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江南民居修缮设计的应用性研究

2011-08-15 00:51徐明郑冠
山西建筑 2011年9期
关键词:柱子民居屋面

徐明 郑冠

晚清江南民居修缮设计的应用性研究

徐明 郑冠

对杭州晚清民居孩儿巷 98号老宅的建筑现状和残损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以“不落架,不抬高”为核心的原件保存和修复方法,并阐述了老宅修缮中的针对性保护技术,以期探索历史建筑修缮中真实性与保护技术结合的途径。

民居,修缮设计,文化遗产,应用性

杭州孩儿巷 98号位于孩儿巷中段,是一处典型的晚清民居,现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孩儿巷 98号为标准的江南民居格局,木结构三开间走马楼,双层回廊式建筑,原有三进,第一进在 20世纪 70年代孩儿巷道路拓宽时被拆除,现存后两进建筑,占地面积 673m2,房屋建筑面积 735m2。修复前 98号有住户29家,对建筑结构及构件的改动、损坏行为经年累积,加上年久失修,建筑主体岌岌可危。1999年 6月经专家会议鉴定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遂启动保护修复程序,相继完成了建筑保护修复设计和改造利用规划。保护工作开始于 2003年 4月下旬,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勘察、研究、论证、设计、审批,同时开始住户搬迁。修复施工自2004年 8月至 2005年 5月完工。

1 建筑概况与现场勘察

孩儿巷 98号坐北朝南,面向孩儿巷,为典型杭派石库门。进门为一小天井,用严州青石铺做,东、西为前楼前厢。厢房均为一层,但建筑梁架结构却不相同,东厢房为三架坡顶,西厢房为两步单坡顶。

对建筑的现场调查发现建筑结构的破损已经比较严重:建筑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西山墙下角墙体开裂,缝长 1.0m,缝宽 1.0m~3.0m,导致墙体强度、整体性下降。西山墙下部泥墙因潮湿,外墙粉刷剥落,外墙体疏松,内墙面竖向开裂贯通,有效截面剥落,致使墙体承载力不足。木柱、木屋架霉烂蛀蚀,材质老化枯竭,木柱纵向开裂,截面削弱、承载力下降。木楼板及木楼梯虫蛀、霉烂现象严重,长期潮湿,木材收缩变形,导致楼面高低不平,大部分楼板均下挠、开裂,承载力大幅下降,走动时有颤动感。部分木板长期受烟熏,表面有积碳现象。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对98号的鉴定结果是“整幢危房”。

2 形制的复原与结构的修缮

为最大限度地保存、修复其历史原貌,采取“不落架,不抬高”的修缮施工方案,达到对原形制的保护。“不落架”即将建筑损坏不严重的上部结构提起,于柱子相接处用卡具卡住,待上部的荷载去掉后,修缮下部损坏严重的部分。相比落架的“解体大修”,不落架修缮的优点是可以不扰动上层保存较为完好的屋架结构,只修下边严重损坏的部分。施工中的具体做法:主体建筑结构以不落架为主要方案,通过“抽梁换柱、打牮拨正”的方法,用千斤顶、吊葫芦等工具进行缓慢的牵正。同时局部的维修采用现状加固的办法,即只维修和替换那些已经压碎、压坏、变形和错位的构件,尽量保留原件。“不抬高”指不对文物建筑的原始地坪进行加高,但由于四周道路路面逐年整治抬升,故在修缮中需着重解决建筑的排水问题。

2.1 总体布局

原有的高强度的使用,对历史建筑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孩儿巷道路拓宽时拆除了建筑的第一进,致使现仅存两进建筑。前楼为两层建筑,三开间,硬山顶,前后腰檐均设平座及栏杆,明间梁架为内四界带前单步后双步结构。屋面皆用木望板,盖小青瓦。前楼后厢和后楼前厢均为两层。建筑布局的复原包括第二进的墙面,同时将二进后原属布店弄 28号(建筑已毁)的一块空地,及空地东侧保留的一口老井,一并纳入 98号范围加以保护。

2.2 梁架的校正与加固

孩儿巷 98号是两层木结构建筑,两边风火山墙为下部夯土墙,上部为 20 cm厚土青砖,采用泥加石灰拌制砌筑。基础采用30 cm厚块石(较浅)砌筑。经历近百年历史风雨侵蚀,加之地势低洼,造成墙体基础部潮湿。东山墙上部已在改建中拆除,木构架同墙体的连接点已脱离。西边墙体同木构架的连接点虽然完整,但由于西墙局部存在西倾(达 20 cm),整体梁架随着山墙向西倾斜。因此,梁架牵正的方案不但涉及梁架本身的保护,也事关西山墙的保存。通过多次会议论证,最后确定的牵正方法为整体(囊括整个三进建筑)牵正,每天约为 1 cm,共历时 21 d。同时对两侧山墙进行加固。

