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悲歌还是人性赞歌:评《觉醒》中人文主义的胜利

2011-08-15 00:48刘正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爱德觉醒人文主义

刘正霞,臧 华

(1.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1;2.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48)

女性悲歌还是人性赞歌:评《觉醒》中人文主义的胜利

刘正霞1,臧 华2

(1.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1;2.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48)

凯特·肖班的《觉醒》中所涉及的女性意识及性意识觉醒在19世纪末的传统价值观中属于高度敏感的话题而遭到广泛的非议。今天,从人文主义视角分析,女主人公的觉醒是用生命换取自由的女性悲歌,也是用灭亡换来的人性意识的回归,是人文主义的最后胜利。

女性意识;人文主义;觉醒

导言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Irving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1]。

人类科学的发展为人文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人文主义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二者相得益彰。因此,西方文学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潮无处不在,除了文学和戏剧以外,也常见于音乐、舞蹈等,因为人文主义蕴涵跨越不同语言障碍进行交流的力量。凯特·肖班,作为19世纪美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代表作《觉醒》因其浓厚的女性意识而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长期以来,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马云霞等[2]从精神思想、性意识以及社会意识的觉醒等方面分析女主人公爱德娜心理成长历程;万雪梅等[3]从哲学和美学角度研究其中的浪漫主义;邓治等[4]重点批判《觉醒》中的男权主义;孙全军[5]从超验主义的视角解读女主人公发现自我、追求自我和实现精神完美的觉醒过程。近年来日益流行的人文主义的思潮赋予文学作品全新的视角,人文主义不是信条或纪律而是一切对纪律的反抗,崇尚追求个体的完美与独立。从传统女性主义意识来看,女主人公的觉醒历程是用生命换取自由的一首女性悲歌,而借用人文关怀和人文意识剖析女主人公的灭亡却是人文主义的最后胜利。

一、女性悲歌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Petrarca,Francesco),最早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将人文主义思想提上新高度。凯特·肖班的《觉醒》中所涉及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在19世纪末的传统价值观中属于高度敏感的话题而遭到广泛的非议。经过时间的洗礼,作为一位女性文学的先驱,凯特·肖班的作品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掀起得到文学评论界的重新认识,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历史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故事的女主人公爱德娜作为一位中产阶级妇女和两个孩子的母亲,只是一个传统的没有自我意识的家庭主妇,直到结婚六年后,她开始觉醒,思考生存的意义和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思考让她明白她的生活无味、单调、没有色彩,她只不过是男性世界的一件附属品罢了。她反抗了,她像鸟儿一样,飞越传统偏见的地平线,遗憾的是她的翅膀折断了,掉进了大海,为大海所吞没[6]。故事中的爱德娜像一位悲情英雄,从糊涂—觉醒—思考—反抗—灭亡,最后孤独地走向了死亡。通过第一次游泳,她发现了自己的力量;通过画画,发现创造的快乐;通过罗伯特,发现自我而且承认对感情和性的欲望。世俗的期望和法律的限制没有给爱德娜表现个性的机会,罗伯特的拒绝让爱德娜彻底意识到不为世俗所容纳的孤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自杀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就像“一只翅膀受伤的鸟正在空中拍打着翅膀,不断摇摆,飘来飘去,盘旋着渐渐地掉到了水里”[7]。身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和外界的交流受社会限制,在她的周围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孤寂。爱德娜试图努力离开丈夫、孩子和社会,结果只是换了一处住所,就像鸟儿换鸟笼一般,命运并未改变。爱德娜把罗伯特理想化为自己脱离男权社会的精神支柱,注定她的理想最终覆灭。在爱德娜看来,新家代表独立和自由,而作者用“two steps away”隐喻女性在人文主义斗争中的艰难,指出女性只有像鸟儿那样拥有一双坚强的翅膀才能冲破传统和偏见飞跃蓝天。单雪梅等[8]认为爱德娜的灭亡标志个性自由和女权主义的失败,指出鸟的落地代表世俗的衰落和维多利亚时期所有女性抗争的失败。她的觉醒对于女性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对于当时女性是一种悲壮。

二、人性赞歌

神学观点把人看成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科学观点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两者都不是以人为中心的。与此相反,人文主义集中焦点在人的身上,从人的经验开始,人是世界的最高理想,因此自然界中的其他一切不过是用来实现这个理想的工具而已[9]。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19世纪的西方文学作品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更多的焦点集中于男性,女性作为社会的点缀,她们的作用常常被忽视。爱德娜在格兰德岛上的经历唤醒了她的欲望和冲动,她像个孩子,从一种新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世界,忘记世俗的影响和要求。爱德娜以感性的经验展开理性的思考,寻觅自己的位置,挖掘自己生存的意义。作品中的女性就像作者笔下的鸟儿,被囚禁在男性苦心经营的樊笼中,有一分安逸,少一分自由。鸟儿的翅膀只有装饰的作用,却不能翱翔蓝天。人性的尊严,高于其他一切价值,也是人权的根源。这种意识一旦在爱德娜身上释放出来,可以改变命运,坚定意志,挖掘出无穷的潜能。在凯特·肖班的笔下,她的死是勇敢的,因为她是以“人”的身份,而不是以“女性”的身份去迎接死亡的,实现自我,虽然自由是用生命代价换来的。人文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具体任务或技术,而是培养人类与生俱来的自主意识,自然发挥人类的潜力[4]。爱德娜的觉醒是人文和自然抗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性回归的终结表现。

