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阳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北京100089)
对等原则缘起外交实践和外交惯例,后发展为国际法原则之一。“对等(reciprocity)”是一种原则(the principle):“如果一国以某种待遇对待另一国家,后者可以(假设这样做符合该国实际利益)给以同等回报。作为有着巨大影响的一项原则,该原则成为许多国家行为和外交往来的基础,这有利于促进各国对法律义务的遵守。”(《外交辞典》,2008)“对等原则(принцип взаимности)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之一。该原则规定各国应尊重彼此的各种法律、习俗(所谓形式对等),尽管不同国家的法律、习俗在条款数量和赋予有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1981)对等原则由各国主权 平 等 的 普 遍 法 则 演 变 而 来 (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экономики и права,2004),对等建立在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外交大辞典》,2005)。从历史的角度看,基于对等的外交往来、外交礼仪、外交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对等是国家间逐渐形成并被接受为法律的一般性做法,又称为习惯法,其权威性表现为各国在外交活动中普遍遵守,具有规范性。从目前的外交实践看,对等原则对所有外交活动均有约束力。
语用学把使用语言看做是受规则制约的社会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言语行为同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语用学所发现的社会规则、社会规约对言语交际是至关重要的(Сухих С.А.,1987),格赖斯含义理论的重要价值就在于揭示了语言交际的非语言规律——会话原则。
根据目前语用学研究的成果,会话原则有古典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李奇的礼貌原则、霍恩的量原则/关系原则、莱文森的量原则/信息原则/方式原则。后三类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完善。塞尔区分两类规则:调节性规则(regulative rules)和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 rules)。李奇(Leech G.N.,1983)在论证礼貌原则时指出,类似合作原则或准则的规则与伦理道德有关。比如“说真话”,就是一条道德标准,在语言使用中起着调节作用,这一点和起着构建作用的构成性规则不同。对等原则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一样,在语言的使用中起着调节作用。
含义一般分为规约含义和非规约含义,非规约含义又称为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是根据会话原则推导出来的意义。同合作原则一样,对等原则并非对言语交际者的要求,而是对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能力的一种描述,它的存在往往是不被察觉的,但当人们违反对等原则时,它的存在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例(1)— В свою очередь,пользуясь случаем,я хотел бы обратить Ваше внимание на жалобы российских заинтересованных организаций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 того, что установленный испанской стороной порядок транзитного проезда через национальную территорию для этой категории лиц значительно сложнее и жестче,чем в других странах.Лично для Вас выскажу мнение о том,что мы не хотели бы снижения уровн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между нашимистранами в этой области и предпочтительного режима для других стран.
— Я понимаю всю сложность дл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стороны существующих у нас правил транзитного проезда российских моряков и рыбаков,но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не вижу реальных перспектив для его изменения.Нынешний режим для российских моряков и рыбаков был введен в свое время прежним испанским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м ввиду того, что российская сторона не ответила тогда взаимностью по отношению к испанским морякам.( из Записи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ой беседы)
