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滨河景观特色塑造策略和方法

2011-08-15 00:51柳建华
山西建筑 2011年35期
关键词:江陵滨河滨水

柳建华

1 城市滨河景观的灵魂作用

水是城市诞生的摇篮。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水作为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素介入其中,起着关系城市生存、制约城市发展、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古代早期的城市,都是选择在有水的地方。同样,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发展起来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中东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黄河、长江,都以其丰富的乳汁孕育了人类早期的伟大文明,并在两岸崛起大批的具有不同文化风采的繁华城镇。因此,也可以说水是城市的灵魂。

2 城市滨河景观的个性特征

一些代表性城市滨河景观多是在其地域以及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著名的丽江古城,始建于750年前,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沿河而筑,依山而建,以水系为脉。以街巷为络,院落为肌,山水、树木和建筑融为一体,兼有水乡之灵、山城之势。古城苏州同样也是一个河网密布的地区。“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是对水乡苏州景观风格的经典描绘。

江陵内荆河项目的概况及改造策略:

1)项目背景及概况。

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荆州市东南部,长江荆江段北岸江陵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江陵因“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句使得江陵的名声远扬。随着城市发展江陵城区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建设矛盾显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0.58 m2,远低于国家标准(7.0 m2/人)。

为此江陵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水乡园林城”的城市发展构想,围绕“秀美江陵”的目标,提出对“一河一湖两渠”进行规划设计,将滨水地区打造成为展现江陵城市发展的新品牌、新景观、新形象的窗口。

2)项目现状分析及设计目标。

江陵县内荆河活水源头为长江,是江陵城区主要的防洪和排水渠道,全长17.2 km。内荆河原直通长江,1992年因长江防洪建设需要,源头被堵塞,导致河床长年淤积,排水不畅,河水自然净化能力下降,内荆河逐渐演变成一条“死河”。

本案景观规划项目范围是内荆河沿岸20 m内,整个范围从南端西湖公园开始,岸线围绕西湖岛一周,北端止于荆监一级公路招商口处。

3)整体改造设计策略。

规划目标:充分利用江陵县中心城区的滨河特征,充分做好“河”水文章,江陵城市因河而兴,水为城市之魂,内荆河是江陵的生命之源和魅力之源,江陵县具有强烈的滨水城市的空间特征,做好水文章,恢复滨水地区生机与活力,是提高城市品位与档次,形成城市特色的关键所在。

3 江陵内荆河整体设计改造构思

1)整体布局及结构。

根据整个江陵城市发展的脉络以及沿河的城市布局状态,明确其设计主题为“现代新江陵、水乡新风貌”,形成“景观带—景观片—景观核心”三级结构。充分结合用地性质和沿河自然条件,分为水岸生态运动区、楚韵水乡体验区、滨水文化休闲区、滨水欢乐体验区、城市滨水居住区、新城复合中心区6大景观段。

a.水岸生态运动区:该区位于规划区最南端,现状多为自然生长的植被,此处适当改变水体的形态,建立生态湿地系统,布置运动休闲娱乐设施及生态农庄,打造城市中的生态野趣。

b.楚韵水乡体验区:规划保护水系原有风貌,通过河道的梳理与治理,建立滨水步道和亭台楼阁,使得滨水区域具有观赏性和游览性。同时在滨河沿线引入特色商业、餐饮、住宿等设施,增加街坊的功能组织,创造活力。

c.滨水文化休闲区:此区规划建立在现存设施之上,将区内的工业厂房予以保留,通过对其建筑外部改造及内部功能的更新,在滨河地区形成以特色餐饮、剧院、文化展览馆、演艺广场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娱休闲区。通过设置滨水栈道、亲水广场、坡道等形成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序列。在河流东岸,还设有一处较高的景观塔,供人们远眺河岸风光。

d.滨水欢乐体验区:规划以主题公园理念为指导,将此片区建设成集合商业、宾馆、游乐等功能,囊括吃住游购娱等多种业态的现代服务区。此区内荆河东岸为亲水乐园主题公园,以绿化和水体为主,设置步行道与亲水平台;西岸将建筑与水体结合布局,增加人们亲水的机会。

