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庆,徐昌水
(1.鄱阳县中医院放射科,江西 鄱阳 333100;2.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南昌 330006)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c pancreatitis,AHNP)是外科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情凶险,准确地对该病作出定性、定量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很重要。本研究收集了鄱阳县中医院2001-2009年经B超、血清淀粉酶以及临床病理证实的45例AHN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螺旋CT双期征象回顾性分析,探讨螺旋CT在AHNP中的诊断价值。
选择本院AHNP患者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18~60岁,平均46岁。临床表现:45例患者均有剧烈上腹痛,其中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42例,腹穿有淡红色及暗红色血性液体29例;23例经手术治疗,22例行内科保守治疗。
使用螺旋CT机(荷兰菲利浦Mx8000)先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层厚5~10mm,静脉注射离子型60%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注射速率为2.5~3mL·s-1,分别延迟40、75s,行胰腺实质期和门脉期扫描,层厚3~5mm。每次扫描均在一次屏气中完成。
螺旋CT检查示:发病1d后均有胰腺轮廓丰满肿大、形态不规整;病程3d后,表现为胰腺内点状、片状或大范围无增强效应的低密度坏死灶42例,胰腺内或外见气体影6例,胰腺内或胰周蜂窝织炎内见高密度出血灶22例,胰周间隙滲出及积液30例,蜂窝组织炎26例,15例伴少量胸腔积液。
本病常由于胆道结石、感染、酗酒、暴饮暴食、外伤等因素诱发,这些诱因导致胰导管梗阻,使胰液进入间质,激活胰蛋白酶原,引起胰腺及胰周非特异性炎症,导致腹腔及腹膜后液体潴留、胰腺肿大、结构模糊,严重时腺体广泛坏死,间质小血管壁坏死时可引起出血。坏死范围的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是估计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
3.2.1 螺旋CT的早期表现
螺旋CT早期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胰腺体积肿大,密度低于正常胰腺,随着病程进展,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肾周筋膜增厚。胰腺内出现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坏死灶,增强后无强化。出血者表现为胰腺或包膜下小片状散在分布的高密度灶,CT值为50~60Hu。按文献[1]标准,本研究中胰实质内点状坏死26例,片状坏死(坏死面积超过胰腺面积的1/3,贯穿全层)16例,全胰腺坏死(超过胰腺面积的80%的段状坏死)3例。3例血淀粉酶不升高者均为全胰腺坏死。
3.2.2 AHNP的间接征象
腹水是一种最常见征象,本组37例患者均表现为腹膜腔及网膜囊内的积液,是胰腺非特异性炎症渗出的结果,腹腔积液的增加及减少是提示病情进展或好转的参考指标[2]。胸腔积液也是较常见征象,本研究中有15例,占33.3%,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全身中毒反应在胸膜的一种表现,胰腺炎治疗好后会消失[3]。肝内外胆管因胰腺水肿影响胆道排泄功能,而导致肝胆管及胆囊不同程度的扩张。
螺旋CT双期扫描,即实质期(延迟40s)和门脉期(延迟75s)。有研究[4]表明,因坏死区其细小血管受严重破坏出现断裂、阻塞,造影剂不能到达该病区。本组45例患者均进行了胰腺双期扫描,见坏死灶动、静脉期均无强化,正常胰腺与坏死灶的对比在胰腺实质期比门脉期更明显。增强扫描对坏死病灶大小、范围和形态的显示清析,已成为诊断胰腺坏死的金标准[5]。CT双期扫描除了可显示胰腺本身的异常外,还可以显示由于胰腺炎导致的其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更加清晰显示受累范围。
[1] 沈坤彪.重症胰腺炎29例诊治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6,3(5):233-234.
[2] 周少英,王涛,武来兴.急性重症胰腺炎47例外科治疗临床体会[J].医学综述,2010,16(18):2871-2872.
[3] 李刚.慢性胰腺炎的CT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5-86.
[4] 韦英炜,黎昕,钟兰生.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8(17):96-97.
[5] 李波,刘军.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