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美良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人才是决定因素,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不可替代的无形资源,是图书馆的第一资源。民族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全国的状况至今为止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目前,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的短缺,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更应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观念不强,缺乏危机意识。长期以来,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乏力的现象,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表现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缺乏创新意识。大多图书馆把精力都放在抓读者服务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上,没有考虑如何开发本馆人力资源问题,致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观念不强,缺乏人才危机意识。
2.对人力资源开发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见物不见人”,看重建筑规模、设备和馆藏量,却不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研究;重视经费的投入,却不重视人力的投入。即使关注人,一般也是注重拥有人才,却不注重人才的开发利用。
3.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图书馆员整体素质偏低,队伍构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计算机人才和外语专业人才少,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必须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和提高馆员的科研能力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图书馆改变自己的观念,产生深刻的变革。信息化的发展靠人才,图书馆也不例外,只有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图书馆才能保持自己情报信息中心的地位。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图书馆提高办馆效益的关键所在。图书馆的效益是由图书馆的场所、设施、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合理地整合而产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图书馆的场所、设施逐渐完善,各级政府部门对图书馆事业投入也在加大,先进的技术手段陆续引进,现代化设施建设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然而部分图书馆的利用率还十分低下。深入分析发现,人力资源的未充分利用是其主要因素之一。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图书馆保证其他资源合理运用的必要前提。文献、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是图书馆的独特资源。在这些资源要素中,人力资源是首要的能动性生产要素,其他一切物质资源均被动地由人力使用与推动,任何一项资源的合理运用最终都将决定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
1.重视人员的培训和开发。人员培训与开发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现有人员结构是历史形成的,有些人在图书馆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图书馆建设做出过贡献,但其知识结构已严重不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客观要求。对这些人员要进行培训,让他们能自觉地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图书馆管理者应该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图书馆的长远目标,为他们的学习和深造创造条件,增长其才干。
2.人力资源的梯次开发。高校图书馆中不同的工作部门、同一部门中的不同岗位,对人力资源素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如何根据人力资源素质的梯次来决定其在馆内分工中的地位,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其中要掌握的关键是:(1)坚持能力本位制和资历本位制相结合。传统的人事制度过分强调学历和资历,它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吃老本、熬年头、不思进取、但求无过的风气却是灾难性的。事实上个人素质、能力与学历和资历并不呈简单的正比关系,对学历和资历的过分依赖只是有利于简化人事管理体制。(2)正视人力资源素质的差异性。就高校图书馆而言,有的馆员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的具有较广博的学科知识,有的十分熟悉馆藏结构,最高明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把每个人都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上,使他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3)分工与梯次结合。动态调整馆内分工梯次所代表不同的权力、义务、责任和分配方面的利益,这种权力、义务、责任和利益的梯次应与人力资源素质的梯次基本吻合。由于人力资源的可塑性和可激励性,分工的梯次不应当一成不变,而应根据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适时地加以调整。
3.实行岗位轮换制。图书馆的主要岗位可以分为技能型岗位与体能型岗位、研究型岗位与简单操作因循型岗位。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岗位轮换制互为基础,互相促进。随着“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组织人才流动机制的形成,随着技能型岗位的外包、研究型岗位的“学科馆员”化,对于体能型和简单操作因循型岗位不论是工作需要还是个人需要,馆员所在的岗位不再是从一而终,跨部门、跨科室的人员流动会逐步增加。岗位轮换,一方面每一次工作转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就受到种种挑战,可以带来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就要始终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不光以学习知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挑战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岗位轮换也更加流畅。
4.加强继续教育。高校图书馆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起跨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重任的人才队伍。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不可忽略馆内人才的开发。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以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为主的继续教育。首先根据图书馆自身的特点、性质和优势设置一定的业务机构和岗位,并制定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同时,为每名馆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其次,以图书馆的专业培养方案和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制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对于已具备一定学历的业务人员,有意识有目的地重点要求他们选修与本校专业相关的课程,取得双学位,以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对于进入图书馆工作的本校专业人才,努力提高在图书馆工作的素质和各种业务能力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需要就显得更为重要,应对他们实施现代化信息传递、自动化网络化信息服务、信息挖掘、信息整理等图书馆业务培训。应特别注重朝着“学科馆员”方向培养。
总之,开发与管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优化职工队伍,提升服务层次,深化服务内涵,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推动图书馆员与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
[1]郭志宏,张汝毅.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J].思想战线,2000,(4):66-68.
[2]唐新平,黄云凯.民族地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济管理,2006,(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