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小麦高产创建取得de重要突破及主要经验

2011-08-15 00:51郭大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江油市亩产田块

□郭大明

2009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将江油市作为我国北纬33°地区小麦大面积增产关键技术重点示范县之一,在岗位专家汤永禄博士的带领和精心指导下,依托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工程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以新品种、新技术为基础,在大堰乡泉水村六社开展小麦高产攻关,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被列为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设置核心区300亩,示范区1万亩。

一、小麦高产创建取得重要突破

2009年实产验收,最高亩产591.9kg,创造了四川小麦单产新纪录,比原有记录提高了近100kg;2010年再次刷新纪录,最高亩产达到710.7kg。2010年5月27日,受农业部委托,由四川省农业厅主持,对江油市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进行了实产验收。专家组选择有代表性的6个田块,每个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0.1亩以上,人工收割后随即机械脱粒,称量籽粒鲜重,再随机抽取9个样本测定籽粒水分含量(水分测定仪型号:PM-8188NEW,日本原装),扣除杂质1%,按13%标准含水量折算最终产量。实收结果为:6个验收田块平均亩产645.5kg,创四川盆地小麦亩产超600kg的最高产量纪录;周道强田块验收亩产710.7kg,创四川省小麦单个田块亩产最高纪录;百亩攻关面积210亩,经绵阳市和江油市农业局测产,专家组抽检,平均亩产533.7kg,创200亩以上平均亩产超500kg的高产纪录。

验收组小麦栽培专家余遥研究员说:“我可以说是小麦验收专业户,第一次看见四川小麦亩产突破700kg大关,非常高兴和自豪!

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不仅创造了单个田块小麦高产纪录,而且刷新了较大面积高产纪录。万亩示范面积1.048万,平均亩产425.6kg,比全市小麦亩产311kg高114.6kg,高36.8%,达到了部级增产指标要求,超额完成了部、省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示范的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四川省相似生态麦区提供了技术样板。

二、小麦高产创建取得重要突破的主要措施

1.选好对路品种 小麦品种繁多,但品种间产量差别很大,亩产悬殊少则20~30kg,多则100多kg。为此,江油市小麦高产核心示范片选择了超高产品种川麦42和绵杂麦168作为主打品种。川麦42为农业部推荐的全国12大主导品种之一,在江油市已连续种植4年,其苗期长势旺,灌浆结实期积累干物质快,籽粒饱满,千粒重高,高抗条锈病、白粉病,生产潜力高,多田块多年栽培均突破500kg大关;绵杂麦168属温光型两系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优势强、产量高、抗病性突出、适应性广泛。

2.集成贯彻轻简高产栽培技术

(1)大力推广免耕及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江油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干、春旱、秋霖的气候特征,每到小春播栽时节,十之七八年份都是阴雨连绵,常造成稻茬田土壤含水量过高,沟渠不畅,渍水难排,杂草萌发量大,土壤粘重,播种困难,播种质量差等。实行免耕及稻草覆盖栽培,有利于抗湿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有利于培肥地力、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生长。

(2)狠抓平衡施肥和氮肥后移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综合配套施肥技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示范片统一采购配方肥,改变以往群众施肥“一袋黑(磷肥)、一袋白(碳铵)”的习惯,用高养分(40%)的配方肥代替低养分的一般肥料,减少运输成本和施用成本,节约能源,提高工效;改变群众“按钱”偏施氮肥的单一施肥为氮、磷、钾配合的多元施肥方式,增强了作物抗病抗逆能力,改善小麦品质。同时,针对小麦高产田块群体大,用氮量比一般大田多的特点,狠抓氮肥后移,改过去苗期追肥为拔节期追肥,利于防止后期倒伏。

(3)坚持一喷多防 在小麦生长后期,推广“一喷多防”,也就是将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喷施,达到一次施药既防治蚜虫、锈病、白粉病,又预防赤霉病,同时还补充了营养,利于增加粒重。此项技术省工节本、轻简高效、增产增收。

