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2011-08-23 06:08:22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知晓率低血糖依从性

郑 芳

(上饶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上饶 334000)

糖尿病的治疗强调综合管理,除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外,强化血糖监测也是保证良好控制糖尿病病情、防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被提到重要的地位[1]。但一直以来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低,再加上常规的血糖监测方法难以真实反映患者血糖的波动变化。对此,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上饶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对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强化血糖监测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1例,男136例,女75例,年龄38~85岁,平均(59.7±6.9)岁。入院时体质量指数为26.6±2.3,空腹电脑血糖为(12.0±2.1)mmol·L-1,餐后2h血糖为(16.2±4.7)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73±0.51)%。将21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104例)和强化组(107例)。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依从性,低血糖的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血糖监测

常规组血糖监测遵医嘱,2次·d-1(空腹和早餐后2h);强化组测血糖遵医嘱,7次·d-1(3餐前、3餐后2h及睡前),必要时加测2:00~3:00时血糖。

1.2.2 护理干预

常规组按糖尿病常规护理:即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指导正确使用药物、自我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强化组除按常规组常规护理外,还针对患者各个时段的血糖值,对其进行个体指导,开出个体饮食、运动处方和用药指导,如进餐时间、进食量、食物种类等。对患者运动时机的选择及胰岛素用量的调整进行心理干预,并进行血糖监测培训。

1.2.2.1 个体饮食、运动处方

合理的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础措施,必须长期坚持。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将体质量控制在理想范围,改善血糖、血脂。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总原则。由分管护士根据患者标准体质量及劳动强度计算其每日所需总热量,按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的比例制定饮食处方。在体力活动量稳定的情况下,饮食治疗应特别强调定时、定量,3餐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注射胰岛素或者发生低血糖者,要求在3餐之间加餐,加餐量应从正餐的总热量中扣除,做到加餐不加量。食物品种尽可能多,采用蒸、煮、烧、炖、焖、凉拌的烹调方法,避免食用油炸食物。用餐要专心致志,清楚知道自己所吃的每种食物。进食要细嚼慢咽,限制含糖食物,少放酱汁,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对口味较重的患者可提倡选用低钠盐,忌用动物油,植物油也应限制。忌用烈性酒,提倡多喝水,尽量选择热量较少的无糖饮料。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患者心情舒畅。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由分管护士根据患者日常活动、饮食量,并与患者共同讨论喜好的运动方式,与医生共同设计安全量的运动处方。在帮助患者制定运动计划时,要注意相同强度的运动项目之间可以互换,但运动的时间要相对恒定,运动时间与血糖下降程度成正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相对定时、定量,持之以恒地进行。以有氧运动为宜,其中步行活动作为首选。但注意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进行运动,以免出现胃肠系统不适或低血糖反应。每周运动锻炼3~5次,以晨间及傍晚为宜。

1.2.2.2 心理干预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长期服药和胰岛素治疗使许多患者的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异常情绪的波动。情绪不稳定对血糖的影响非常明显,这将进一步加大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因此,分管护士首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建立平等、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通过教育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帮助其做好长期治疗、终身用药的心理准备。对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指导其进行情绪调节训练,教会其利用“自我放松”的方法,使焦虑的情绪通过注意力转移而缓解。对有抑郁情绪的患者,给予必要的疏导和安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向患者讲明治疗的必要性,鼓励其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面对糖尿病,主动配合治疗。

1.2.2.3 血糖监测培训

自我血糖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是糖尿病良好控制的保证。指导患者依据血糖浓度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和判断疗效。对患者进行便携式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协助制定血糖测定记录表,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1.3.1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依从性

在入院时和护理干预2周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糖尿患者的一般情况,有关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血糖等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率和依从性。问卷采用封闭式提问,确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项目,即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每答对1项算1分,总分109分。总分≤70分为不及格,总分>70分为及格[3]。

1.3.2 空腹、餐后2h血糖

是指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稳豪血糖仪测得的末梢血糖。空腹血糖是24:00以后6~8h不进食测得的血糖值;餐后2h血糖是指进餐第1口饭开始计算时间,2h测得的血糖值。

