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鹏飞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
方鹏飞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注重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共性发展,轻个性培养;重灌输教育,轻心理需求;重制度管理,轻情感关怀等缺少人文关怀理念的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优化校园坏境,注重参与实践,多途径、全方位地实施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基础上,精神层面的诉求显得尤为强烈。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任务,这就更加为今后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不仅是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创新举措,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深刻转型时期,由于受国内外环境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感脆弱或长期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疏导,便极易产生心理障碍、情感失控甚至心理变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一)倡导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回归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美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其根本目标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形成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设计,还是教育方法的选择,都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思想,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让学生愉悦地接受教育,从而达到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思想境界的效果。而人文关怀的根本宗旨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追求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体现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内涵。
(二)人文关怀是人性本质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人性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人性的首要法则是维护自由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自身的关怀,人是有意识地追求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将人作为可以灌输道德教条和规范的工具,为教育而教育,其结果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枯燥无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按照人性的特点和规律来开展教育和服务活动,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关怀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顾及人的个性差异,满足人的兴趣爱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2]。
(三)人文关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注重人文关怀,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精神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的培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产生的困惑和疑虑越来越多,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精神问题呈现高发趋势,不少学生出现独立性与依赖性、自闭倾向与交往需要、理想与现实的多重矛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严重困扰,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十分注重人文关怀,给大学生以必要的物质帮助、全面的精神关怀和充分的人生指导,促进大学生健康、自由、全面地发展。
(一)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常常居于主导地位,受教育着往往只能扮演“听众”角色,居于被支配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地位的不平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以教师为中心,一味从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由于常常被迫接受老师思想灌输,导致学生很难从根本上激起内心情感的震荡,也就难以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价值共鸣,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败或收获不大。而这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所导致的,这种教育思路与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文关怀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二)重共性培养,轻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每个学生的特点也是千差万别的,现在的大学生更是个性张扬的一代。在教育内容方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更多地强调统一,用一套预先设定好的模式去教育不同思想层次的受教育者,忽略个体的差异性,根本或很少考虑受教育者价值诉求的多样性和利益需求的多元化。在教育方法方面,目前教育方法单一,过分依赖教育者单方面的输出和影响,一味地强迫或征服受教育者,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受教者不同的个体特征和心理特点[3]。这种缺失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创造性、个性化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重教育灌输,轻心理需求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陈旧,而且有些内容还比较晦涩难懂,与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大多数教育者只会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大政方针,不注重解决甚至避讳谈起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学生关注的政治热点问题和敏感性问题置之不理或以大道理进行说教敷衍了事,对新时期学生产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重视不足或疏导不及时,不能切实关注和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的实践教育功能,致使受教育者很难接受甚至抵触主流价值观教育,难以真正实现教育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和注重人文关怀,是一项非常重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继承和发扬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使之更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
(一)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念的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不仅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试图通过说教、灌输等形式把主流价值观念强加给学生,借以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不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而且必然要求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注重人的价值与存在,以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人文关怀价值理念就是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现实、回归生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深刻把握时代规律和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状况,构建开放的、多元的且符合时代精神和学生实际的价值目标模式[4]。
(二)创新富有人文关怀魅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真正焕发人文关怀魅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与国内外形势相适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日趋多元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当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具备世界眼光,善于把握时代潮流,勇于吸收社会思潮中有益的元素。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牢牢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正面教育,努力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积极宣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5]。
2.把握学生特点,贴近学生实际。新时期的大学生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如个性张扬、价值观模糊、道德冷漠、社会责任感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6]。因此,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全面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这些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少数大学生出现的自杀、自残和其他暴力倾向,积极融入生命和法制教育。真正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其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从帮助解决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加以引导和教育,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角色关系。人文关怀强调以人的方式理解大学生、对待大学生、关怀大学生,而不能采取强制灌输和压迫接受的方式。师生双方应当通过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彻底改变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强制灌输的工作作风,尊重和维护大学生人格尊严与合法权益,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积极采取对话式、体验式、探究式、生活化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激发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帮助学生解决身边的困难和问题。
2.注入情感教育,解决心理问题。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发挥教育者爱的作用,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情暖人、以情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运用情感熏陶、渗透教育、陶冶教育等方法,怀着对大学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去做学生工作,切实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和学生打成一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情感关怀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学会爱与被爱,主动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当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学生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细心、耐心、用心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当然,在实施情感教育的同时,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方、宽容而不纵容,不能盲目地感情用事,确保关怀的必要理性。
3.利用网络平台,随时掌握学生动态。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师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面对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新阵地,积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便捷性、多向性等特点,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正确、便捷的服务和导向[7]。主动搭建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通过QQ、博客、校内、论坛、E-mail等交流平台,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矛盾和问题;利用学校、学院网站,及时发布涵盖思想、学习、生活在内的有益信息,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开设网上教育课堂,尽量运用大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1]任燕,王德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人文关怀[J].教育与改革,2010,(4).
[2]李文金.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述评[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张敏.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袁晓建,谢中清.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J].思想政治教育,2004,(9).
[5]陈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安姝.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怀[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7,(2).
[7]郭金丰.增强人文关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J].黑龙江教育,2007,(6).
Study on Humanistic Care Concer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NG Peng-f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China)
Emphasis on human ca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but also an urgent ne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current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sually focuses on common development,overlooking personality development;emphasize indoctrination,overlooking psychological needs;emphasize system management,lacking emotional care and other phenomena reflecting the lack of humanistic care.Therefo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human care,innovate education content and form,optimize the campus environment,pay attention to practice to implement human care in a multi-channel and all-around way.
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umanistic care
G641
A
1001-7836(2011)12-0086-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2.034
2011-10-24
方鹏飞(1987-),男,河南上蔡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