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原原种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的体会

2011-08-15 00:43
四川蚕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催青微粒子用具

陈 敏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 三台 621100)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原生动物微孢子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种蚕病,传染途径主要是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传染源十分广泛,主要有鳞翅目昆虫 (桑蚕、野蚕、桑螟、桑蟥、桑尺蠖等)及菜粉蝶等的尸体、排泄物 (粪、尿)、脱离物 (卵壳、蜕皮壳、鳞毛及茧壳),其致病作用主要是吸收和消耗蚕的养分,使蚕儿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一种慢性蚕病。

2010年,我场家蚕微粒子病呈现高发病趋势,影响蚕种生产质量。我们在原原种繁殖过程中,始终坚持防微工作常抓不懈,综合防治,严格环境和桑叶消毒,加强饲养管理与选择淘汰,有效地防治了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2010年春季送检的23327蛾母蛾中,镜检结果无微粒子孢子,全面无毒;秋季送检36129蛾,镜检结果微粒子病蛾率仅为0.008%,2010年全年平均微粒子病蛾率0.005%,比2009年0.013%下降了2.6倍。在全场生产工作评比中获得了班组防治微粒子病的最好成绩,名列第一。

1 统一思想认识,提高防微自觉性

蚕种生产与防微工作是一个环节多、技术性强的生物系统工程。防微技术的落实要靠人实现,尤其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狠抓职工思想教育和多层面的技术培训显得十分重要。我场通过选派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学习、先进单位交流,请西南大学蚕病学教授来场面授等方式,使职工更加认识到防微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掌握了微粒子病的发病原因、传染途径和防治方法,提高了职工业务水平、生产技能,增强了防微控微的信心。通过建造桑叶消毒池、改进生产配套设备、设置专门桑叶消毒人员、完善桑叶消毒方法等,有效投入人力、物力,对防微工作起到了主导作用。以生产质量达标,效益与奖惩挂钩,加强督促、检查,落实防微工作制度等全面管理,发挥了全员职工主观能动性,为选种组防微取胜打下了基础。

2 落实措施,彻底消毒,净化养蚕环境

2.1 认真搞好蚕前、蚕中、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

蚕前消毒除按照“扫、洗、刮、刷、消”的原则进行外,严格药物消毒和蒸、煮、晒物理消毒等防范措施。专人配制漂白粉液浓度,统一消毒时间,合理用药剂量,保持1%目的浓度,防止在风雨天、低温天、日晒下使用漂白粉液消毒,须在有利条件下消毒杀灭病原。对于蒸消的蚕具,先清水湿润再进入加有15~20ml/m3甲醛的灶内,100℃蒸消1h,杀灭残留病原。对消毒后的蚕室、蚕具、保管室、办公室、生活区、室外环境等全面抽样镜检,直到无微粒子病原。对消毒后的养蚕区域建立隔离带,避免人员、车辆、动物等往来污染。收蚁前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防微操作细则,加强责任意识。收蚁开始由作业小组分别指定专人负责室内、室外环境、贮桑室、换鞋洗手室、调桑用具、养蚕用具的消毒,技术人员加强督促、检查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蚕后抓住病原新鲜,集中力量“关门打狗”彻底消毒,按照蚕具漂粉药剂浸泡及蒸煮、日晒消,周围环境铲、扫、喷、洒、消,墙壁粉刷石灰消,保管室、办公室、生活区全面消,每做完一道工序,抽检一次样,发现问题再行消毒。最后做到“四无”即蚕室、蚕具无尸体痕迹、无卵、丝、蛾尿等蚕期遗留物,无灰尘、杂乱现象,抽样镜检无病原。这样有效地杜绝了病原污染与扩散。

2.2 净化桑园环境,保证养蚕安全

蚕微孢子虫附着于桑叶、桑树、杂草和土壤载体,通过野蚕、桑蟥、桑螟等害虫交叉感染,污染桑叶,使蚕儿食下发病。因此净化桑园是控制微粒子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养蚕前,对采叶背篓蒸消,桑园保管室、办公室、生活区、收叶站点等彻底清理,用1%漂粉液彻底消毒,直到抽样镜检无微粒子孢子。蚕期对采叶地块树干、叶、地面等抽样镜检,发现问题用0.5%~1%的漂白粉液喷洒消毒再行采叶。对蚕沙固定专人专车运送处理,错开与运桑路线交叉,避免桑园污染。对伐条、剪梢、疏芽、修拳、冬季清园的落叶、杂草等清除桑园,集中处理或烧毁。加强桑园管理,适时除草、翻耕、理沟、合理施肥、统一治虫、捕虫、施用隔年腐熟蚕沙等,增强桑树树势,控制桑园虫害,保证用叶质量,为防微打下基础。

3 加强饲养管理,防治食下传染

3.1 严格养蚕防病卫生制度,减少病原污染扩散

坚持洗手给桑、换鞋入室。每班对贮桑室、调桑场所、养蚕用具、换鞋室、室内拖鞋都要进行消毒。除沙垫地毯、座内盖薄膜,除沙后又用漂粉液消毒地面,固定路线送出蚕网、薄膜等到指定地点。对接触蚕体用具和不接触蚕体用具分别消毒、分别晾晒和收放。凡接触蚕体的用具、桑叶等掉地后要消毒再用,掉地的蚕、蛾一律作淘汰处理。禁止采叶背篓进入贮桑室,隔天消毒蚕室周围环境,每天冲消一次外围环境,保持清洁卫生。避免蚕室周围栽植十字花科植物,晾晒蚕具及时收拣,减少野外昆虫、空气灰尘等污染用具引起传染发生。

