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研究综述与探析
——基于CNKI(2000-2010)收录文献的分析

2011-08-15 00:47郭小婷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学科文献

郭小婷

(上海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研究综述与探析
——基于CNKI(2000-2010)收录文献的分析

郭小婷

(上海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文化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还是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是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缺乏。而系统性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是基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基于2000年至2010年CNKI国内研究文献,对研究论点和内容进行综述,理清了目前该研究专题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定位

一、研究综述的背景

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随后,国家在《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2009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突出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文化产业在GDP贡献和促进消费方面表现突出,文化市场蓬勃发展,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我国建立起合理成熟的培养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模式和体系。因此,我国2003年开始在部分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并在有条件的大学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但是,对于这一新专业该如何发展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人才该如何培养,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着重对2000-2010年国内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梳理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思路、培养理念和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模式向成熟发展提供借鉴。

二、CNKI数据库检索统计与归类

本文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镜像),对2000年至2010年全国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精确”检索,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以2010年11月7日为检索结点,CNKI在2000年至2010年(1-8月份),题名中包含“文化产业”一词的收录文章总数为5392篇,文章总量逐年成倍增加。2000年仅有116篇,2005年全年文章数量比2000年增长近4倍,共有435篇,而2009年全年总量达到936篇。

在以上文章中通过“精确”检索,题名中出现“人才”检索词的有67篇,其中出现“人才培养”一词的有28篇,题名中出现“学科”检索词的有13篇。除去人才招聘、书评和新闻报道,探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章总数为70篇。

从文献的研究角度和写作目的分类,可以归纳如下:第一类为意义类,强调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第二类是微观实践类,探讨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中的障碍、问题和原因;第三类是宏观理念类,探讨培养模式发展的指导理念和发展思路。

意义类文献大多以行业或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为背景,提出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或行业在提高文化资源经济贡献的发展中面临缺乏经营管理文化资源的人才,缺乏能够制定有效文化产业政策的行政人才。

微观实践类文献从目前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建设现状和实际效果出发,提出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困惑、障碍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宏观理念类文献大多是目前文化产业研究领域里的开拓者和高级研究人员从人才培养理念、学科建设模式的角度探讨文化产业管理。

三、文献归类分析

1.意义类研究文献

从国际竞争角度出发,我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上的弱势地位对我国文化战略安全不利,也和贸易大国的发展目标极不对称,这与我国文化资源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不无关系,改善我国在文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需要大量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赵晖,贺梦雨,2010)从局部地区跨境贸易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桥头堡广西在发展文化贸易中也面临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匮乏局面(包虹明,2008)。在改善国内文化资源发展现状方面,同样面临文化产业人才奇缺的困境。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我国西部地区,面临民族传统技艺及其传人生存困境、创意人才奇缺、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匮乏等现状,对于西部民族文化发展极为不利,这一现状也迫切需要建立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建设体系。(覃萍,2006;梁培林,2006)西南少数民族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因为编导演人员和经营人才的整体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而严重制约了民族体育文化市场的发展,培养专业扎实、职业素质高、懂得文化经营的各类人才成为保留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市场多样性的重要环节。(覃少菊,2009)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需要农村实用文化专业人才的发展,如风筝制作、玉雕制作、木雕制作、民间剪纸、民间书法国画、秦安老调伴奏、皮影表演等活跃在农村的传统文化项目继承人的培养和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极为重要。(李新市,2010)在全国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人才青黄不接、各系统缺乏交流合作、年轻人文化资源保护调查工作流于表面,不能继承老一代深入基层调研的扎实风格,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更是奇缺。(顾艳芳,2008)各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资源开发经营也同样存在人才瓶颈(应金萍,2008;杜广中,2008;陈煜,郝彩凤,2009)。从具体行业来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于解决旅游、出版等行业从业人员结构性短缺、优化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彩霞,2006;蒋颖,吴斌,2006;陈钧、袁力,2008)文化产业中具体的行业发展如动漫业还需要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如CG,电脑图形设计等则需要培养大量创意人才(金光,2003)。

2.微观实践研究

该类文献从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办情况的介绍说明;另一类是从该专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专业发展的障碍和困惑。

