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浅析中日美德景观设计之异同

2011-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1年27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山水大地

张 曦

0 引言

成熟的景观艺术体现着一个国家独特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理念、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造就了不同的景观艺术。世界景观之林因此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姿态。在中国,既有气势恢宏的大型皇家园林,也有简洁明快的农家小院;在日本,既有规模较大的舟游式园林,也有静谧、凝缩的枯山水;在美国,既有颇为磅礴的大地艺术,也有活泼自由的城市公园;在德国,既有运用高科技的城市广场,也有整齐但不失活力的乡野景观。

中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景观特色代表着当今世界景观设计的几个发展方面。稍加关注便可发现,东西方的景观差异是明显的,但有时东方和西方的景观理念又仿佛一脉相承,有着隐秘的联系,在这过程中,文化也许扮演了比地理和气候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此,我想比较以上四个国家的景观,并由此延伸探讨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是如何反映到景观设计理念中。

1 中、日、美、德景观的比较

1.1 中国园林和日本枯山水的比较

中国园林的特点之一是随意朴实,在诗情画意之中展现出浓郁的人情味。穿插于园林之间的亭、楼、榭、廊为观者提供休憩的自由,并且在各种天气下均能使用。中国的地大物博养育出中国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即便在温婉秀丽的江南,其园林风格也与日本后来形成的枯山水大为不同。

中国人洒脱,日本人拘束,中国人师法自然,日本人将自然抽象。虽然同处东方,并且只有一水之隔,中日的文化差异和景观差异相当之大。

早期日本园林并没有强烈风格。隋唐之前中国园林就随着佛教传入日本,起初,日本园林大多是对中国园林的模仿,从局部细节到整体布局,日本园林吸取了中国园林中的精华,例如曲水流觞的手法和一池三山的构图。然而,虽有模仿,但可能因其民族性格的偏执,往往将某一点发挥到极致,或广袤至极,或开朗之至,或深沉如幽潭,或活泼如涧水。总之,就是抓住某种特征倾注全部气力,不堆砌到极致不罢休。或许,这种做法在最开始产生了“过犹不及”的效果,但逐渐的,日本园林也开始摸索出了自己的路。这与其民族文化不无关系。

中国的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表现在园林艺术上,始终给人以平稳、安逸、妥当、调和之感。而日本则由于土地匮乏,无法像中国那样天真浪漫、自由洒脱,不仅园林在逐步缩小,所用的手法也趋于简洁,一切均是凝练、不泛滥的,在这个过度克制和谨慎的国度,园林景观做不到完全的开阔和自由,风格上顶多接近白话文般的冲淡平和。

随着日本造园规模不断被缩减,园中的水面越来越小,最后干脆以白沙替代。长期被日本人所尊奉的石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其造园艺术中,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枯山水艺术。枯山水的纯净极致不仅与日本的国土风貌、人情个性有关,更与这个民族长期的文化背景有关。

1.2 美国大地景观与德国理性景观的比较

美国景观活泼而热情、自由而随意,这与德国景观的秩序井然、抽象刻板产生强烈对比。

美国人待人热情、开朗大方、易于接近,天性喜好自然;德国人理性严谨、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约束力极强。美国景观注重自然:森林、草原、河流、大川、沼泽、灌木、绿植……景观设计师们将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以游戏般的方式组合起来,引入人们日常的生活,呈现出辽阔的面貌。美国景观设计中的大自然常常是大片曲折水面突然蜿蜒,一条瀑布冲入幽潭,哗哗水声为城市注入无尽活力,如美国人的个性一样活泼。于都市森林中造一块自然清净地,呼吸一处清新爽快空气,接受一尺明亮温暖阳光,这就是美国景观的最直接目的。

与此相反,德国景观秩序严谨得多。正如他们的民族个性:深沉、静谧、内向、稳重,并趋于壮穆,充满理性主义的迷人韵味。德国景观设计师善于将自然抽象成几何元素,在线条的转折、交织,图案的重叠、转换中,组织出一幅充满秩序的景象。德国人注重数理关系,遵循数理法则,其景观简洁不赘、清晰明朗。但德国景观并不墨守成规,从不出现严格对称,而是在一片不对称的几何图案中,贯穿理性的光辉。