积极活跃的生活和沉思默想的生活孰优孰劣是人文主义讨论中一个陈旧的话题,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认为,在自己的私生活中寻找一个避难所和静止点是人文主义传统的自然表现。但是,人文主义者的核心是偏向于积极活跃的生活,争取掌握命运,在邪恶面前进行抵抗,而不是听天由命。爱德娜的命运正是人文主义者所积极探讨的过程,离开一层不变的世俗生活,为实现人性平等积极抗争,用生命体现人性关怀,寻求人文主义者大力倡导的人的基本权利,力图实现“人是可以得到完善的”这一希望[10]。爱德娜的觉醒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本能召唤和人性意识的必然回归。爱德娜的觉醒也是偶然的,爱德娜所受的教育唤醒对人类生活前景的可能认识,唤醒个体意识的复苏,挖掘出爱德娜的潜能。爱德娜的童年在父亲的种植园里度过,肯塔基州辽阔的草原在爱德娜的记忆中就像辽阔的大海。作为一位受到一定人文主义教育的女性,而她所受教育源于男性世界对女性的宽容。随着人文主义的悄悄萌芽,爱德娜身上的自我意识渐趋显形,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依附关系。她意识到之所以服从丈夫完全是出于经验主义的习惯,这是女性对于男性的一种依赖;当音乐唤醒她内心的共鸣,她没有看到孤独、希望、渴望或绝望,而是释放出灵魂中的情感,这种情感动摇着它的灵魂,冲击着她的灵魂,每天拍击着她那光彩照人的躯体[7]。从这里看出,爱德娜心中人文主义的存在意识逐渐明朗,个体意识由作为男人的附属逐渐改变成独立的人权意识,这也是作者女性主义意识对人性主义的升华。

结语

传统的人文主义十分重视思想,认为思想不能孤立于它们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来形成和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归结为替个人经济利益或阶级利益或者性的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本能冲动作辩解。思想、环境、利益三者之间既不是完全独立的,也不是完全派生的,而是相互渗透,互为因果。肖班巧妙借用社会、历史和人际关系描述了一位觉醒的女性形象,还运用了女主人公周围的一些客观事物及日常行为作为象征,为爱德娜的觉醒寻找原因。世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肖班和爱德娜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爱德娜的觉醒建立在作家个人女性意识觉醒的基础之上。其次,解放人的能力的先决条件是人性自由,男性对女性的宽容态度也同样为爱德娜的自我意识觉醒提供了部分有利条件。爱德娜的早年生活的种植园给她浪漫和幻想,格兰德岛上人们的直率和热情让她了解独立的内涵。作者借用大海象征人性自由和宽容,在大海面前,爱德娜才能找到力量和勇气;大海唤醒女性意识,了解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博大;大海帮埃德娜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宿;海水同时代表生命、力量、荣誉和孤独;海水的清洁和洗礼预示女性的重生和人性自由。在作者笔下,“眼前的雾己渐渐散去,她认识到了由美丽和残酷相结合的生命的意义”[7],大海给予她无限力量,同时又对人性的存在构成威胁,大海的浩瀚预示人性的宽容,而大海的深邃由昭示人性的孤独和恐惧,导致爱德娜在海水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从人文主义视角分析,爱德娜的自杀标志一个时代的偏见和传统也随之葬身海底,爱德娜的灭亡换回所有女性的人性自由和个体意识的回归,这也许正是作者的寓意所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人文主义的最后胜利。

[1]宋念申,等.人文主义:全盘反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选编.加利福尼亚:美国人文杂志社,2003.

[2]马云霞,潘春.从《觉醒》透视女主角心理成长历程[J].探索与争鸣,2009,(12).

[3]万雪梅.超越生死的永恒境界[J].名作欣赏,2006,(12).

[4]邓治,彭凌.女性意识的先觉者与殉道者[J].长沙大学学报,2010,(1).

[5]孙全军.从超验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凯特·肖班的《觉醒》[J].外语研究,2006,(6).

[6]Chopin Kate.The Awakening[M].NewYork:Bantam Books,1988.

[7]凯特·肖班.觉醒[M].王茹,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

[8]单雪梅.评《觉醒》的女性主义思想特点[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9]Woolf,V.A Room of One’s Own[M].London:Penguin,1993.

[10]Johnson,G.Invisible Writer[M].New York:Penguin Putnam,1999.

Female Elegy Or Human Hymn:A Victory of Humanism in The Awakening

LIU Zheng-xia1,ZANG Hua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223001,China;2.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Nanjing 210048,China)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sexual awareness involved in the novel of The Awakening by Kate Chopin belongs to a highly sensitive topic in the traditional valu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was subject to widespread criticism for a long time.Nowadays,if interpre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m,the awakening of the heroine is both a female elegy of freedom and a human hymn resulting from human awareness.The awakening,most important of all,is a victory of humanism.

female consciousness;humanism;awakening

I106.4

A

1001-7836(2011)11-0126-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1.053

2011-04-20

200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性项目(09SJD740006)

刘正霞(1973-),女,江苏淮安人,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从事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臧华(1982-),女,江苏盐城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爱德觉醒人文主义
芜湖市爱德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金达-爱德杯国际散文诗大赛获奖名单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芜湖市爱德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Vision Enhancemenr Technology of Drivers Based on Image F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