3.2 加强“五选”工作,防止座内污染

严格淘汰死卵、不转色、点青不齐、孵化不齐的卵圈,及时淘汰不疏毛、大小发育不齐的区,对病弱小蚕、斑点、迟眠、迟起蚕、不脱皮、半脱皮、不结茧蚕等彻底淘汰。严格选除淘汰薄皮、烂茧、过小茧、畸形茧、穿孔茧。对斑点蛹、皮脆易破蛹、环节松弛蛹、卷翅蛾、秃蛾、斑点蛾、大肚蛾等严格淘汰,发现有问题的集中处理,彻底消毒,防止病原扩散。

3.3 精心饲育管理,良桑饱食,增强蚕儿抗病力

养蚕用叶要适龄适熟,选除虫口等不良叶,稚蚕期超前扩座、匀蚕、选除弱小蚕。调桑合理、看蚕给桑、饱食就眠,适时眠起处理,防止蚕儿饥饿,增强蚕儿体质。每天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勤除沙、勤开窗换气排湿、降低蚕座湿度、减少病原滋生。坚持每班调箔,座内蚕儿感温均匀,食桑充分,发育整齐,增进蚕儿健康和抗病能力。

3.4 坚持桑叶全程消毒,防止病从口入

家蚕主要撮食为桑叶,桑叶清洁无病原是防微的关键。坚持小蚕期用0.3%~0.33%,大蚕期用0.34%~0.35%的漂白粉目的液浸消桑叶,以浸消5min脱水摊放0.5h后喂蚕,浸消中要翻动利于每片桑叶消毒。严格消叶区和未消叶区的用具、人员交叉,发放消毒叶严格洗手、换鞋,喂蚕用过的背篓消毒后才能进入消毒叶区装叶。

3.5 合理布局养蚕生产,防止病原交叉感染

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高低与不同年季、气象环境、病虫害发生多少、养蚕密度等关系密切,也与蚕品种的抗病力、蚕座湿度、桑叶质量、养蚕人员密切相关。在生产布局时应综合考虑出库品种、批次、桑叶成熟度、饲养人员技术水平、气象环境等因素。对抗病力弱,难养的品种先出库,安排技术力量较强的饲养人员。春季气温低,桑叶生长成熟缓慢,可适当推迟出库,当品种多、饲养量大、出库批次开差可适当拉大,相反则适当集中出库。合理计划安排,备足人力、物力、减少前后批次养蚕用具、人员等重复套用,引起病原交叉感染。

4 加强生产管理与预知抽样、镜检工作

由于蚕种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其繁育生产技术性、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生产环节多,手工操作原始。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控制源头。

4.1 加强预知抽样送检工作,及时淘汰处理

抽样数量立足有代表性,对应编号无误,送检及时。始终做好六查:即蚕前、蚕室、桑园普遍抽样查;催青死卵、苗尾蛾、卵壳全部查;蚕期迟眠、弱小蚕、脱皮物、早熟迟熟蚕、蔟死、不结茧蚕逐区仔细查;蛹期死笼、斑点蛹、缩尾蛹、焦尾蛹等抽样查;蛾期苗、尾蛾、卷翅、秃蛾、大肚蛾、斑点蛾等分别查;补正抽样细致查。由于抽样广泛检查仔细,及时处理,有效控制微粒子病传染,为生产优质蚕种创造条件。

4.2 加强巡蛾、杀蛾、装盒工作,防止错漏发生

固定专人编、放连纸、蛾盒与巡蛾。杀蛾装盒时一一对应,标记好缺蛾、多蛾等,不得错装。送检蛾盒专人开具清单、对照与核实,做好记录,增强责任,避免错乱。

4.3 严格母蛾烘炕与检验工作,提高微孢子检出率

专人负责将3d~4d自然死亡的母蛾用70℃左右 (不高于71℃)温度烘,待手感蛾体无水分(手指压蛾体破碎)为适。杜绝鲜蛾烘炕或烘蛾过生过头现象,镜检视野不清晰,影响孢子的检出效果。明确检验人员职责,严格检验防止错点、漏点板,准确淘汰病卵,避免错漏发生。

4.4 重视保种室、催青室和冷库场所的消防工作,防止病原扩散

由于生产的蚕种要进入保种室或冷库保护,一旦有病卵散落,易经人员往来造成微粒子病原扩散。因此对保种室、冷库场所应加强隔离,出入换鞋、地面消毒。蚕种经过催青孵化进入蚕室收蚁饲养,要防止催青室地面、用具等对卵面污染。催青前对催青室用1%的漂白粉液彻底消毒,催青蚕箔、线架等蒸消处理,全面抽样镜检无微粒子孢子为止。蚕种点青后要用0.33%漂白粉目的液卵面消毒处理,严格催青死卵、孵化差的卵圈淘汰,防止胚传引起的第一期感染。

总之,对于微粒子病的防治,只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全面管理,措施落实,综合防治,严防胚传和食下传染,是能够取得防微的良好效果的。

猜你喜欢
催青微粒子用具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人类最早的发明:生火与照明用具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不同催青条件对两广二号原原种产卵成绩的影响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桑蚕种催青中死卵的发生与防治
暑假结束啦
茶叶专用审评用具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