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英语的生本课堂教学

2011-08-15 00:45王丽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王丽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试论大学英语的生本课堂教学

王丽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忽略了人的心里和个性发展,鉴于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反映出来的这些非生本现象,本文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审视了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因素,提出了树立生本教学的理念、培训终身受益的学习策略和构建形式多样的第一、第二课堂等一些措施。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本理念

1.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主要依赖于课堂,仅仅局限于教室的大学英语课堂小环境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的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从教室小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社会大课堂,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的有机统一,注重课内教学与外界社会的互动,以确保营造互动、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最大施展。

2.课堂环境的转变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从“教本”转变为“生本”。“生本”与“教本”相对应,即“以学生为本”与“以教材为本”相对应,从“教本”转变为“生本”指以教材内容为教学主线的“教本”思想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教学主线的“生本”思想;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一直遵循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教师认真备课、课堂讲解内容丰富、教师讲授的条理性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为了使学生听懂一个句子,反复举例说明,分析语法、讲解词语;更有甚者将英语学习变成了课文翻译,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笔记本变厚了许多,学生一味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时间参与讨论,实践机会太少,造成了课堂内容单调,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被压制,致使语言学的学习变成了从书本到书本的闭锁式小循环,过多地强调知识的灌输,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学习潜能受到压制,尽管学生的语言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但仍不能进行顺畅的语言交流,更谈不上自由发挥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出现学习与应用严重脱节,即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和真实的生活情境有效的迁移严重脱节。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在课堂设计时,应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这一价值观,英语教学应一切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紧密围绕学生所学专业提升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其创造更多英语使用机会,让学生明白“课堂不息,讨论不止”的道理。课堂是为学生而设的,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参与,不能有半点沉默和懈怠;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励大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行为的积极践行者。学生要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向教师和同学大胆提问,逐渐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来自不同领域的问题,学生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不同的视角阐释问题,逐步学会有条理组合英语句子,使学生养成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人人用,天天学。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探讨问题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更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当学生发言偏离主题时,教师可即时引导、点拨,使讨论回到主题上来,当问题探讨结束时,要善于使用术语激励同学。如做得好(Good job,Good work)、好思路(Good thinking)、保持下去(Keep it up)等。教师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个真诚的微笑,学生被尊重、被赏识之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对待学生的用词不当、语句错误,教师要有包容之心,点评中要稍加提醒,等到合适的时机,可给学生第二、第三次机会,使他们在失败的基础找到“平步青云”的感觉。学生会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刻意纠正,避免类似错误发生。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信息已得到巧妙的传递和交流。教师欣赏学生,学生也同样学会了欣赏教师及周围同学,给教师及周围同学以良好的心理支持。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当中去,提高学生注意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英语语言交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的主题,编排丰富的课堂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前准备以引起学生共鸣。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Myths and Legends”为例,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叶公好龙”“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成语的资料,学生自由组合将这些中国寓言故事用英语排练出来;课堂准备活动时,学生将故事情景表演出来,由观众现场评出最佳演员奖和最佳组合奖,该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避免学生出现课堂疲倦的状况,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通过查阅、整理资料,提高了读写能力。此类活动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促进语言吸收、消化、输出生态链的形成。

2.2 走出书本步入终身受益的学习策略。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策略可以不受所学内容及学习情景的制约,可根据自我所需加以调整,具有较大的变通性,具有一套或几套学习策略,当环境和学习需要时,就可以加以运用,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对大学生而言,已不再是以词汇量的大小衡量英语水平的高低,而是看他驾驭英语的能力。