上例中的俄罗斯外交代表利用对等原则向听话人——西班牙驻俄罗斯大使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威胁(见划线部分)。西班牙驻俄罗斯大使表示理解(Я понимаю всю сложность…),说明威胁有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双方都知道对等原则的存在与作用,这种对对等原则的共知是职业习惯。接下来,西班牙驻俄罗斯大使就俄罗斯外交代表的言语行为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не вижу реальных перспектив для его изменения),而这种表态的依据 又 是 对 等 原 则 ( Нынешний режим для российских моряков и рыбаков был введен в свое время прежним испанским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м ввиду того, что российская сторона не ответила тогда взаимностью по отношению к испанским морякам)。
上例说明,对等原则同合作原则一样,是会话含义的逻辑基础之一。
例(2)陈毅副总理会见挪威新任驻华大使伊·唐斯谈话记录:
陈:大使先生刚到这里,我们和大使先生也是第一次见面。不过有件事情,我不得不向大使先生提出来,请转告挪威政府。
最近奥斯陆的《世界之路》报,刊登了我们毛主席的照片,上面还画了个大的白叉,说“毛在西藏问题上丢了面子”。我们驻挪威的徐大使已经向挪威政府提出了这件事。对于这种侮辱我们国家元首,损害我们两国关系的行动,我们表示遗憾。
另一件事,挪威工会主席和工党主席最近签署发表了个“五一”文告。里面说,中国共产帝国主义实行民族压迫。把西藏说成是个“独立的小国”。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中挪友好的。对中国的这种恶意攻击不利于两国间友好关系的发展。我请大使先生把我们的意见转告挪威政府。我们注意到签署文件的工党主席是现任首相。
大使先生,你们的大使馆在中国,并没有看到我们的报纸侮辱你们的国王,或者是攻击挪威政府。
我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我们两国之间能保持友好关系。我们的挪威朋友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事实上,西藏从13世纪起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铁的事实,不容争辩。我们有50多个少数民族,结合成为一个大家庭。要脱离祖国“独
—140—立”,是因为外国帝国主义的干涉影响。我想打个比方:挪威也有拉普人这种少数民族。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要叫他们独立?我们绝不做这种事。请大使先生转告挪威政府,挪威政府对东方的事情不够了解,还是以照顾两国关系,不发表这种不利于两国友好的言论为好。实际上西藏120万人,叛乱分子只有2万人,其余118万人是支持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消灭农奴制度的。如果要同情的话,应当同情西藏占多数的这些人。最后,我仍然希望中挪两国保持友好。我们中国在进行建设,我们国家贫,也落后,我们是需要友谊的。
唐:我一定把副总理阁下所谈的转告我国政府,让他们能了解中国方面的意见。
陈毅副总理所讲的、第一段带下划线的部分,其含义是“既然我们的报纸没有侮辱你们的国王,或者攻击你们的政府,你们这样做是不应该的”,这是谴责对方。如果不存在对等原则,双方没有这种共识、共知,这段话将无从谈起,而听话人也将无法理解,因为从话语的连贯性看,这段话与上段话和下段话都缺少足够的语义联系,这在具有明确目的、具有充分准备的外交谈话中是不可思议的,并且此话违反量准则。另一段带下划线的话传递了这样一个含义“根据对等原则,我们中国人可以叫挪威的少数民族拉普人独立”。
基于对等原则的意向行为很多,这里只分析陈述和祈使。
外交代表可能出于对对等原则的保持或维护陈述事实。比较常见的策略是对比,例如:
例 (3) Я хотел бы обратить Ваше внимание на имеющиеся сложности в развитии контактов между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наших стран.Я имею в виду вопросы,связанные с выдачей виз. Российская сторона очень быстро выдает въездные визы гражданам вашей страны.Вместе с тем ваше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постоянно задерживает выдачу виз российским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в ряде случаев на несколько месяцев.
说话人认为对方没有遵守对等原则,自己一方付出的代价多于对方,而得到的益处少于对方,因此,有必要维护对等原则,通 过 陈 述 自 己 一 方 的 代 价: очень быстро выдает въездные визы гражданам вашей страны 和没有得到应得的 益 处: Вместе с тем ваше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постоянно задерживает выдачу виз российским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 в ряде случаев на несколько месяцев 作比较。