e.城市滨水居住区:规划以开发滨水住宅为主,在沿河区域将滨河绿化和小型特色商业街区结合开发的模式,营造游览、购物、休闲的好去处。此处采用人工化的硬质驳岸,结合露天茶座、咖啡厅等休憩空间,构筑多样化的滨水活动。

f.新城复合中心区:规划围绕月亮湾展开一系列功能活动,包括滨水低密度住宅、商业办公、文化娱乐、滨水公园系统等,是内荆河沿岸最具现代气息的区段,是城市的新地标。

2)特色空间场所的塑造。

内荆河是伴随着江陵城市发展而不断的延伸扩展,沿河布局分为早期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厂房建筑和自然湿地、未开发农田等。

根据总体景观构想将内荆河滨6片区河景观归纳为3大景观风貌段,依据时间为主脉将内荆河分为三大部分:

a.南段:历史——强调保护、生态;保留枕水人家的水乡景观。

b.中段:现在——强调休闲、人居;提供多样滨水休闲生活。

c.北段:未来——强调现代、时尚、商业滨水门户景观。

南段:传统水乡风貌段:整个江陵城市的发展起源是在原郝穴镇,也就是江陵内荆河端头西湖岛的区域逐步发展起来的。(西晋)羊祜(211年~278年)镇荆时,江陵泽中多鹤,常取之教舞,以娱宾客,后遂名其地曰鹤穴。在当地方言中郝鹤同音,在转变中逐步演变为此。西湖中间便形成西湖垴小岛便是郝穴最早的源头。

据城市的文脉和滨水空间的原始形态,基本保留将该区域城市滨河的滨河居住形态,把该段建设为特色鲜明的水乡民居景观地区,设计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地区,使其为城市精神、城市文化起源的缩影,为文化魅力之河——感知历史,体验文化。

中段:城市滨水生活段:随着江陵城市的不断发展,内荆河在城市发展中逐渐疏远了与人的关系,在中段现状所呈现滨河景观环境集中反映了城市发展和河道治理规划的矛盾,作为城市不可多得的滨河活动公共地带已经彻底没有了。许多排污管道直接排向内荆河,使得河水水质恶化。该区段在景观规划上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原本非常难得的滨水自然景观重新引入城市生活,贯通滨水游憩道路,通过多样驳岸的形式使人最大限度亲近水体,并将周边的商业空间融合到所营造的滨水景观环境中,为人的活动和自然景观创造共融空间。

北段:未来新城复合段:内荆河在该区段基本处于自然的农田状态内,易于开发。城区内荆河主体也止于该区段,未来城市的用地开发定位在商业金融等性质。随着城区荆监一级公路的东移,内荆河正处于由南北向进入城区的主要节点,城市门户特征十分强烈。利用宽广的河道与商业金融建设广场相呼应,使之在形成不同地块功能的同时兼具城市内湖印象,能够在相对单一的河道景观中被作为城市节点而成为可认知的场所。

根据商业建设区域人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设置可供休憩停留的公共景观带,结合商业建筑使人的活动能够接近水面,形成丰富的商业滨水岸线,为人们提供了自然、有趣、和谐的滨水公共交流空间。

4 结语

整体研究立足于江陵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水乡园林城”“秀美江陵”的城市发展构想,分别从项目设计目标定位、整体结构、特色空间塑造等方面对内荆河进行个性化景观塑造。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改善滨水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最重要的是在滨水区的景观建设中充分尊重地域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生态足迹”。

城市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和更新之中,人们最初选择滨水而居的过程随着城市社会的变迁不断变化,完善城市滨水景观的功能,引导城市合理的利用独具魅力滨水资源而健康的发展,也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1]张 翠,姚亦锋.滨水景观设计及历史文化承载再现的研究——南京外秦淮河规划[J].中国园林,2004,20(10):92-95.

[2]周 俭,张 松.保护中求发展 发展中求特色——世界遗产城市丽江发展概念规划要略[Z].

[3]丁冬青.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方法初探[J].山西建筑,2011,37(10):18-19.

猜你喜欢
江陵滨河滨水
江陵愁望寄子安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江陵东周楚墓出土青铜兵器中的吴越文化因素分析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庆夺金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