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艳青 宗成华 赵佳娜
“夜经济”是商品经济与传统习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夜经济”活动古已有之,是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经济文化消费活动。它既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又直观地体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城市的文化品格和文化走向。如果说历史上的“夜经济”还没能摆脱“日经济”的影子,还是“日经济”的一种缩影与补充的话,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与现代文明的共同促进下,现代都市“夜经济”的内涵、规模、形态已远非往昔“夜经济”的简单承接,也不是现代日经济在时间上的延伸,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内涵与发展规律的,满足现代民众精神文化需求、适应现代民众夜消费特点的新的经济模式或经济形态。以市区常住人口286.2万计,按照每天10%的人有夜间消费意愿,每人每次消费50元估算,每晚就有一个近1,431万元的大市场,一年就是52亿元。
以家庭生活和休闲娱乐为主是夜经济的显著特征。
1、消费目的具有方向性。随着竞争的加剧及工作节奏的加快,利用夜晚外出休闲、释放压力是促使市民走出家门的重要动因,由此决定了发展“夜经济”要以休闲娱乐业为主。
2、消费群体具有个体性。相对于“日经济”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同步开展,“夜经济”主要以私人消费为主,很少有人会去购买办公用品、专业工具等。因此,发展“夜经济”要瞄准消费对象,将外地游客、省会市民个人和家庭作为主要消费群体。
3、消费类型具有特殊性。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夜经济”是其舒缓白天工作与生活压力的休闲性消费方式;对于外来旅游者而言,“夜经济”是其了解目的地城市、丰富旅游活动内涵的体验性消费方式;对商贸投资人士而言,“夜经济”是其了解目的地城市发展潜力、风土人情的窗口;“夜经济”比白天经济更具有休闲性、体验性和文化性。
2010年初,张云川针对城市居民夜间消费,提出了把商业和文化服务都搞得活跃起来,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丰富,让城市更繁荣、更兴旺,石家庄“夜经济”由此破题。
2010年3月出台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丰富市民夜生活发展省会夜经济的安排意见》,特别强调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2010年6月发布《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公布了石家庄市夜消费特色街区夜市建设标准、石家庄市13条特色街区夜市名单、石家庄市9家延长营业时间的商贸服务企业名单。截至2010年9月底,石家庄市13条“夜经济”特色街区、夜市(商业街区3条、饮食街区2条、休闲街区2条、酒吧街区1条、民俗文化街区1条、夜市4个)已经全部建成营业,总投资达到14亿元。按照市政府规划,2011年起,石家庄将利用3年时间,重点打造12个“夜经济”建设项目,提升规范13条特色街区、夜市,美化亮化三横六纵主干线,打造14个区域消费商圈,建设完善8个“夜经济”综合体,规范8家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建设4条特色商街。
“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商家多方联动,才能奏响“夜经济”集结号。政府已然亮剑,众商户纷纷响应,各职能部门为给“夜经济”保驾护航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但这场精心策划的夜宴只持续了短短的几个月便由于天气原因于去年11月中旬草草收兵,充分暴露了石家庄市“夜经济”的不稳定与不成熟。
1、市民夜消费意识不强,对夜消费认识存在偏差。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对“夜消费”持 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传统的生活习俗让人 们习惯于呆在家里看看电视或者早早睡觉,很 多人意识中的“夜经济”要么是去夜市“吃羊肉 串、喝啤酒,遛弯买点地摊货”;要么是公款吃 喝、洗浴、卡拉OK;要么是商务宴请谈判。再加 上对“夜经济”宣传引导力度不够,一些人对夜 消费信息及特色缺乏了解,未能激发其对夜生 活的兴趣。
2、夜消费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夜晚一般 是一天中的休闲时段,而休闲追求的是心灵的 一种自由、愉快、幸福、轻松、专注、自我满足。 正是这种休闲追求,促使人们的基本需要逐渐 向高级需要上升,其发展趋势必然会是“物质 需要”逐渐让位于“精神需要”,以“吃、喝、穿、 用”为主要内容的纯物质性消费已不可能担当 起满足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从 而“观赏性文娱消费”、“参与性休闲消费”成为 “夜经济”的“当家花旦”。在这种态势下,注重 参与和感受的精神文化类消费必然成为“夜经 济”和“夜消费”的主流。因此,最适宜在夜晚开 展的富含时代特征的“夜经济”形态无疑就是 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经济、文化消 费。但受文化消费习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整 体“夜经济”大环境等因素影响,省会夜文化消 费还处在兴起阶段,还不够活跃,刺激城市夜 生活、夜消费的作用还没有有效发挥。主要表 现在:一是国有演出、演艺场所少,演出不经 常,缺乏时代化、大众化、深受群众喜爱的演艺 品牌节目,演艺活动存在水平低、规模小、同质 化、影响弱的问题;二是民营演艺场所数量不 少,但是规模大、环境好、服务优的品牌企业 少,且主要面向高端消费群体,中低价位、大众 化的量贩式歌厅相对较少;三是文化娱乐同餐 饮、购物等其他物质消费载体的融合度比较 低,没有形成良好的共赢效应;四是文化活动 的本土特色不鲜明,文化消费形式单一,缺少体验式、互动式及高科技含量的消费方式;五是文化娱乐场所布局不太合理,比较分散,形不成聚合效应和行业品牌。
