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红
(黑龙江大学 东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鼻 子 》 体 现 的 人 性 观
尹 红
(黑龙江大学 东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著名的小说家闻名世界,《鼻子》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题是围绕着“鼻子”的长短变化淋漓尽致地剖析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和主人公的虚伪本质,从中可以窥视出芥川龙之介的人性观。
芥川龙之介;利己主义;虚伪;人性
一
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大正文坛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新思潮派的特色是冷静地观察和敏锐地捕捉人生,并且追加理性的解释,创作鲜明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小说。芥川龙之介作为新思潮派的一员,通过理智地运用心理描写,以敏锐的眼光观察人生和现实,探求复杂的人性,对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意义。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文章以一篇幽默诙谐的小故事向人们阐述了一个利己主义的大主题。从全文看,以鼻子为衬托,重点描写了主人公禅智内供自身的心理变化以及周围人对内供鼻子变化前后不同的态度对比,以此来表现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本文大致可以以鼻子变化前后为界,将全文分为变化前和变化后两部分。我们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比人们的不同态度来突出人性恶这一主题的。首先是鼻子变化前人们的态度。文中内供每次吃饭时,都有一个徒弟用一根一寸宽两尺长的板条替他掀着鼻子。不仅如此,内供的徒弟们都很体谅内供,想方设法地到处为他打听治疗鼻子的灵丹妙药。老天有眼,终于有一年秋天,一个进京办事儿的徒弟从中国某大夫处讨来了一个妙方,为内供治疗鼻子。但内供依旧为了维护自己勉强的自尊,装出一副毫不在意之态。“徒弟并非不明白内供的心思。不过,却也没引起多大反感,非但如此,内供耍的这点小心眼儿,反倒引起了徒弟们的同情。”[1]10
于是,在徒弟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假装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徒弟们的建议。这不正体现了人们对内供的不幸不仅同情,而且非常理解吗?其实,治疗方法非常简单,先将鼻子泡在热水里,然后让别人踩。在治疗鼻子的过程中,徒弟们也非常体贴。怕开水太烫,鼻子伸不进去,他们便为师傅在桶上开个孔,鼻子从孔里插进去,单把鼻子泡进热水就不那么烫了。等泡好的鼻子一拿出来,徒弟马上用力地去踩还在冒热气的鼻子。最终,在徒弟们的好心帮助下,内供的鼻子果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原形。在鼻子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不体现了人们对可怜的内供寄予的深刻同情,表现了人性善的一面,着实让人感动。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鼻子变化后,人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经历了一场丧失尊严、痛苦难堪的治疗后鼻子恢复正常的内供,终于有了一种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放松心情,本想着终于不会再次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了,不料,他的美梦落空了。我们看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两三天后,内供终于发现了事实的真相。一个来池尾办事儿的武士,两只眼睛一个劲地盯着内供的鼻子,脸上的神情似乎他比以前更可笑。还有那个曾经把内供鼻子掉进粥里的中童子,遇见内供时也忍不住偷笑,后来竟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僧役们也背着他偷笑不止。人们这种异常反应令内供百思不得其解。此时,作者在文中早已插入了自己的一段评述:“人的心中,总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感情……他隐约觉察出这种旁观者的利己主义。”[1]12正如作者所评述的那样,人们在看到他人处在不幸时,没有人不会不同情。可是一旦原来处于不幸的人终于摆脱了困境,心里却无端地憎恨起那个人来,甚至竟希望他再度陷入那种不幸中去。正是在他人处于不幸时,便以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俯视对方,但当对方一旦强大起来,这种优越感自然就荡然无存了。所以为了找回这种丢失的优越感,甚至期望那人再次陷入不幸中。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人性的利己主义,同时以犀利的笔触痛斥了人间的恶。
随着周围人对内供的态度的变化,内供的心情也越来越糟糕。最后,就连原来给他治鼻子的那些徒弟们也在背后说他坏话了,甚至淘气的中童子也当面刺激他,用原来给他托鼻子那根木条打狗。而且,边打边骂:“看我不抽你的鼻子!嘿,看我不抽你的鼻子!”[1]12请注意,此处原来给他托鼻子那根木条现在却用来打狗,原来是用木条为人类做善事,而现在却用他做坏事,刺激敏感的内供,体现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二