3.狠抓技术培训,精心指导到田 针对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技术需求,通过现场培训会、明白纸、田间咨询、群众讨论等多种方式与途径,提高农民的认识和技术水平。一是专家和技术人员及时开展现场培训会,指导农民严格按照免耕精播技术、稻草覆盖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群体促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路线操作。二是把好播种关,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川麦42、绵杂麦168)、统一播期(10月28日至11月5日)、统一拌种(用立克秀或三唑酮粉剂拌种)、统一播种规格(行窝距20cm×10cm)、统一播量(亩用种量6kg)。技术组成员人手一把尺子,走到哪儿,量到哪儿,数到哪儿,说到哪儿,确保每亩达到2.5万窝以上,每窝8粒左右。三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统一防治。四是针对2010年春季江油市持续干旱情况,汤永禄博士同技术人员一道逐田查看,及时组织资金,协调用水,增施肥料,促进了示范片小麦长势平衡。五是定期观察苗情动态,分类指导,特别是对长势旺的田块,通过喷施矮壮素和磷酸二氢钾等方式控苗、防倒。六是针对今年抽穗扬花期低温阴雨天气多,赤霉病危害威胁加剧的情况,精心组织群众采取一喷多防技术,节本减损增效。

4.科研推广联动,形成技术合力 大堰示范片既是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也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重点任务“北纬33°地区小麦大面积增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示范片。2010年,江油市在实施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过程中,切实加强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合作,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研究员和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吴德芳调研员多次到田间指导,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汤永禄研究员更是不辞辛劳,将核心区作为高产攻关阵地,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工作,及时开展田间调查和咨询指导工作,为江油市小麦单产创纪录提供了智力支持。

5.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种麦积极性 农民是小麦生产的主体,只有主体积极性的高涨才能促进大面积生产水平的提升。我们在开展技术示范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与农户达成协议,农户只要按规范化要求进行种植,则可在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生产资料补贴,保证了创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亩产突破550kg以上的农户,将获得每亩500元的奖励;对亩产突破600kg以上的农户,将获得每亩1000元的奖励,从而调动了农民争创小麦高产的积极性。

三、对提高江油市小麦生产水平的建议

江油市连续两年创造四川小麦高产新纪录,不仅展示了四川盆地小麦巨大的增产潜力,而且为同类地区夺取高产提供了样板和技术支撑。为了将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江油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水平上新台阶,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及时更换品种 优良品种的增产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次品种轮替都会使产量水平上一个台阶。江油市通过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践证明,及时更换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可大大减轻或延缓小麦条锈病在全市发生的程度和时间。同时,川麦42等品种具有产量潜力大、抗性强、适应性广等优势,适宜在全市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因此,建议替换现有老化品种,以改善全市小麦品种结构,促进增产、节本、增收。

2.加强科技储备 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集中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小麦产业的发展,必然更加依赖科技。针对江油的生态、生产条件,考虑农村发展、气候变化等因素,与科研院所开展江油市小麦生产的关键与共性技术攻关,强化集成与示范,为小麦长期、可持续高产稳产提供充足的技术储备。

3.实现均衡增产 当前,江油市小麦高产创建核心区小麦单产已接近国内高产地区的产量水平,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重点应在全市其它区域。因此,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素质,是未来实现江油市小麦均衡增产的关键。

4.推广简化技术 免耕或少免耕技术、稻草还田覆盖技术、种子包衣或拌种技术、一喷多防技术等,具有省时、省工、省肥、节本,以及操作简单、易于实行等优点,对于培肥地力,防治病虫害等均有较好效用。因此,加大简化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力度,使之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十分有利江油市小麦生产的发展。

5.搞好基础设施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连年投入及地震灾后农业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使江油市部分乡镇农田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底子薄,很多乡镇在土壤改良、土地平整、沟渠配套、机耕道路等方面差距较大,抗御自然灾害、落实科技措施、实现持续增产等方面仍显不足。随着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持续和深入,小麦产量的提高,实现进一步高产的压力大大增加,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是实现小麦持续高产稳产的根本。

猜你喜欢
江油市亩产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算命
四川江油市马头山地区三叠系碳酸盐岩地热资源特征
作品欣赏
关于社区健身体育设施的现状研究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