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庆华 黄德平
黄连属毛茛科,多年生常绿草本,以干燥的根茎入药,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等功效。黄连在峨眉山市栽培历史悠久,是传统的道地中药材,常年载培2.5万余亩,亩产值4000元以上,是山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林、药间作的良好植物,种植黄连是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黄连喜冷凉环境,性喜荫蔽,忌强烈日光,以海拔1000~1300m的高寒冷凉地区最适宜栽培,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忌连作。对选好的种植地块,应进行清园,清除树根,石块、杂草等,然后用退菌特6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同时,结合整地,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kg,做成宽1.5m(包沟),高30cm的畦,畦面中间略高呈弓形。
在选择黄连种子时,以栽后3~4年生的植株所结种子为宜(此类种子数量多、质量好)。一般于5月中旬到6月上旬,选晴天将果穗从基部摘下,置于阴凉地方,经3~5天后熟,搓出种子,加入3~5倍细沙或腐殖土拌合均匀,进行层积处理。待到10~11月份,将种子与20~30倍的细土拌匀后撒播于厢面,播后盖1cm厚的细土,再在厢面盖一层稻草保温。到第二年3~4月份即可出苗,一般每亩地播种3~4kg,播后搭1m高的荫棚,保持荫蔽度80%以上。当幼苗长出1~2片叶时,及时间苗、除草,苗距1cm左右。间苗后施肥1次,以清粪水为主,亩施250~500kg清粪水。也可用0.3%尿素或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同时还应结合百菌清、多菌灵等保护性农药交替预防猝倒、立枯等病害。
黄连传统栽培时间在9~11月,但经近几年的探索,在5~6月栽培最佳,由于此时环境条件适宜,利于黄连发根、发苗,但要注意浇水保湿。一般应选择具有4片真叶、株高在6cm以上的壮苗,栽前将须根剪短,留2~3cm长,可采用生根粉浸根后定植。栽植株行距9cm×11cm,每穴一株,亩植6万株左右。栽植深度以不压心叶为准,压紧使根与土壤充分接触,若栽植过深,影响生长。
1.补苗 黄连移栽后,一般在第1、2年,每年死苗率达10%~12%,应及时补苗,应在当年秋季和第2年新叶萌发前,采用同龄苗补栽,确保植株生长一致。
2.中耕除草 栽后头2年,每年除草4~5次。以后随黄连长大封垄,除草次数可逐年减少,同时每次除草要结合培土,以利于发叶和根茎生长。尽量采取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剂,以确保黄连根茎质量安全。
3.施肥 栽后于9~10月份施一次稀粪水,以后每年3~4月和9~10月各施肥1次,以农家肥为主,亩用农家肥1000kg,或亩用复合肥25kg,或亩用7.5kg尿素加20kg过磷酸钙。一般春肥以速效肥为主,秋肥以农家肥为主。
4.荫棚管理,调节荫蔽度 无论是荫棚还是林间,都应注意调节适宜光照条件,以利于黄连正常发育。一般移栽当年荫蔽度为70%~80%,以后每年减少10%,到第4年,荫蔽度应减少到40%~50%。若人工林间栽培,从第3年开始,应修剪过密树枝。
5.除花苔 黄连开花结实要消耗大量养分,因此,除留种外,应及时除掉花苔,减少养分消耗,使营养物质向根茎集中,以提高产量。
白粉病用阿米西达或庆丰霉素或甲基托布津防治;炭疽病用代森锰锌或波尔多液防治;白绢病用多菌灵或退菌特防治;根腐病用世高或根腐灵防治。蛞蝓用密达防治。
黄连在移栽后第5年的10~11月份进行采收。挖取全株,抖去泥土,剪下须根和叶片,晒干或炕干,撞去泥沙、须根和残余叶柄,拣去杂质即为黄连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