3、夜消费服务不到位。商家改变经营理念和方式,解决的是夜间“能消费”的问题;居民改变生活习惯,解决的是“想消费”的问题;政府提供有效的条件、保障和支撑,解决的是让商家“经营好”、居民“消费好”的问题。对于“夜经济”而言,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彼此之间不可替代而且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夜经济”的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才能有广阔的前景。“夜经济”驶出港湾,进入寻常百姓家,需众人合力划桨。而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往往从自己的工作出发,强化监管,淡化服务,致使“夜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4、夜消费层次结构单一。夜消费包括吃、行、住、游、购、娱、美、学、健等不同业态。目前,石家庄市夜消费结构不平衡,一方面消费类型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聚餐、上网、运动健身、看电影、KTV等少数项目上;另一方面消费价格档次区分不明显。价格偏高,适合普通大众夜消费的项目较少,影响人们的消费。
石家庄既没有江南的旖旎风光,也没有沿海发达的经济;既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也没有传统的人文底蕴和消费传承,天时、地利、人和的缺失,使得石家庄“夜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欲吸引石家庄286万人“下楼上街”参与夜生活,实现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正视目前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大问题,走特色、品牌之路。
1、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夜生活”消费主体。针对本市市民,一是要坚持正确导向,积极引导,逐步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新型生活方式,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夜生活”中来。二是要改变当前的作息时间,让广大市民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夜生活”,建议实施“早九晚五”的工作制度,为发展“夜生活”创造条件。
在培育外地游客消费群体方面,一要大力宣传省会特色“夜生活”,通过新闻媒体、旅行社、饭店、车站、机场等渠道向游客大力推介石家庄“夜生活”,引导游客延长逗留时间,参与石家庄“夜生活”;二要增强“夜生活”项目的特色性和吸引力,以丰富多彩的夜晚活动留住游客,促进夜间消费;三要加强“夜生活”市场管理。实行“夜生活”企业定点管理制度,对部分有规模、有特色、文明、健康、安全的经营单位实行挂牌管理,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为外地游客提供放心的消费场所。
总之,只有观念转变了,认识提高了,思路正确了,才能有效地推动石家庄“夜经济”快速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夜经济”业态,提高市民的参与性、互动性,突出省会夜文化特色,才能将消费者“引得出、留得住、停得久”。
2、丰富夜消费文化内涵。对于夜经济来说,物质消费是载体,文化消费是灵魂。从调查结果看,石家庄夜经济缺乏具有本土特色、富有时代感的文化品牌,分散在不同娱乐场所的文艺演出多是对外地模式的简单模仿和移植,难以吸引本地市民尤其是外地游客,夜文化内容亟待丰富。
首先,加强资源整合。政府应结合城市商业规划,建设文化娱乐、民俗文化等特色街区,打造城市夜文化集中区,提高文化消费场所的集中度;整合现有网吧、歌舞娱乐市场网络,做好游艺娱乐场所规划,推动规模化、主题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提高文化服务实力。
其次,增强融合意识。一是大力引入民营资本,依法放宽准入门槛,为社会资本及外来投资者参与文化建设、经营提供便捷条件和服务,发挥民营资本机制活、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培育一批优势民营演艺、娱乐企业;二是推动文化与餐饮、休闲、购物、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文化娱乐业作为综合商业中心的配套设施发展,实现功能互补、互促共赢。
第三,培育文化亮点。依托文化资源,针对夜文化消费特点,创建体现本土特色、富有时代感、大众化的演艺精品。
第四,加强市场引导和群众文化消费习惯的培育,建立合理定价、适当补偿机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培育搞活演出市场。
第五,文化设施全部延时并免费开放。一方面延长各类文化场馆的开放时间,力争和商业场所同步;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科技馆投资力度,提高科技馆的硬件及软件水平,不断丰富展品内容及展示方式,并尽快实现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对公众尤其是省会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科技传播阵地的功能,在全市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创新的文化氛围。
