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经验和启示

2011-08-15 00:44周秀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

周秀华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经验和启示

周秀华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经验体现在:深刻认清世情,把握时代主题,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顺应历史潮流,始终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强调相互包容,扎根中国土壤,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执政党必须是学习型政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经验;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富有时代内容和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并用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世界发展特征结合起来,关注当今世界格局变化和时代风云变幻,从当今世界格局变化和时代风云变幻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方针,从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中汲取新的营养,使我们的新理论能够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结合起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修正错误的东西、剔除过时的东西,不断形成新的理论,使之能够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三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世界发展特征以及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并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新鲜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使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经验之一:深刻认清世情,把握时代主题,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全球化和新的科技革命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进程和历史趋势,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所以,我们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世情。任何理论体系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回答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只有认清世情,把握时代问题,才能确定党和人民所处的时代地位和历史方位,才能把握中国发展的时代命脉和历史趋势,才能回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程中,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举措,在经济体制上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强调以市场来配置资源,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在经济发展上由以前追求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对外开放上从强调引进来向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方面转变,强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这些转变使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实践中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充分反映了时代精神,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经验之二:顺应历史潮流,始终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列宁指出:“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正确认识所处时代的性质,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才能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要求我们不断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读,不要仅仅停留在静态的理解上,而是要把其作为一个过程,从动态上把握其系统的、完整的含义。坚持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而不能教条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外,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还要有开放的理念,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因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入,所以,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世界的眼光,吸收和创新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

经验之三:强调相互包容,扎根中国土壤,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能把它们肢解。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两者之间是相互包容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解决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说服群众,使人民群众相信,使人民群众接受,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理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其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只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激活人们的理论需求,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我国国情结合,扎根中国土壤,这样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有机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体当中,这三者并行不悖、协同运作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因此,保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饱尝艰辛、奋力开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所总结的又一宝贵经验。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前途,没有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启示

启示一: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执政党必须是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要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改革发展实际,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新鲜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直面和解决中国问题、时代问题、人民群众实践问题,这一切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深入分析和把握时代特征,只有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才能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要求广大党员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成果,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时代主题,与时俱进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和新论断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要组织党员干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同时要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增强思维和决策的科学性,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更客观更科学地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充满科学性、富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倡导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党就没有生机,社会就不会前进。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创造性地学习。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党员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实现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知识的不断更新,提高整个党和每个党员干部及各级党组织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党的创新精神。把党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启示二: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执政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自我解放、自我追求幸福生活的意向的理论表达,人文目标和科学精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尽管不能否认时代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大众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关怀。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当体现出对大众的生活与理想、命运与前途的真情关切,体现出对大众幸福生活的真情关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社会发展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觉悟、实践与创造,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切实把握人民群众具体内涵的新变化,切实把握人民利益需求的新变化。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相关,党的理论和各项实际工作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但人民的利益既是复杂的,也是变化的。在不同时代人民的利益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要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考察各个时代人民利益需求的本质特点,就必须正确处理各种不同利益关系,从中找出解决满足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方法。“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实践方向,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以当代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启示三: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执政党必须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条件;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能更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顺应了人类历史潮流,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与中国实际结合,逐步将其变成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判断标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2]列宁全集(第 2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42-143

[3]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4]本书编写组.伟大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6

A8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9-9530(2011)06-0027-03

2011-09-23

周秀华(1967-),江苏扬州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

猜你喜欢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