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慕春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张慕春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说到圆舞曲,人们会想到约翰·施特劳斯;说到交响诗,人们会提到李斯特;说到钢琴艺术,人们会谈到肖邦。但是说到艺术歌曲,舒伯特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不二人选。在舒伯特短暂的一生中,给人们留下了太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艺术歌曲尤为突出。文章对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舒伯特;歌曲创作;声乐套曲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是19世纪欧洲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体裁的音乐作品。在这些创作中,尤其以歌曲创作最为突出,其数量极其可观。据《牛津简明音乐词典》记载,舒伯特一生共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还有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19世纪初的欧洲正处于封建复辟时代,法国大革命精神的影响已悄然逝去。从社会整体上看,自由、平等、博爱和理性的王国已不再吸引这一代的年轻人,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未来的幻想。虽然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在现实的社会中找不到实现自我的途径和希望,但是他们却不颓唐,而是面对现实,幻想未来的美景,这些都给浪漫主义艺术增添了积极因素,而舒伯特恰恰就属于这类艺术家。作为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传统与新时期思潮紧密联系到一起,吸收前辈作曲家的经验,并挖掘新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从而创立起自己的独特风格。
关于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舒伯特歌曲的内容大部分来自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主要取自德国的抒情诗,其中又以席勒、歌德、海涅和缪勒的诗作数量最多。他的音乐形象大多是沉湎于苦闷、彷徨和幻想之中的流浪者和追求幸福而不得的失恋者,倾注了他的生活感受和感情体验,也可以说,这些形象既是作曲家自我的写照,也是普通人的苦难和感受,很有时代性。另外,舒伯特又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音乐家,他对诗具有特殊的敏感,善于发现诗歌蕴含的韵味与意境,从而使音乐与诗完美地结合,无论是旋律、和声、速度、力度以及曲式都和诗密切配合。其典型的例子是他的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这两部作品都是根据缪勒的诗写成的。缪勒在德国诗歌史上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他这两部诗歌经过舒伯特的精心配置,深沉、形象地诠释,使诗的内涵得到充分的张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深受公众的喜爱并广泛传播,因而使缪勒在诗歌史上有了一定的地位。这充分说明了音乐的魅力以及舒伯特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独特新颖的领悟力。而这两部声乐套曲虽然相隔四年,但形象却有继承性,从中也可以看出舒伯特风格的发展和思想的成熟及对社会的理解过程。
《美丽的磨坊姑娘》由20首歌曲组成,讲述了主人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幻想,朝气蓬勃,但现实却又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的事物在邪恶的现实力量面前通通破灭了。这部声乐套曲有两个主题:失恋的主题和流浪的主题;两个浪漫主义形象:充满幻想的磨工和小河,而小河作为主人公的知己,一直伴随着他。小河的欢乐与悲伤衬托着主人公的乐与悲,最终,悲伤的主人公只有与小河相依相伴。套曲的背景依然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总的基调是明朗、抒情的,即使在悲哀的结局里,音乐还是温柔平静的。
《冬之旅》由24首歌曲组成,它和前一部是有联系的,它所表现的思想与情绪是前一部的继续,但它所包含的悲剧色彩比前一部要强烈深刻的多,在音乐手法上也有更多的变化和发展,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整个套曲的基调非常的阴郁,作曲家自己也称这些歌曲为“可怕的歌”,背景是萧瑟惨淡的冬季,大自然的情景与主人公的深沉忧郁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感染力。这部套曲所表现的悲剧性的主人公是舒伯特这类艺术家的痛苦,没有出路,极度孤寂。这两部作品的抒情性的连续形式也是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形式上的一种特点。
