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军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浅析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
刘向军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黄炎培准确把握住了职业教育社会性的特点,提出大职业教育思想;同时,这也标志着其职业教育思想的成熟。其大职业教育思想中“社会化”的办学指导思想,“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以及农村改进理论,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新天地,对当今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农村职业教育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他把社会化视为“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1],人的灵魂。1926年,他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认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联系;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2]。这充分体现了黄炎培准确把握住了职业教育社会性的特点,职业教育不是单一的,而是应该放在社会这个大的整体环境当中,去谋求其发展,并服务于社会。
在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影响下,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即“社会化”;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以及农村改进理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其在职业教育思想认识上的一次提升,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拓宽了职业发展的新道路,对当今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黄炎培一直都积极地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同时,其大职业教育思想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也因如此,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现实基础和生命力。
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提出,正是由于黄炎培经过几年的实地考察,他认清了当时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境况,了解其问题的实质。认为当时的职业教育严重与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脱节,与社会脱离。于是,他提出三点教训:“(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2]职业教育,不是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融入社会才是真正发展之路;同时,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提出,也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和重要社会思潮的影响。一是,在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入侵,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一段“黄金时期”,但是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又卷土重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再度受到阻挠和限制,结果导致企业对人才需求量减少,民众在谋求职业问题上陷入困境。据统计,“1926年中国民用工矿企业的资本额大致跌落到1914年的水平,仅及1921年的五分之一左右”[3];二是,在政治上,国内军阀争权夺利,内战不断,政局动荡,职业教育不免受到牵连;三是,20世纪20、30年代,乡村建设思想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当时教育界的教育大方向就被定格在到乡村去办教育,改善农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上。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提倡,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提倡“社会化”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指“办职业教育,并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职业教育的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1]因此,职业学校办学必须以社会需求为重心。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并以此为导向。这样,才能与社会经济保持良性互动关系。黄炎培反复强调“离社会无教育”,职业教育尤其如此。职业教育要教育与职业,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提供合格的人才,同时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办校如此,职业学校的设科、设专业、招生情况等,也都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他说:“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所以,职业教育,绝对不许理想家和书呆子去干的。”[2]在黄炎培看来,“社会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而且它更多地受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制约。
黄炎培对当时重文轻武的旧观念、重理论轻实践的旧教育深恶痛绝。他认为当时的教育只会使学生徒有读书的惯习,限制动手能力的发展,只会使学生贫于能力而富于欲望,而这也正是职业教育的大忌。针对这种教育现状,黄炎培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
兴办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个人以后的谋生做准备,为社会的发展做准备。只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不能练就青年的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理论知识能够用来指导实践,但是能力的形成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际的动手操作上。正鉴于此,黄炎培提出应将做、学结合起来。“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能”。[4]这也正是当今社会所遵循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在实践中,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大力贯彻和实施。为了使读书人能够动手,使动手的能够读书,黄炎培在各科中附设了工厂,作为实习基地。实行学生白天做工,晚上读书的半工半读形式。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也掌握了必要的操作技能,真正实现了“知能并重”的教育目的。同时,为了加强管理,黄炎培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章程规定,职业学校生徒的各种技能须达到熟练的程度;招生方面,尽量让有经验的学生入相应的学科;同时,学生修业期满,必须在工作单位实习一年,证明有能力胜任工作,才发给毕业证书。
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符合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学结合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农村改进理论属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体系范畴,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1年,黄炎培就认识到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今吾国学校,十之八九其所施皆城市教育也”,而全国国民之生活,“十之八九属于乡村也”。“夫苟大多数受教育者之所需,明明在彼,而施教育者之所与,乃斤斤乎在此,供求不相应”。[5]这种矛盾,使他看到了城市与乡村教育的差异;同时受当时乡村教育思想的影响,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寻求农村教育新的教育模式。
1.“划区施教”的教育主张
1925年,黄炎培在山西筹划职业教育时,提出了“划区施教”的主张。他认为,农村职业教育,须先调查当地农产品及手工艺的种类,农民的教育和职业状况,做好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顾及教育、顾及文化、经济、卫生等各个方面,内容涵盖整个农村社会,这也正是其“社会化”指导思想的真实体现。在实施途径上,根据各个地区农产品的特点,划分为若干区,如棉区、稻区等,因地制宜,不同的区采取不一样的措施;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业发展计划,进行职业教育,建立农业教育模式,让教育真正地为农业发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了,就会有充足的资金来办教育事业,这样达到教育促进经济,经济支持教育的良性循环模式。
黄炎培认识到乡村是整个的问题,“尤须向整个的社会谋全部的改进”[7]才行,只有把教育放在乡村的整体中去考虑,才会真正发展农村教育。
2.富-教-政合一的改进之路
黄炎培把当时的农村归纳成四种现象,一是穷,二是愚,三是弱,四是散;认为在这四者中,穷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正是由于穷才导致了愚、弱、散。他说:“今日农民的一切病象,皆是从一个“穷”字出发,则治病之要,当然要让他富;而于教他致富之计,施以适当教育,便是最良好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把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联合起来,打成一片,随富随教,即富即教。”[6]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举办学校,开展文娱活动,设立多种有助于教育的辅助机构,如问事处、问字处等,对农民进行施教,让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进而才能很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在“富”和“教”的基础上,施行“政”,包括公共集资进行集体项目建设。富-教-政合一思想,即是以“富、教、政”为主要内容,把农村的职业教育同农村的经济等方面联合起来。在黄炎培的指导下,使得当时农村呈现了一片新气象。
