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 洋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复合性学科,其培养目标则是立足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专业培养中尤其应重视实践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经济发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做到学校与社会企业间的无缝连接,使工程教育与企业联合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实践教学体系不明确。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课程为主体,分布过于零散,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强,各自为战,形不成一个有机整体。课程实践由于各课程教师侧重不同,理念不同,导致相关课程实践之间严重脱节,甚至相互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缺乏整体布局,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比如,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与建筑CAD三门课程相互关联,建筑制图是建筑CAD的基础与前奏,房屋建筑是建筑制图的补充和应用,建筑CAD则是前者的最终结果,三者紧密相关,若单纯以课程实践教学划分,则斩断彼此联系,无法使学生得到完整系统性训练。
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模块化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教学中各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得到综合训练,大幅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根据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构建以下三大专业实践模块:
1、技术模块:以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CAD为专业技术类模块。
2、管理模块:以工程管理为主导,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学、企业会计等课程为管理类模块,辅以进度类软件、财务管理类软件。
3、应用模块:以市场需求为目的,通过各种辅助工具如广联达预算软件、project、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来设置相应的专业实践。
在以工程管理模块化实践教学为主导下,再辅以零星的课程实践教学,如工程测量实验等作为补充。同时,加强学生课外实践内容,通过参与实际工程、专题讲座调研、科技竞赛、企业兼职等完善能力的全面综合的素质能力训练,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化的构建就是要改进松散的、针对性不强、各自为战的课程实践体系,通过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统一管理,合理配置优化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该模块化构建要便于实施,能得到广泛、灵活的应用和推广,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保证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之更快、更好地做到与社会、与企业间的全方位融合。
[1]黄志玉,祝亚辉.应用型本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7.
[2]郭庆军,刘慧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3.
[3]熊黎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