1.3.3 低血糖发生率

以血糖≤3.9mmol·L-1为低血糖诊断标准,伴有饥饿感、心慌、心悸、冷汗、肢体无力、头晕、眼花甚至昏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2周后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治疗依从性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的比较见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质量指数及HbA1c变化的比较见表2。

表1 2组治疗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治疗依从性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的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及BMI、HbA1c变化的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及BMI、HbA1c变化的比较±s

组别 n 空腹血糖c/(mmol·L-1)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2h血糖c/(mmol·L-1)治疗前 治疗后BMI/(kg·m-2)治疗前 治疗后HbA1c/%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104 12.0±2.70 7.43±2.23 16.3±3.70 12.82±1.94 26.9±1.4 26.7±1.2 6.80±0.41 6.77±0.24强化组 107 11.8±2.50 6.89±1.46 16.1±3.80 10.15±1.03 26.3±1.1 25.9±0.9 6.76±0.34 6.68±0.23 t 1.789 2.103 1.801 2.750 1.572 1.902 1.651 1.375 P >0.05 >0.05 <0.05 <0.01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强化血糖监测与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依从性

糖尿病患者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不重视或不懂方法,有60%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较差或者很差,30%的患者已进入严重的并发症阶段[4]。其原因,最根本的还在于对糖尿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仍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嗜酒、喜食油炸食品、少运动等。改变长久形成的饮食习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许多患者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不能做到定时进餐、适当加餐,而通过减少就餐次数来控制饮食,过了就餐时间也不及时补充食物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强化血糖监测覆盖了患者全天的活动内容。同时,根据血糖值,对患者进行个体的饮食、运动、用药指导,可以减少和预防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和尽早发现高血糖状态,指导治疗。本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后强化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均明显升高,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强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均有重要作用。

3.2 强化血糖监测与个体护理干预在短期内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病情的良好控制不仅是糖尿病治疗的目的,也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方法。血糖监测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5]。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血糖波动的正常范围及血糖监测的方法;有些患者缺乏血糖监测意识,不愿坚持测量血糖,并通过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治疗方案,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目前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取末梢血监测血糖是最普遍、最方便的一种方法。而且与静脉血血糖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每天对患者只进行早餐前、早餐后2h的血糖监测有一定的狭窄性和片面性。尤其对血糖不稳定、变化较大的患者不能有效、客观地反映血糖情况。强化血糖监测能客观地反映患者各个时段的真实血糖[6]。同时根据患者血糖值,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运动、用药指导,还可预防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7]。因能及时发现患者血糖值过高或过低,及时调整用药,避免了药物的浪费,节省了医疗资源。同时还可缩短血糖调整的周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总住院费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低于常规组,均说明强化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重要帮助。由于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及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3 强化血糖监测与个体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甚至可能由于严重低血糖反应造成严重后果。其患者往往病程较长,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不明显,有时容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而延误抢救时机。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强化血糖监测与个体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或预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保护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4 小结

一年多来,通过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护理的效果,笔者认为,强化血糖监测与个体护理干预各环节综合在一起应用,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使血糖在短期内得到良好控制,降低了低血糖反应发生率,证实了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有效性、重要性。同时因能及时调整用药,避免了药物的浪费,节省了医疗资源,缩短了血糖调整的周期,及时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一方面使患者对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尤其是饮食、运动等行为对血糖的影响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使患者认识到自我监测血糖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使患者更好地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中。解决了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易控制的难题,对预防或延缓其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密切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效果好,患者及家属都乐意接受,给医患双方都带来益处。

[1] 叶山冬.糖尿病的血糖监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1):7-8.

[2] 张玉枝.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8,22(2):215-217.

[3] 王东虎.糖尿病患者的院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护士杂志,2009,19(8):1-3.

[4] 傅晓凤.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12.

[5] 武顺,孙中安,李兆英,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25(1):58-59.

[6] 陈爱荣,宁英远.糖尿病病人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19(1):19.

[7] 高少如,黄丽蓉,吕丽雪,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期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学报,2006,13(9):34-35.

猜你喜欢
知晓率低血糖依从性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饮食保健(2019年2期)2019-01-17 05:35:44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妇女之友(2016年11期)2017-01-20 20:02:31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29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