第六,举办社区大讲堂。可由社区组织相关专家或志愿者开展不同主题的讲座,如石家庄地名由来、燕赵名人、石家庄历史、感动人物、道德讲学、文化鉴赏、家庭理财、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幼儿教育、文明礼仪、法律常识等,丰富百姓夜生活。
夜生活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与和谐氛围的观测点,是一个城市都市文化发育水平的检测器,是一个城市市民生活方式的写真集。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城市的文化消费水平就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展现。
3、合理定位,走特色品牌之路。首先,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理念先行。一方面发展城市夜经济,街道、建筑物、商场等对能源尤其是电的需求量将更大,使用传统的供电方式意味着将加大碳排放量,建议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太阳能、节能灯具和自动控制系统,真正做到节能、减排、环保;另一方面适时延长公交车运行路线及时间,倡导市民夜晚低碳出行;对餐饮、购物场所加强监控,坚决杜绝一次性用品使用;其次,红色经典,永恒主题。从一定意义上说,石家庄是新中国的孕育地,是共和国的奠基之城。发展省会夜经济,欲突出品牌和特色,最好的选择莫过于走“红色”之路。唱红歌;读红书;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展览;欣赏红色电影、电视、戏剧、动漫;开展红色旅游;展销交流红色题材收藏品等等,这将点燃市民的爱国激情和对先辈的敬仰之情,红色作为石家庄夜文化消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浓妆淡抹总相宜。
4、多元联动,助力夜经济健康航行。“夜经济”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发改、商务、交通、公安、环保、工商、城管、文化、体育、卫生、税务、质监等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只有切实加强各单位的协调联动、软硬件建设并举,才能确保其健康发展。
首先,建设、完善、优化夜经济环境。环境是制约消费冲动的一重要因素。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为市民打造一个方便、舒适、安全的消费环境是让习惯于“倦鸟归巢”的北方人走进夜生活的出路之一;为商户打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是让习惯于“日落而息”的经营者主动延时服务参与夜经济的法宝之一。一要打造方便宜业的投资环境。如在市场准入、用电用水、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创业融资、品牌发展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刺激“夜经济”快速发展;二要着力打造特色宜游的商业环境。只有注入特色,打造个性十足的夜经济,才能让石家庄的夜晚更有魅力。应对打造城市“夜经济”的商业元素通盘考虑,合理配置,着力打造一批购物、酒吧、美食、休闲娱乐、民俗文化特色街区和便民夜市,使“夜经济”发展实现规模化,形成特色商圈和产业链条;三要着力打造安全宜行的治安环境。公安部门对夜消费的主要场所要增设警务值勤点,配备并加强巡警警力,强化消防安全,及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治安秩序,充分保障市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创造一个让市民和游客放心、舒心的夜经济环境;四要着力打造本土特色的文化环境。目前石家庄的夜生活、夜消费的休闲娱乐特征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夜消费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吃饭、购物、游览,注入文化内涵已成为增加商业附加值、拉动夜消费的重要趋势。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强水、电、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夜经济”提供基本保障。有关职能部门尤其应加大对涉及城市夜经济电力用户安全用电、隐患治理工作的督导,确保供用电安全;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公厕、垃圾收集站、果品箱等环卫设施和给排水设施,加强夜经济特色街区的城市移动公厕建设;二要加强金融服务设施建设。市政府金融办要协调各金融机构的营业时间与夜经济消费场所的延时经营相配套,满足消费者、延时商场的取存款要求;设置自助银行,配置足够数量的ATM,为夜间消费的市民提供24小时金融服务;三要建好休闲娱乐设施。对现有休闲娱乐场所合理统筹,加大对城市广场公园、体育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大众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同时开发一批高端娱乐休闲产品,使其发挥出“聚人气、带商气、生财气”的作用;四要建好道路交通设施。切实使城市街道亮起来、公交车辆开起来、消费人群动起来,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总之,“夜经济”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培育和探索,以实现现代与历史、经济与文化、时尚与传统等完美结合。
[1]曹新向.发展我国城市夜经济的意义条件与对策.商业研究,2008.9.
[2]刘昕远.重在加强规划突出特色优化发展环境.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8.
[3]蔡礼彬.论开封市夜经济的经营与管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