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负面网络行为特征及其引导

2011-08-15 00:50:50□文/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3期
关键词:负面青少年同学

□文/王 东

大学生负面网络行为特征及其引导

□文/王 东

本文以伦理为突破口,在深入剖析大学生负面网络行为特征、成因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引导对策,使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转变。

大学生;网络行为;互联网;伦理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问题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相关的论著不断推出。国内和国外的研究学者,他们依据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当代青少年尤其大学生网络行为伦理问题。国外对于当代网络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思路是分析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具有的特性为青少年的活动提供全新的空间,生存于其中的青少年必将会受到影响,其道德伦理的构建当然也会随之改变。而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积极分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其免疫力也相对低下,可能无法控制其不受网络负面效应的影响,甚至还会受到相应的伤害。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且,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以及大学生网络行为动机的多元化与差异化,更增加了我们引导和控制的难度。为此,本文在分析网络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挖掘出相应的网络行为应对之策,希望这一尝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大学生负面网络行为类型与成因

(一)大学生负面网络行为类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大学校园也被席卷其中。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体之一,网络既成为了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的一个有益的工具,同时在网络这种虚拟、开放、自由的环境下,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类:

1、使用网络信息作弊的行为。网络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在网上,你可以找到你需要的任何资料。所以,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便捷、实用的工具,但同时,一些抄袭网上知识作弊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网络为人们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平台,这就为学生写作业和写论文提供了一条“捷径”,本来要花费很长时间去看专著,再从中归纳、延伸才能完成的作业,而现在只要打开电脑,不假思索地把资料打印出来,就把作业完成了。这种行为不仅使学校、教师难以检验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养成了一种放弃思考的思维方法,一种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

2、利用网络进行报复、发泄的行为。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也是一个虚拟、隐匿的世界,正如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把人们的真实身份隐藏在了机器后面。网络的隐匿性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对稳定、安全、受保护的需要,不必担心暴露自己的身份,不用担心谁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同时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的拘谨与尴尬,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道德等的约束,免除了受到惩罚的恐惧和焦虑。于是很多学生把一些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以及同学间的矛盾,对老师和学校的看法等平时不方便说或不敢说的话大胆真实地吐露了出来。既有正当的反映问题,也有发泄个人恩怨的报复性辱骂和人身攻击。

3、网络成瘾行为。大学生网络成瘾是指大学生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在思想上行为上不能自制。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交友等方面。网络上信息非常庞杂,精华与糟粕并存,再加上网络自身的虚拟、开放等特点,这就为一些辨别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出现问题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网络成瘾首先会危害到大学生的学业。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负面网络行为的成因。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并实施各种网络不文明行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可以从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来寻找原因。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免疫力。当代大学生发展所处的社会背景特征是观念多元、利益多样、生活个性、结群多向。而网络的丰富性使得青少年可以了解到各种价值体系,可以说网络已成为一部分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替代,成为青少年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重要纽带。但是,青年学生在大是大非前仍缺乏成熟的分辨能力,尤其是对于网络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和行为,部分大学生无法辩证地看待和清醒地认识,仍有部分同学因为对电脑网络的痴迷,走上了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道路。其二,人际交往的复杂性。网络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和隐匿性,在这里你可以以不同的身份、性别、性格出现在对方前面,你可以尽情地去发泄牢骚、寻觅朋友。这导致许多人际关系处理失败的学生,沉迷在自己设计的虚拟关系网中,并不断抱怨周边的同学或学校,甚至进行诋毁,以安慰自卑的心灵。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网络不文明行为的一个内在因素。

2、外在环境的影响。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也可总结为两个方面:(1)互联网本身的特征以及监管技术的不成熟。在互联网上,你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信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需要经过审查,网络用户就可以自由地接收和传递信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且具有匿名性,这就导致施加强制的干预变得不可能或成本高昂,从而有害信息便肆意传播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网络监控和过滤技术的不成熟也助长了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接触率,并且监控的难度很大,不良网站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中始终还不肯撤退,这也强化了大学生的侥幸心理;(2)学校相应教育与管理机制的缺失。在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中,很多学生都存在逃课上网的问题,并且经常化,但是这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没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在高校校园网上,很多学生都对教师、有关的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行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它更多的是一种不满与愤怒,甚至包括一些恶意的人身攻击,虽然其中不乏片面、偏激和失实,但是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反映,它既暴露出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反映出管理中的问题,应该引起高校管理人员的重视。

三、大学生负面网络使用行为的引导

对于大学生负面网络行为的成因分析,有助于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策,必将对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给出几条具体的应对之策,以求抛砖引玉。

(一)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网络是目前大学生了解信息,与外界联系的一个重要媒介,它全方位地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和学习,极大地扩展了大家的视野,方便了大家获取知识;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平台,有利于缓解大家的压力。可以说,离开了网络,大学的生活会是举步维艰的,但在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处理上很多同学处理的不好,应引起高校教育者的注意,避免过于追求娱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而荒废了学业。

(二)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正确处理网络依赖。由于缺少理想信念,自制能力较差,加上网络的新奇性和娱乐性,很大一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存在严重的网络依赖现象,甚至有同学存在“网络成瘾”症状,这应引起高校管理者和当事人的高度重视。重点关注男生、城市同学和部分农村同学,通过平时表现及早发现网络依赖者,引导其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转移个人关注点。对于网络成瘾者,应转介相关机构进行治疗。

(三)加强网络诚信和网络道德教育,避免网络犯罪。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担当起监督和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责任,建立起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防范和教育机制。一方面积极开设相应的网络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知识、网络认知等方面进行教育,及时纠正和防止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使大学生养成健康、规范的网络行为;另一方面举办一些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一些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活动,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的理解,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1]孟维杰.网络心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反思与构建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2]谢海光.互联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G 52

A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负面青少年同学
青少年发明家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2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远离负面情绪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