2.3 柱子的拼接与加固

柱子是大木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用来支撑梁架。建筑受杭州潮湿气候的影响,很容易受潮,故室内的柱子大多霉烂蛀蚀,材质老化枯竭,木柱纵向开裂,截面削弱、承载力下降。修复中,根据不同柱子糟朽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已霉烂或受蛀蚀的部分进行加固。对于表面糟朽的柱子,采取包镶的办法,用锯、扁铲等工具将糟朽的表皮刻剔干净,然后按剔凿深度、长度及柱子周长制作包镶料,包在柱心外围,然后用环氧树脂粘及铁箍将包镶部分缠箍结实。对于柱根糟朽的柱子应采取接柱的方法,将柱下部 0.7m以上霉烂处锯掉,采用老杉木做接柱。将接在一起的柱料各剖去 1/2作为搭接部分,接口呈 40°斜面,这样柱体不易移动,便于与檐柱同样接口连接,后用环氧树脂粘结。

3 建筑细部及传统工艺

建筑整体布局复原后,建筑细部的装饰就成为修缮的重点。细部修缮的主要内容是地面、水井、水沟、围墙、隔扇、门窗、隔断、望板等。装饰的主要内容是木雕、油漆、窗心等。作为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有些装修和装饰是分不开的。同时,在建筑细部的修缮中还涉及到许多传统工艺的使用。

3.1 屋面细部工程

屋面工程包括屋面瓦的重铺和正脊、垂脊的修补。修缮前木檩细小,干枯纵裂,且刚度不足产生下挠。木椽霉朽下岱,个别木椽脱落、缺损,造成屋面极不平整(东南角屋面局部塌陷),瓦片滑移,搭接不足,出现亮洞,屋面大面积渗漏。这次修缮,保持了第一、第二进的屋顶的特点,更换了不足尺的板瓦,瓦片主要来自经筛选的质量较好的原有屋面瓦片和从别处采购来的旧瓦,不足部分用新瓦补齐,新瓦用量尽量控制在 30%之内;铺装时新旧瓦片混合使用,瓦片按传统方式叠铺。对于糟朽的椽子须挑选完好的老椽子按原形制、原材料重新制作更换,望板由于糟朽特别严重须全部更换,并在望板上加铺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挑选老的沟头、滴水瓦,按原尺寸定做补配。

3.2 蠡壳窗复旧

作为杭州建筑特色的蠡壳窗,反映了江南古代民居建筑工程技术的一个过程,是明清时代江南民居的一种特征,也称“明瓦”,既可透光还可以保暖。贝壳片手工磨制,用竹钉钉在窗格上,工艺繁琐,清代中叶后出现了玻璃,“蠡壳窗”便逐渐消失。在孩儿巷 98号蠡壳窗的复原中,共使用了约 900只淡水大蚌壳,采用传统的工艺,手工打磨至极其细薄,通过竹篾固定在窗后(打磨后的蚌壳约 10 cm长,6 cm~7 cm宽),按原样复原了 34扇窗。

4 结语

孩儿巷 98号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勘察、研究、论证、设计、审批,同时展开了住户的搬迁工作。自 2004年 8月开始修缮施工,工期为 180 d。在整个修缮工程中,以《威尼斯宪章》中所强调的“历史真实性”为最基本的准绳,把物质载体、信息本体与建筑人文精神气质三者有机结合来实现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合理有效的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也为相关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积累了经验。

[1]吴良镛.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杨昌鸣,汝军红,陈 雳.保护及利用与城市生活有机相融[J].建筑学报,2006(6):33-34.

[3]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6-60.

App lied research on renovation design of vernacular dwelling in Jiang'nan of later Qing dynasty

XU M ing ZHENG Guan

The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e and damaged reasons of No.98 ancient house in Hai'erxiang of the vernacular dwelling of Hangzhou in later Qing dynasty,points out the original reservation and renovation methods centered on without falling off from the frames and without lifting,and illustrates the protection technique for the renovation of old houses,so as to exp lore the channel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uthentic and the protective technique in the renovation of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vernacular house,design for renovation,cultural heritage,app lication

TU252

A

1009-6825(2011)09-0028-02

2010-11-24

徐 明(1982-),女,助理工程师,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14

郑 冠(1983-),男,助理工程师,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6

猜你喜欢
柱子民居屋面
城里有朋友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希腊遗址
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
民居智库
一场屋面火灾引起的思考
观察:长廊和柱子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