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2011-08-15 00:47:13陈艳君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全程化职业规划个性化

陈艳君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陈艳君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高峰已经到来,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更加迫切。首先论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成因,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从树立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建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理论教育结合的社会实践体系、建设高素质的职业规划指导队伍、完善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模式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从1999年扩招以来,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是非常显著的,从原来不到700万人的规模,现在已经增加到了2979万人,毛入学率也从原来的不到10%增加到24.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与此相反的则是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持续走低。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和日益高涨的自我发展需要,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更迫切需要系统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他们尽早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养,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大学教育主要的任务之一在于其能否为学生的求职择业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获得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生涯。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工作。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成因分析

1.缺乏自主的职业规划

目前,许多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他们往往很少主动出去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在做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职业目标时往往随大流地就把自己定位在考研、考公务员、进外企拿高薪等社会认同度比较高的职业上,并没有从自身能力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都是缺乏自主意识的表现。

2.不够全面的自我认知

首先,自我认知的途径单一。90%的学生都是通过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来认识自己,实际上除了按部就班地通过测评外,还有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对你的评价,这些了解你的人对你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真实。其次,自我认知的内容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已有的套路,只分析了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人生观、价值观、优缺点及个人的身体状况,没有谈到自己的情商,而唯独这个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过于理想的职业目标

有些同学在列自己的职业目标时,并没有考虑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所具备的技能,仅凭自己的喜好转而从事别的职业,如学的是化学却想成为经济学家,学的是计算机却想成为心理咨询师,90%的同学选择了社会上10%的职业(这些职业都属于社会上的精英和上层)。过于理想的职业目标,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4.欠缺调整的生涯规划

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通过职业测评,在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就坚决按部就班执行,从来没有考虑过外部情况、自身情况有没有变化,原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已经不适用了。其实,无论何种完善的职业规划,如果缺乏反馈调整的话,也是一个不成功的规划;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应随着设计者自我发展变化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灵活调整。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职业选择是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能够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大学生受传统择业观的误导,往往片面追求如公务员、政府机关、外企等高薪热门职业,就业地点也局限在沿海发达地区,殊不知,有些工作并不适合学生本人的职业兴趣,有些单位并不适合学生本人的职业发展方向。自然,一个人在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肯定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潜能;相反,如果一进学校就能合理计划和安排时间学习,选择适合的课程,提高职业技能,将来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三、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树立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是指自我认知全面化、环境分析个性化、职业定位国际化、计划执行渐进化、反馈修订灵活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从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开始,就根据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大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及大学生成长的基本历程,将大学全程职业生涯辅导分为四个阶段,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2.建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传统的大班化教育一直以来都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注重面上统一的通识教育。建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从学生一入校开始,职业规划教师可以通过采用相关职业测评工具、心理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能力特征,正确评价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不同职业的性格和能力取向,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并作出职业抉择,点面结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和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规划辅导。

3.构建与理论教育结合的社会实践体系

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长期与企业保持联系,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实地参观、充分利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机会,尽量在校内外开拓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训培训,利用学生组织、专业教师、学生家长和校友等资源开展模拟招聘、职场论坛、传授个人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经验的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与理论教育结合的社会实践体系。

4.建设高素质的职业规划指导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我们可以参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建设一支愿意长期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同时,高校一方面要提供职业规划教师所需知识系统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如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专业化辅导与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高校可以聘任校外相关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做兼职老师,优秀成功校友来校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指导、咨询和服务。

5.完善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模式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在我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家长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才会更容易成功。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编写相关的教材,使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最基本知识非常有必要,它使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有据可依。完善的家庭教育同时还需要家长具有坚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先进的教育思想素质、丰厚的文化底蕴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等,从而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家庭教育有效促进孩子职业成功的目的。

[1]郭天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88-90.

[2]滑登红.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17-119.

2011-02-05

2008年江南大学管理特色与创新一般项目“化学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成果

陈艳君(1981-),女,硕士研究生,江南大学化工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全程化职业规划个性化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54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大学教育(2017年1期)2017-02-13 19:20:40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59:08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22期)2016-10-08 00:07:42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