1.3 中国园林与美国大地景观的比较

同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同中国人一样,美国人极重视家庭,个性上包容、热情。美国的大地艺术与大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其大地景观体现了对自然强烈的关怀感,对愈发严重的生态问题也进行了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则讲究有限的空间内,如何筑山理水,如何种植花草树木,如何兴建建筑,并将中国古诗画的意韵带入营造活动中,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两国的艺术家对自然的态度是统一的:求和谐,求共处。

大地艺术强调对自然景观的应用,艺术家常用的材料不仅有土壤、石头、树木和砂石,也有微风、声音和味道,更有雷电、阴雨、飞雪、冰雹等。大地艺术就像大地上巨大尺度的雕塑。美国人营造的景观是朴实而自然的,其自然快乐的性格和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赋予景观作品以别具一格的迷人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巧妙地串联起清风、明月、香气和声响等各种自然要素,又结合植被、水景、小品的营造,使得园林本身与园林所处的环境浑然一体,身处其中,能感受到强烈的场所感。可以大胆地说,正是这种强烈的场所感和参与感赋予中国古典园林非凡的魅力,这与大地艺术所强调的场所感不谋而合。

1.4 日本枯山水与德国理性景观的比较

同属静,日本枯山水的静谧与德国景观的寂静也有所不同。日本的静是感性的:落花、流水、白沙、拙石,这些尘世间最细微的景致共同组成了日本枯山水中直指人心的宁静之感。德国的静是理性的:体块、线条、形状,经由一系列的数理分析而成,简洁、逻辑严谨、观念清晰,因其干净利落而形成视觉上的安静。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日本枯山水和德国景观都有浓厚的人工痕迹,虽常取材于自然,但表现出的都是经过人工提取精炼之后的成果。民族性格深刻影响着地域文化,文化又反照于景观设计之上。

这两个民族不满足于仅仅在形式上模仿自然,他们要与自然对抗,要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对自然的理解,要让人们在品味景观之美时发出恍然之感,要把自己对人世的了解化作最为直观的哲学呈现在这一片小天地中。

2 东西方景观设计理念的异同

2.1 东方文化偏重于人的体验,西方文化偏重于物的体现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其景观追求的都是含蓄、藏而不露,有一种类似诗文的深沉意蕴在其中。这和东方国家普遍的审美观念有关。与西方人善用逻辑来推理事物不同,东方人普遍喜用直觉来体会事物,认为直觉是比逻辑更为可靠,更接近内心真实的深刻智慧。反映在景观上,东方侧重于表现“情”和“景”,东方的景观设计有时还借鉴诗词、画作的意境,空灵而优美,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与此相反,西方人力求用数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美,在景观设计上试图运用数量关系,经过大量演绎推理,得出形体的和谐比例。西方的景观有一系列关于美的法则,照此设计的景观,其结构严谨,给人以清晰明确的秩序感。

2.2 东方文化讲究统一,西方文化讲究多样

中国文化长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整体和集体,在景观的营造上讲究“天人合一”,个人隐匿在自然景观之中,体现出统一的风格。

西方国家由于受到多重文化冲击,又一贯崇尚个人风格,其文化表现出个性和多样化,景观设计中也有着多重发展。通过对这四个国家景观设计的比较,我们发现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景观营造手法有着种种不同。在当今世界的多元化文化中,我们将会越来越体会到文化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我们不仅要广泛吸取各国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还要力求从自身的文化中寻根,挖掘出适合中国现今国情的设计手法,打造出既现代又不失传统韵味的中国特色景观设计。

[1]徐 洁,龚 华.美、日、德景观设计比较[J].时代建筑,2002(1):43-45.

[2]张丽军,谢 洁.哈普林和野口勇——美国现代园林中的西方精神和东方精神[J].规划师,2004(11):109-112.

[3]师卫华.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对中国园林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8,39(3):478-482.

[4]陈文庆.大地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比较研究初探[J].热带农业科学,2009(5):62-65.

[5]陈 天,陈 希.试论当代西方现代主义园林设计的思想内涵[J].中国园林,2004(3):5-7.

[6]赵书彬,龙 方.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比较分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1(12):64-66.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山水大地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大地之歌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一处山水一首诗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
《山水》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