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我省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产品市场复杂多变。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进一步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改进方法、扎实工作,粮食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据全面统计,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63亿kg,比上年增产5亿kg、增1.4%,实现连续4年增产,连续3年保持在350亿kg以上,为历史上第2个高产年。
一、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促进种植面积增加 进一步细化、实化强农惠农政策实施方案,完善操作办法,及早下拨补贴资金,有力地支持了粮食生产投入。2010全年共计落实“四项补贴”资金67.2亿元,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比往年提前10天兑付到了农户,并新增马铃薯、青稞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惠农政策惠及了更多的农户,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充分利用水源普遍较好的有利条件,做到应种尽种,实现满栽满插。全省粮食面积达10367.6万亩,比2009年扩大75万亩。其中,玉米扩大30万亩,马铃薯扩大48万亩,水稻稳中有增,大豆、高粱等快速增加。
二、高产创建有力推进,支撑单产水平提高 2010年是四川省近年来高产创建经费投入最多、工作最扎实、技术到位最好的一年。2010年3月1日,四川省政府专门召开高产创建启动仪式,进一步动员全省各地深化高产创建活动,四川省财政专门安排1.2亿元用于粮油高产创建。全省各地以深入开展高产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协调和“五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机)配套。全省88个粮食生产重点县高产创建实现全覆盖,并试点开展水稻、玉米高产创建整县制推进,全年落实部级万亩示范片330万亩,辐射带动全省高产创建面积达到700万亩。高产创建促进了各项增产措施的及时落实,示范片增产效果明显,全省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粮食平均单产395kg,比全省高45kg,辐射带动全省粮食单产提高2kg,高产创建对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71.5%。
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四川省政府制定了《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纲要》,组织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推进现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在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地震受损农田修复重建等项目,重点开展农田排灌设施、农田道路和地力培肥建设,努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近3年来,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2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4.33亿方,建设标准农田572万亩,综合整治土地400万亩,有效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四、减灾措施应对有效,最大限度挽回灾害损失 2010年的灾害贯穿全年,影响波及全省。年初的攀西特大干旱百年一遇,中期的低温寡照天气多年少有,后期的暴雨洪涝灾害损失较重,持续的灾害考验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应对水平。特大干旱持续期间,四川省农业厅专门派出7个工作组长驻旱区,要求旱情一天不解除,人员一天不撤离,实现了小春粮食7连增;大春生产关键时刻,先后派出27个由四川省农业厅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和督查组分赴各地开展生产督导,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次深入灾区进行巡回指导,狠抓增施粒肥等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措施落实,有力地促进了苗情的转化向好,大春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普遍增加;暴雨洪涝发生以后,农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深入抗洪救灾前线,帮助灾区群众改种补种,大力发展晚秋生产,最大限度地弥补了灾害损失。
五、行政推动力度加大,促进形成协调配合工作格局 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级各部门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逐渐形成。体现在强化协调、加大支持上,省财政新增1.5亿元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启动实施了“新增5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并大力整合涉农资金,四川省级财政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的专项资金达到3亿元。体现在广泛动员、汇集力量上,四川省政府年初在泸州市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全省春耕生产进行总动员;召开全省粮食生产座谈会,启动了现代粮食产业(广汉)示范区建设。体现在指导服务、推动落实上,深化农、科、教大联合。在关键农时、关键环节和关键区域及时调度农情、会商研判形势、统一部署工作,广泛指导服务,尤其是在播种面积落实、重大技术推广、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体现在宣传引导、营造氛围上,四川省政府评选2009年度粮食生产“丰收杯”奖,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重奖全省产粮“标杆”,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