在第一类介绍说明文献的分析中,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或者建立文化产业研究机构的院校所在地区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地区文化发展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何贤娟,2007;孙燕,2009)第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目前多在各院校的人文学院、传媒学院下设置,在管理学院内设置该专业的极少,但是授予管理学学位。第三,在学科建设上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借鉴办学较早院校的经验,并作适当调整突出本系统特色。(何贤娟,2007、2009;赖春,2010)第四,在本校的教学资源优势上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管理学科。(魏鹏举,2010)

第二类文献对目前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条件、教学定位中的困惑、障碍进行了分析。文化行业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摸索推进的体制改革造成现有文化市场人才发展的不确定性,2003年才开始建立的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熟,造成目前文化管理专业师资匮乏、教材匮乏、教学定位不清的现状。(王霞霞,2008;孔羽,2008;黄淑洁,2008;汪振军,2010)此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交叉性强、难度系数高、高质量教材匮乏、教学定位学科归属不清都成为该专业发展的障碍。(林喦,2008)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的高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延续旧的文化事业管理教学体系,偏重文化、艺术学科的基本教学,而忽视了经营文化资源能力的培养和理论体系的建立,造成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严重。(方东,2009)从教学实际情况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理论脱离实际、教师专业性不强等因素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突出的问题现状。(陈亚民,2009;李辉,2009)在协调“文化”课程与“产业管理“课程时随意性大、没有明确的指导原则。(闫玉刚,2009)

3.宏观理念类研究

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在国家层面和行业领域以及教育研究领域获得共识(王育济,2004;胡慧林,2003,2005,2006;皇甫晓涛,熊澄宇,2006、2010;范周,2010)。目前,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源于学科概念模糊不清,对该学科是文化艺术学科还是一门在国际新文化秩序重建过程中对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至关重要的基于竞争的产业发展管理学科认识不统一。(胡慧林,2010)通过与国外成熟文化产业管理学科体系的对比,中国目前该学科体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未形成学科范式。当前的学科建设思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独成为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另一种是以学科群的方式建设。而后一种是该研究者认为符合国情的一种发展方向(向勇,2010)。相关研究就此问题提出了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多维实践亟待本土化的观点(范周,2010)。还有学者从文化资本的角度阐释了文化产业学科面临的问题(叶舒宪,2010)。

从学科建立的目标而言,我国文化产业存在四种人才问题:文化产业人才短缺,文化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人才分布不均,文化产业产业化水平低。(黄永林,2010)归纳起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三类人才,一是从事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人才,二是具有文化创造力的创意性人才,三是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精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人。(陈一兵,2006)培养这些人才的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也将走过四个阶段:探索期、碰撞期、磨合期、托创期(范周,2010)。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培养“四型”文化产业人才——国际型、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欧阳有旺,2006)。

从具体文化行业和地区发展实践经验看,知识产权和激励机制对于吸引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何小民,2006)对于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可以考虑设置MCA(Master of Culture Administration)即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管理硕士。(民进组,2007)借助社会上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产业管理的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部分地弥补该专业高校师资和教材薄弱的不足。(王淑娟,2010)针对农村地区传统文化项目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除了开办农村文化学校培养本土化的人才之外,还可以以艺术技术水平和造诣为主要依据对农村文化人才进行职称评定,给予人才激励。(李新市,2010)

从高等教育体系管理操作看,有研究建议针对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把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高校分为:“一类高校”,倡导“课堂理论教学+校外创意实践+基础研究”;“二类高校”,主要实施“课堂理论教学+校内、校外实训+应用研究”;“三类高校”,实施“课堂应用理论教学+企业技能实训”。(李萍,2009)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可以对该专业需求进行分析,根据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产业的分类进行模块化知识教学体系设计。(刘建军,2010)

四、研究焦点问题总结

从以上文献的分析中,可以总结出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科建设定位难以明确和标准化。这个问题导致了该学科与传统文化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范式的混淆,进而产生了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结构建设方面难以突破瓶颈的现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科重要性已得到从国家到基层、从行业到高校的认可和重视。因此,明确学科定位、明确学科特性、建设学科新范式对于培养微观和宏观文化管理人才的迫切性已经不言而喻。

2010-11-23

郭小婷(1978-),女,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学科文献
【学科新书导览】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超学科”来啦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