此外,论证也是常用的策略。由于论证的理性特征,其使用率很高。如下文中例(7)“法国也希望中国考虑法国的意见,双方都这样努力,就会达成协议。”划线部分从正面论述前一个句子的命题。还比如:
例(4)南汉宸同志同爱知揆一谈话记录:
南:……发展贸易的前途是存在的,事实上已证明这种可能。但是要做贸易就不应敌视中国。没有这个前提是不行的。不搞贸易,对我们没有关系。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希望东方亮,但是如果有种种障碍,我们只好面向西方……发展中日贸易的条件是充分存在的,中国的大门是开的。但要看什么人来,采取友好态度,我们欢迎,采取遏制态度,我们不欢迎。……
爱知:关于贸易问题,请允许我回答几句。我们有发展贸易的愿望,但我们并没有遏制。中日贸易只占日本贸易总额百分之二,如果你们那么说,我们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因此,还是向前看的好。
划线部分是基于对等原则的陈述,即日方代表认为自己在所谈及的问题上地位低于对方,有必要维护言语平等关系。斜体字则是从反面论证前一个句子的命题。
外交代表所实施的祈使言语行为在策略上可能与日常谈话中的请求相反,它往往不是出于礼貌原则,而是出于对等原则。如,例(5)关于中国与丹麦两国互免入境、出境和过境签证费的协议问题的谈话记录、例(6)外交部陈应专员就同意缅甸驻华使馆出版公报与缅驻华使馆吴密栋谈话记录:
例(5)曹:……科克先生曾经在8月间通过香港中国旅行社申请他本人和他的妻子来中国的签证,但是这个申请到现在还没有得到答复,他们拟于本月27日左右自香港来北京,时间已经很急……不久之前,你们驻伦敦代办处商务专员人员申请丹麦过境签证,我们在四五天内就发给。这次科克先生和他的夫人的签证,还有6天的时间,我希望你们尽快给我答复。
例(6)陈:今天和您谈谈出版公报的事情。我们完全同意贵大使馆在此间出版公报的事情,但是我国驻仰光大使馆如果在将来想要出版公报时,也请贵国政府予以同样方便。
吴:感谢您的同意。我即通知我国政府,如果住仰光的中国大使馆欲出公报时,他们一定予以协助。
例(5)中丹麦外交代表的意向行为是祈使,即让中方尽快给丹麦人科克夫妇签证。他的策略是先陈述自己一方付出的代价:“不久之前,你们驻伦敦代办处商务专员人员申请丹麦过境签证,我们在四五天内就发给。”指出不对等的状况:“科克先生曾经在8月间通过香港中国旅行社申请他本人和他的妻子来中国的签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求情:“我希望你们尽快给我答复”。这是一种增大别人的付出以补偿自己的代价、增大自己的收益以补偿自己的损失的言语策略。如此实施祈使言语行为,就是因为谈话双方都知道对等原则的存在和有效性,这一点在例(6)听话人的反馈话轮中得以验证。
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相比,对等原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换句话说,为了对等原则,外交代表可以牺牲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上文例(2)中第一段下划线话语违反了量准则,为的是遵循对等原则。同理,例(7)中的法国外交代表不是遵循礼貌原则接受中方外交代表的意见(求同准则),而是以相同的方式向中方提出希望,为的也是遵循对等原则。
例(7)是王炳南副部长接见法国驻华大使佩耶谈话记录:
王:在五月的谈判中,我们已具体说明了我们的意见。因此,希望法国政府能考虑中国政府的意见。
佩:法国也希望中国考虑法国的意见,双方都这样努力,就会达成协议。
对等原则的心理基础是主权平等。这一点使得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外交谈话与谈判中常常服从于对等原则。
对等原则是国际关系准则在外交谈话中的一种体现,具体为:交谈双方努力在言辞和所谈及的问题上保持平等关系。据此,我们将对等的语用原则定义为:双方在言辞和所谈及的问题上尽量保持平等关系。准则(1)——保持平等: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准则(2)——维护平等:尽量减少自己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自己的益处。
“平等”包含两个方面——“言辞”(语言表达)和“所谈及的问题”(内容),保持和维护言辞上的平等是外交谈话的重要特点之一(例8)。准则(1)的作用表现为,当说话人在言辞和所谈及的问题上地位高于对方时,应尽量减少对方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方的益处,以保持平等的谈话地位(例9)。准则(2)的作用表现为,当说话人在言辞和所谈及的问题上地位低于对方时,应尽量减少自己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自己的益处,以维护自己的平等的谈话地位(例10)。
例(8)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会谈时,赫鲁晓夫对美国国会通过的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评论说:这个决议臭不可闻,就像刚拉的马粪一样,再没有别的东西比这更难闻了。尼克松立刻回敬道:恐怕主席先生搞错了。还有一种东西比马粪更难闻——猪粪(针对赫鲁晓夫放猪的经历而言)。
例(9)周恩来总理接见肯尼亚驻华大使穆利谈话记录:
周:我们对东非情况很不熟悉。以后有机会希望多多与大使阁下联系,了解一些情况。
穆:我们将非常高兴,非常愿意向总理阁下介绍我们的情况。
周:我们也很高兴,你们在独立后不久就派使节到中国来。我们的大使还没有到肯尼亚去,还只有代办在那里。我们驻肯尼亚的大使就要派出了。
例(10)王炳南副部长接见法国驻华大使佩耶谈话记录:
王:法国使馆用房问题,我们已作了最大的努力。目前已建造好的或正在建造的一些新楼房,都是给新来的和将来的使馆使用。而且又是市政规划的需要,现在市内的使馆也要迁到那里。新造的这些楼房仍不够用。刚才大使提的问题,我们有困难。我们知道,法国使馆已向服务局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住房问题,至于大使馆的办公楼,还是考虑使馆自己建造新房来加以解决吧。
佩:关于建造新使馆事,我们也考虑过了。巴黎的建筑师们已研究了这个问题,在1966年可以绘出蓝图。建馆用的经费,在1967年可以拨下。在这期间,是否可以租给我们这一栋楼房。现在,我们一个办公室要两人用,很不方便,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办公楼,主要还不是宿舍。
王:我们在巴黎使馆的一个办公室绝不是只两个人使用,比你们在这方面困难得多,但是在巴黎的使馆房子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我们已向你们外交部多次提出,但他们总是往上推。我希望大使阁下能运用你的力量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准则(1)与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的区别有二:其一,遵守前者的动机是保持平等的谈话地位,其作用是有条件的,即说话人在言辞和所谈及的问题上地位高于对方;遵守得体准则的动机是礼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试比较例(9)和例(11)。
例(11)甲:明天来吃晚饭啊。
乙:不来了,太麻烦。
甲:麻烦什么呀,菜都是现成的。
乙:那也得烧哇。
甲:你不来我们也得吃饭。一定要来呀,不来我可生气啦。
乙:好吧,就随便点。(顾曰国,1992)
从李奇的礼貌原则看,甲要乙来吃饭——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符合礼貌原则;乙提出不来的理由是太麻烦——尽量减少他人的损失,也符合礼貌原则;甲又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不麻烦,菜都是现成的),乙又尽量减少他人的损失(那也得烧哇),甲又努力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你不来我们也得吃饭),乙遵守求同准则和得体准则(好吧,就随便点)。甲和乙遵守礼貌原则都是无条件的。例(9)中划线部分的话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说话人在所谈及的内容上地位高于对方(对方派使节来中国,而中国在对方国家只有代办)
其二,礼貌原则具有级别性,根据“损—益尺度”表现为级别的连续统。对等原则无级别之分,无程度大小。例(9)中划线部分的话语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出于对等(为遵守准则(2))。说话人的言语行为与礼貌无关,因此不能用级别和程度来评估。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5.
[2]杰夫·贝里奇,艾伦·詹姆斯.外交辞典[K].高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钱其琛.世界外交大辞典[K].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4]王虹,束定芳.言语平等关系与心理平衡结构——兼论社会权势关系中的礼貌扬升抑降现象与平等关系[J].外国语,1994,(3).
[5]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 Matics[ M].London and New York,1983.
[6]]Арутюнова Н. Д. От редактора [A]. Логическийанализ языка. Язык речевых действий[C]. Москва:Наука,1994. 3.
[7] 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Z]. Москва: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1981. статья принцип взаимности.
[8]Попов В.И.Современн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теория и практика[ M].Москва:Научная книга,2000.
[9]Селянинов О.П.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е беседы: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и проведение[Z].Москва: МГИМО,2002.
[10]Сухих С.А.Организация диалога[A].Языковое общение:Единицы и регулятивы[C].Калинин,1987.
[11]У Айхуа. Лингво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ой беседы[ M].Москва: Прометей,2005.
[12]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экономики и права[Z].Москва:Вуз и школа,2004.
[13]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Z]. Москва: Проспект,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