,即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O T C)和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除这三类金融市场体系之外,重庆还将围绕投融资中心的打造吸引六类金融机构:包括把信托公司做大做强、和多家国有大型企业合资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打造融资担保体系、发展私募股权机构、扩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村小额资金互助组织等。
到2015年重庆将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产品交易中心、资金集散中心、金融产品定价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按照计划,这一中心的覆盖面积约345万平方公里,包括西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北等7个省(自治区),覆盖人口达3亿。到那时重庆在完善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同时促进中西部向前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