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王 华 吴世超 王海林
隐性核不育材料S45AB、117AB已广泛应用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由其转育成的双低不育系156AB、2287AB所配品种在我国西南地区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利用,为我国油菜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育种家们开展了黄籽(或花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的选育工作,从改变种皮颜色着手,达到提高商品菜籽含油量的目的。以油研系列品种及德油8号为代表的一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已累计推广数千万亩,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由于隐性核不育性受两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在与常规品种或品系杂交的F2代中A株与B株杂交,筛选到不育∶可育为1∶1的成功率较低;黄籽性状由3对以上的隐性基因控制,黑籽与黄籽杂交后代选育出黄籽的成功率更低。再结合育性、丰产性等性状的选育,难度很大。本研究通过黄籽双低不育株与双低品系杂交和回交,在后代群体中选择丰产性好的黄籽双低植株进行姊妹交,后代筛选1∶1的稳定两型系,旨在探讨黄籽双低不育产性状改良的方法。
1.材料 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237AB、黄籽双低品系96-13、黑籽双低品系97-57R;恢复系89-4R。
2.方法 1996年春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237AB为母本,与黄籽双低品系96-13杂交,同年夏再与96-13回交;1997年春回交组合与黑籽双低品系97-57R杂交,1997年夏繁加代选优株自交,1998年在育性分离3∶1的株系中进行成对兄妹交,1999~2000年结合黄籽性状、育性、丰产性的选育,于2001年春选育成功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1357AB。
1.1357AB与转育材料的特征特性比较 1357AB与转育材料237AB、96-13、97-57R的特征特性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生育期比237AB提早7天,叶色变淡,株高分枝高,处于各材料的中间水平,芥酸低于转育亲本,其它品质性状处于中间水平或接近于优良母本,达到了改良的目的。
2.1357AB与237AB产量性状比较
转育后的1357AB较原不育系237AB在产量性状上得到提高,其中角果数增加47.1个/株,每角粒数增加2.4粒,千粒重提高到3.79g,角果长度增加1.7cm,主花序长度增加32cm,着果密度从1.17角/cm提高到1.39角/cm,单株产量达35.3g,达到了明显的改良效果。
3.父本89-4R的选育 1995年以207为母本与中双6号有性杂交,F2代植株与(中双6号×中双4号)杂交,后代定向选育,2003年选育成双低恢复系89-4R。
4.花油203在各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004年以1357AB为母本,与双低恢复系89-4R组配成杂交油菜新组合花油203,2005年在品比试验中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1.3%;2006~2007年度参加四川省油菜区试,8个试验点中7个增产,平均亩产154.47kg/亩,比对照品种川油21增产9.21%(极显著);2008~2009年度8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172.96kg/亩,比对照川油21增产17.5%(极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63.72kg,比对照川油21增产13.44%。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164.6kg/亩,比川油21增产9.76%。芥酸含量0.4%,硫咸含量20.03umol/g.饼。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成熟期病毒病和菌核病病指两年平均分别为0.99和1.76,分别比对照川油21低2.37和4.57,表现为中感-低感病毒病、高抗-低感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病毒病和菌核病能力强于对照。接种鉴定抗耐菌核病能力与对照相当。两年平均主序不实果率8.3%,比对照川油21低1.8个百分点。花期倒伏面积2.2%,比对照低4.85个百分点。耐寒力稍强于对照,抗倒力略强于对照。花油203于2009年12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油2009003号。
甘蓝型油菜双隐性核不育材料117AB不育性受两对独立遗传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控制,它具有恢复源广,配合力强,不育基因易转育等优点。在转育双低不育系的过程中,从杂交F2代成对杂交的成功率小于万分之一。通过回交、可育株自交等方式可以提高成功率。在双低基础上转育黄籽双低不育系的成功率亦低于万分之一。采用复合杂交、复合回交、自交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本研究采用黄籽双低与黑籽双低杂交方式转育新的黄籽双低不育系,通过回交、优株自交、兄妹交、黄籽频率的选择,获得了新的双低黄籽两型系1357AB,对该类材料的转育和性状改良具有借鉴意义。
新不育系在多个性状上优于原转育材料,特别是克服了原237AB较晚熟的缺点,全生育期缩短7天。配制的花籽杂交油菜新组合花油203在四川区试中比对照增产9.21%~17.5%,并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