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对接模式

2011-08-15 00:47王大勇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素养

王大勇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温州 325006)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对接模式

王大勇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温州 325006)

职业教育是以社会职业为对象的专业性教育,其课程体系设置与传统学历教育有鲜明的区别。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强调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塑造,社会职业的需求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打破社会与学校的界限,培养具有深厚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对接,走人才培养的创新道路,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社会化对接

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关心职业教育的人士提出很多的观点,如校外校、校企联合等很有价值的观点。但是,社会的发展速度和相对闭塞的学校发展速度,往往是很难同步的。专业课程设置即使在知识构造上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但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却不一定就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校外校、校企联合是很好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但很大程度上只是学生的一个后期实习就业场所,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并未贯彻始终,所以其效果不明显。那么如何使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一致化呢?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为目标,把学生学习和职业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对接模式探索。

一、做好学生学前职业教育,将其纳入教学体系

关于学前职业教育,笔者结合实际概括为“学院在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和系统学习之前而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性质、专业内容、专业就业方向及社会现状、专业素养要求和职业道德要求等详实、系统的介绍,以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及人生观、世界观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做出的比较实际务实的专业方向选择,为后期进行系统专业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1.时间选择:先行一步,从招生信息发布起就着手。一般而言,学生在入校之前,即可较早地得到院校的招生宣传信息,所以,学校要改变惯常的一味宣传学校优点、长处的做法,在宣传资料里加大专业介绍的力度,特别是专业及专业性质、素养要求、就业方向和前景,不能夸张夸大,一味言优,以免学生期望值落差过大,自身努力面被掩饰,这种实务的做法,将会给学生一定的方向指引,也更利于他们审视自身,结合自身实际、个人兴趣爱好及职业理想,作一定的思考和心理准备工作。

2.内容区域分布:工作细化,分专业进行。前文论述过,由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性质,决定了职业方向,也对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很多院校在新生入校后进行大一统的培训教育,其着重点基本上放在了纪律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财产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很显然,这些内容并不在本文所提出的学前职业教育的范围里,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学前基础教育,与职业(行业)并不挂钩。所以,学校应该从上而下,建立一整套机构流程,打破传统新生入校教育模式,按专业性质、专业学习内容,专业素养要求,职业道德要求等,分专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使学生在专业氛围内迅速而切身地感受职业教育特点,为学生思考和职业定位打下基础。

3.建立反馈渠道:学生做主体,信息要流通。这个阶段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对接阶段。由于有了前面的细致工作,学生完全应该变“授体”为“主体”,根据自己的负责任的思维,开始定型专业选择、职业设计及学习的心理准备,这是所有学校希望出现的局面。诸如学生流失率高、学习不稳定、厌学、调换班频繁等现象,都可以有明显改善。这个渠道可以分层次建立,以利信息反馈,如建立学生专业咨询工作室,设置学生专门交流区域,成立班级专业交流委员会等等措施。

所以,学前职业教育的提出,本质上讲也是“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科学负责的教育改革,内容丰实,并可以不断完善。

二、课程体系的开设要以职业要求为依据,要摆脱传统的课程体系开设方法,实行动态式课程设置

1.进行科学的市场调查,迎合职业市场要求。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及职业内涵也在随之改动。同样一个职业,以前的标准和要求,同现有的标准和要求,就有很大差异,如会计这个职业,传统的计算核算、报表等工作内容,已经为现代化的计算机系统处理、远程网络控制等科学技术手段所取代,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和变化之中,可以想象,如果还用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难以适应将来职业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几乎涉及到每个传统的或新设的专业,职业院校必须进行市场调查找准职业要求,相应调整课程设置,才能实现培养目标和市场要求一致化。

2.打破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模式,引入职业模块体系。为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职业要求和素养要求,可以引入模块式职业考核体系。这一点和所谓的专业要求有质的不同,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调整,以职业内涵为依托,把专业学习过程分块,一块一体,环环紧扣,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职业的学习和适应,学习和工作之间的距离模糊化,甚至消失。如烹饪职业教育,根据培养目标和层次的不同,分别设置成理论模块(分层次),基本功模块(分类别),实操模块(分方向),不同的层次和目标,对应不同的模块,只有达到了环环相扣的模块要求,才可以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

三、深度开发校企合作方式,使其系统化

目前,有很多的职业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这对强化学生技能、学生职业意识及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开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一个共识。

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更多的职业院校在合作内容及方式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说有一定局限性,多数仅仅停留在学生校外实习及就业层面上,并没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现,这无疑是表面化的、浅层次的合作模式,并带有急功近利的性质,不符合人才培养的社会要求,如何更加深入地进行校企合作探讨,有其重要意义。

1.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职业院校应该从广阔的市场空间中,挑选一批实力强、效率好、管理科学的企业公司(集团),和他们签定合作协议。合作协议中必须体现以下几点:

(1)企业提供必要的企业文化宣传,包括图文资料、音像制品,并不定期来校(院)开展宣传活动。(2)企业设置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助学金),学校可以考虑开设以某某企业冠名的班级,学生必须达到企业的要求,才能获得到企业实习就业的机会。(3)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必须达到企业的工种(职业)培养要求。

显然,这一合作的细致及深入化,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使得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都完全随之改变,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已经体会和感受到浓浓的企业文化,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深切地体会到职业素养要求,眼前的目标非常清晰,所要行进的道路非常明确。

2.校企互动,走一条互补双赢的道路。这个环节过程,是一个探索深入的过程,是一个注重细节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要变以往简单合作为互动性合作,变以往单纯实习就业为长期的工作学习过程。学校和企业在互动过程中,要互取所长,补其所短,学校要把先进的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经验带给企业,企业要把先进的科技发展、社会发展信息带给学校,学校成为开放性的学校,企业成为学习性的企业,具体来讲,最起码可以进行以下互动。

(1)人才的互动:学校的教育要想紧贴社会实际,必须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企业的发展要想动力十足,人员的思想必须系统而灵敏。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校企的人才互动交流,是个很好的方法。学校可以每年根据教学安排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去合作企业培训学习、顶岗工作,管理实习学生;企业也可以选派一定数量的员工去合作院校学习深造,跟班教学,演示企业技能,这种互动既是信息的交换,从本质上而言,更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更新。

(2)文化技能的互动:企业和学校可以互相搭建平台,进行文化互动的交流,技能的互动交流。如企业可以在合适时间里举办文化宣传周(月)活动,学校亦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里举行技能活动,学校可派老师和学生去参加企业的文化活动,企业也可以派优秀员工来学校进行工作体会演讲、技能表演等。这种互动是一种比较深层次的交流,需要双方彼此及时的沟通和时间的合理布置,既不能影响彼此的学习工作,还要能互相促进发展。

所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模式是一个立体培养模式,不是简单的平台板块,需要将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分别镶嵌到对应的立体空间中,再进行整体和全方位的雕饰。学校所要做的,就是要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距离,模糊化甚至是完全消灭,这就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和初衷。

[1] 赵红群.世界饮食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2] 郑波,等.餐饮管理与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3] 中国教育家协会.新时期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与职业技能培训创新与实践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2010-12-03

王大勇(1978-),男,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