从黄炎培的农村改进理论,可以看出,黄炎培强调农村教育的整体化,把教育的范围从学校扩展到整个农村社会。农民的首要问题,即是生计。如果农民连最基本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他们怎会想到去接受教育呢。所以,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把发展农村生产和农村经济放在首要位置。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却出现了滑坡现象,跟不上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00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在校生为55.45 万人,2001 年为 45.15 万人,下降了 17.6%。[7]通过对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虽然当今的时代与当年黄炎培所处的那个年代截然不同,但其大职业教育思想中蕴含的某些珍贵的职教理念,对解决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仍有裨益。
黄炎培没有受当时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一生都在积极地提倡职业教育事业,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把职业教育放在了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对于提高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当前,从政府到民众,都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首先,农村职业教育能否走出困境,关键就是要看政府的态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宏观指导作用,如果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视农村的职业教育,在办学思想上,就会急农民致富之所急,想农民致富之所想,对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努力培养一批致富能手。其次,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农民及其子女,同样也要转变观念。在20世纪普高热和扩招浪潮的冲击下,至今仍有许多农民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职业学校,认为,职业学校是非正规教育,只是那些不能升入高中考大学无望的孩子不得已的选择。据许开录教授对160户初中在读学生的农户家庭的调查,有86.7%的农户希望自己的孩子升高中、考大学;有10.2%的农户认为,孩子考不上高中,就让其回家种地;只有4.1%的农户认为,孩子考不上高中,他自己愿意上农村职业学校就让他去。[8]可见,目前的农村职业学校对农民及其子女是没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
其实,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表面繁荣的背后,不光突显的是职高和普高比例的下降,更重要的是,教育愈来愈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一头是“统一化”的大众人才,连连叫苦工作难找,一头却是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需要有技术能力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是重中之重。所以,职业学校的兴办,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应该把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其任期的目标,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给予农村职业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让农民真正地看到职业学校带给人们的实质性的好处。这样,农民自然也就不会阻止孩子选择职业学校了。
黄炎培关于大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指导思想以及“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对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目前,全国的绝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设置上雷同,缺乏地方特色,教材的内容与生产实际出入很大,适应性差,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达不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要求。黄炎培视社会化为职业学校的生命。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等都应该符合当地的主导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应该着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为此,当前我国农村的职业教育课程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目标,集知识、能力、人格于一体,进行多元整合;在课程结构上,要不断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相应地增加或删减课程,保证课程的最佳适用性;在教学环节上,农村职业学校要利用农村天然的有利条件,努力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深入农村的工厂、田地中去,贯彻学与做结合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质量,从而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理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强的技术人才。
黄炎培提出了“划区施教”职业教育设想,其要义就是“就一个农村划成一个适当的区域,依照预定的计划,用最经济的方法、技术,以化导训练本区以内的一切农民,使全区农民整个生活逐渐改进,俾完成了乡村的整个建设”[9]。其设想遵循“社会化”的指导思想,认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应该把它放在整个农村的社会大环境中去,教育同文化、经济、卫生等各个方面统筹发展。
当今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借鉴黄炎培“划区施教”的思想来改进办学模式。可以在当地政府的统筹下,依据当地的经济规划和生产力水平,选择建立乡、村一级培养试验区或农民学校。在技术知识等方面,为区内劳动力提供支持和帮助;加强管理,切实做到办学到村,技术到人;并积极进行推广,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在提高乡、村经济水平和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完成农村职业施教的任务。
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突破城乡行政区划界限教育资源的保护壁垒。如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与高等院校、城市的职业学校联合发展,借助他们的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的质量。
[1]黄炎培.河车记[M]\断肠集.北京:生活书店,1936:26.
[2]黄炎培.提出大职业主义征求同志意见[M]\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04-205.
[3]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陈学恂.中国现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32.
[5]黄炎培.农村教育牟言[M]\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61.
[6]江恒源.富教合一主义[J].教育与职业,1992,(108).
[7]张德元.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5,(6).
[8]许开录.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6,(1).
[9]任时先.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42
The Analysis of Huang Yanpei’s Great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
LIU Xiang-jun
(School of Education,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Mr.Huang Yanpei precisely grasped the features of soci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aised his great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This was a sign of maturity of hi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In his thoughts his guiding ideology of sociality,his teaching principles of hand and brain working together,working and learning in one,and his rural improvement theories,open up a new land for the grow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are of profou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growth and reform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Huang Yanpei;great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G 40-09
A
1673-2103(2011)06-0109-04
2011-08-19
刘向军(1984-),女,河北唐山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教育史。
(责任编辑:谭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