笔者认为本文在批判旁观者利己主义的同时,也讽刺了禅智内供人性的虚伪。作者在文章一开篇就把内供的长鼻子这一显著的特点摆在了读者面前,并介绍了对年过半百且身居高位的内供来说,他最在意的并不是鼻子本身所带来的麻烦,而是因鼻子而损伤的自尊心。虽然内供十分在意他的长鼻子,但是他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态,尽显虚伪本质。“内供年过半百……也顶忌讳提‘鼻子’这个词儿了。”[1]8从文中就能看出内供虽身居要职,但却无法舍弃世俗之心。本应潜心修道,但偏偏却对人世间最能代表世俗执著的脸的美丑鼻子特别在意,因此而无法超然于世俗和烦恼之外,着实令人遗憾。假如仅仅是在意也就罢了,表面上还假装自己很超脱,俨然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希望得到世人的尊重。作者三言两语便将内供虚伪的本质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为了治疗长鼻子、恢复受伤的自尊心,他努力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苦思妙计。不仅消极地苦寻自慰良策,而且还积极地遍试缩鼻妙方,可谓是煞费苦心,在意到了极点。在一个进京办事儿的徒弟回来告诉他一个治疗鼻子的妙方时,“内供照旧摆出一副对鼻子毫不在意之态……正巴不得徒弟劝自己试试。”[1]10即便在得知有妙方治疗鼻子之际,他仍然不忘冷静地保持自己的虚伪之态,装腔作势地假装推脱,实际上希望徒弟们领会他的意思,劝他治疗。尽管迫切地希望尽快治疗,却还希望假借他人之口说出,岂不虚伪?在接受完治疗,鼻子刚刚恢复原状时,内供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接过徒弟递来的镜子,发现自己的鼻子果真变短了。文中有这样的描述:“这样一来,看他们谁还敢乐!——镜中的内供得意洋洋地瞧着镜外的内供,心满意足地眨巴着眼睛。”[1]11此处的描写并不是镜外的内供得意洋洋地瞧着镜内的内供,而是正好相反,这正是内供内心的真实写照,表面上佯作镇静的同时,内地里却得意洋洋、心满意足,这充分体现了内供外表和内心之间的背离。这种背离难道不是虚伪的表现吗?镜外的内供早已习惯了以假面目示人,而只有隐藏在人后的内供才会显出他的真面目来,岂不悲哀?在经历了一夜的考验、确定鼻子确实变短之后,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内供就像抄完《法华经》功德圆满一般,心里有年头没那么畅快了。”[1]11表现了内供鼻子恢复正常后的一种修行之人应有的释然心境。这里内供居然把鼻子变短一事比喻为抄《法华经》一事,可见内供对于修行拜佛之事也并不虔诚。因为在修行之人看来本应微不足道的事情,他却给予了高度重视。而真正应该给予重视的《法华经》却无心研读,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在内供心里,参道修行远远比不上鼻子变短重要,他早已无心修行,无时无刻不想着鼻子。所以,可以说内供对理应虔诚的佛法一事也虚伪地敷衍。可见,综合以上对小说的分析,的确能看出“内供明明有着悲俗的名誉心和虚荣心,却还假装是大彻大悟的得道高僧”[2]。其虚伪的本质被作者以戏谑的口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以便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芥川龙之介的创作主旨。
总之,《鼻子》以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向人们阐述了人性恶这一大主题,深刻揭示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和人性的虚伪,作者借此以幽默的口吻向读者含蓄地展示了他的人性观以及人生感悟。
[1][日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M].高慧勤,文杰若,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2]勝倉壽一.芥川龙之介の歴史小説[M].教育出版???ー,昭和五十八.
View of Human Nature fromN ose
YI N Hong
(School ofDriental Studies,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s a famous novelist in Japan,Ryunosuke Akutagawa iswidely known in the world.The workNose,which made hi m become famous,is one of hismasterpieces.The theme of the novel has given a full analysis of the egoism of the onlookers and the hy2 pocrisy of the hero by focusing on the change of the nose from long to short so as to reveal the view of the human nature of Ryunosuke Akutagawa.
Ryunosuke Akutagawa;egois m;hypocrisy;human nature
I106.4
A
1001-7836(2011)02-0120-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2.048
2010-08-10
尹红 (1982-),女,辽宁昌图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