舒伯特的创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的歌曲之所以在同类作品中享有盛誉,就在于他鲜明地突出了旋律的个性,从不与他人雷同,也不重复自己。他的旋律注重表现诗的意境,抒情化多于戏剧化,既有如歌性,又有鲜明的音乐形象。而且,容易被听众接受,时时有新鲜的感受,使听众在审美心理上获得真切感。这也与他和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关,他善于把民族的内容融入到音乐之中,使他的音乐具有德国民谣的风格,他的许多歌曲经过流传常被误认为德国民歌,如《野玫瑰》和《鳟鱼》等。在舒伯特的音乐里,也有部分作品有大自然的影像,他的诗意和灵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大自然,如“湖上”和“静静海洋”等。这些歌曲仿佛使听众沉静于大自然的恬静之中,感悟到某种不可言喻的幻觉之美。
心理描写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特征,在舒伯特的歌曲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他的心理描写常常带上幻想的色彩,可以说,“深思,多情而善感”是舒伯特特有的心理气质,他的歌曲具有古典的清新、纯朴,又有浪漫的和声处理及抒情的自我表现,其炽热的感情、丰富的幻想、朴素的民间色彩以及大自然的气息,使歌曲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
在舒伯特早期的歌曲作品中,基本还有亲切和质朴的基调,但也流露出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压抑与阴郁的情绪。在艺术方面,已经可以看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在音乐表现上已经非常完美了,如《纺车旁的格丽卿》与《魔王》,这两首都是用歌德的诗谱成的,它们的出现标志着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开端。而后,又创作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死神与少女》、《鳟鱼》和《野玫瑰》等。由于舒伯特歌曲巨大的感染力,第一次将歌曲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得到群众广泛的喜爱。
1818年以后,一系列的不幸给舒伯特的生活蒙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在维也纳,舒伯特靠写作与出版作品维持生活。作为第一代自由艺术家,维也纳给予他的依然是贫困的生活。出版商的盘剥、低贱的地位与不幸的爱情,加深了他的精神苦闷和孤独。但是,作曲家并没有因此沉沦,他在自己制造的爱情梦幻、艺术的美中寻找精神的解脱,其中不乏对光明的颂扬和憧憬,这也正是这位艺术家的独特之处。后期的创作在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上也更为深刻,悲哀阴沉的气氛也更浓了,感情体验也更丰富,在风格上更为成熟。《春天的信念》、《听、听,云雀》、《爱的使者》以及《小夜曲》都表现了作曲家内心对光明与美好的向往;而《流浪者》以及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写下的《地神》和《幻影》等,则是他沉重的心灵发出的痛苦呻吟和叹息。《地神》是一首严肃而深沉的自白,也充满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幻影》是根据浪漫主义诗人海涅《还乡集》等20首写成的。诗描写了一种对爱情的失望以及失望中的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失望,在社会中没有亲人、朋友,与自己相伴的只有月光下孤独的身影,忧郁的情绪弥漫在整首诗中。而这种孤独、忧郁、苦闷在舒伯特心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为这首诗谱上了一段有着高度戏剧性因素的旋律,音乐素材极为简洁,但所表现的感情力量却是极为深刻和富有感染力的。
舒伯特歌曲中的钢琴伴奏的独特之处在于:单独在和声、节奏音型等方面赋予特殊意义,并与声乐共同完成塑造形象的任务。如:《纺车旁的格丽卿》,他运用钢琴伴奏表达了纺锤的运动,从歌曲的头几小节起,钢琴伴奏就加入了不安的内心忧郁因素:好像被八分音符的神经质的、断断续续的节奏推动着十六分音符独立旋转的音型,正和流畅的声乐部的曲调相对立。在终止的地方,歌声柔和地结束,而钢琴继续它颤抖的运动,于是这种矛盾便显得格外明显。
舒伯特将自己个体的高雅气质和理想融入到歌曲的创作之中,更自然、更强烈地意识到作为情感审美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歌曲,是一种美的构造。因此,在歌曲中抒发个人情感的表现才是真正被舒伯特所强调的并占有主导地位。
[1]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修金堂,子建.音乐名作鉴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010-12-09
张慕春(1982-),女,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