笔者通过对156名高校新生调查显示,80.1%的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概念模糊,他们认为扩充词汇量,多做习题,考前多做模拟试题、应付好考试是其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37.2%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花费时间练习口语,认为会读,会写,会听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48%的学生学习资源限于课文、模拟试题和考试。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客观需求,除了课程内容的教学外,教师应具有为学生提供策略的培训的能力。以训练学生的社交策略为例,为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师生之间应达成默契,学生间大胆合作,相互交流;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的同学,要集中培训和单个训练相结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张开口,由简单口语到复杂语句,循序渐进提高,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积极竞争的心态,交流一旦达成默契,英语语言的表达就得到内化,不由自主就想用英语交流,同学之间的问候、谈心、球赛无不夹杂着英语,英语语言使用频率越高,个性就越容易得到张扬。通过对我校300名新生随机分组研究显示,经过训练的150名新生社交策略较未经训练的150名新生英语社交策略明显占优势,效果显著。毋庸置疑,学习策略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可以弥补培训占用的时间,具有“磨刀不误砍柴工”之效,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2.3 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对课堂环境要求更高。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在花盆式的环境中进行,教室常常成为交流互动的平台。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需要在不断模仿、运用中进行。尽管利用教室现有的场景,可创造更多的情景对话机会(如师生对话、男女生对话、同桌两人对话、几位学生到教室前进行表演比赛),但无论怎样努力,教室与英语交流所需要的真实场景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我国高校大班授课仍为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主流,学生人数多,课堂拥挤,严重地违背了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导致了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故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街上、外企、商店、宾馆、兄弟院校去,使他们走进社会大课堂,设置合理的对话场景,进行相关英语知识的操练,帮助外国朋友解决困难,逐步培养学生会话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同学们在生活中感悟所学知识,创造更多动态平衡的语言输入、吸纳机会,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在大课堂中汲取营养,构建健康、和谐、润泽、怡人的生态化课堂;同时,又为全民英语的普及尽一份绵薄之力。

2.4 丰富课外活动,构建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合作交往愈来愈频繁,英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第一课堂的学习已难以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第一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地突出显现,由于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语言知识获取受到限制,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特点难以体现;其次,教学时间和空间有限,学生英语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均衡发展,难以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难以张扬。为了有效提高第一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辅助第一课堂,开展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又富有挑战性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更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增强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

开展具有特色、形式多样的“英语角”布置和评比活动。“英语角”的活动可在班级内,学校内或高校间举办,教师要搜集学生近期所学和关心的问题,拟定讨论的题目,定期开展,可以提前公布讨论题目让学生有所准备。外教和英语教师的参加人数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外教、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面对面的英语对话。英语教师要对英语角活动进行总结,评比出表现突出的个人或组合,给予嘉奖或勉励。

成立英语协会对第二课堂的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英语协会可以西方重大节日为主标题,开展丰富的西方节日文化讲座,可以时间为线索向同学们展示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感恩节等比较重要的节日盛况,并详细讲述节日的起源和变化,聘请国外留学生或外教讲述自身国外节日文化的经历和感悟,让同学们增进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每逢这些重大节日,为同学们提供合适的场地,组织同学们制作节日道具,共同欢度这些节日,为教师和同学们献上一道道丰盛的西方文化盛宴。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英美名片更有利于创造英语学习的场景,观看前,教师简要介绍影片的背景知识,尤其是根据历史小说改编的电影,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影片内容的整体认识;播放过程中,要采取片段播放、重复片段播放,以防止部分学生对于片段中的内容不理解而走神,教师及时的片段讲解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对白中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应一一解释。影视作品中的精彩对白多以日常对话为主,内涵盖大量的常用口语,习语,俚语。教师可以采用无音播放电影画面,由学生来配音,充当角色,结合影视场景选择一些学生模仿演员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恰当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口语表达及与书面语之间的差异。当师生共同欣赏完一部电影后,师生就剧本中的文化内涵、人物性格,感情色彩等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尽可能对影片做深层次的剖析,并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写出观后感,既培养了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感悟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师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受益。

构建第二课堂应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中心,教学手段和内容应不拘一格,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应由教师积极组织、调动广大学生投入到形式多样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可通过举办英语晚会,英文歌曲卡拉OK大奖赛,英语小品或相声等活动,使学生确实走进第二课堂,感悟生活,将丰富多彩的英文节目一个个搬上舞台,活灵活现地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使其达到第一课堂上所达不到的效果。还可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举办英语书法大奖赛、经典作品欣赏讲座,建立图、文并茂的学习场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载体和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3.结语

生本课堂教学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不断消除外语教学中的非生本现象,消除教学的不利因素,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英语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的内因依然是学生自己,教师只能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要虚心倾听广大同学的建议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一系列适应学生差异发展的、宽松自主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学习环境,与他们共同探讨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验证、升华,做到师生共创有利环境,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1]单岩.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P175-176.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35-58.

[3]陈坚林.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确:对20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1),P3-7.

[4]张舒.浅谈英语课堂生态[J].鸡西大学学报,2005(3),P81-83.

On Student-oriented College English Class Teaching

Abstract: Traditional English class teaching ignores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mentality and personality. Considering non-ecological phenomena existing in present college class English teach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college clas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training lifelong learning strategies to construct a variety of first and second class and some other 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lass teaching; student-oriented concept

王丽(1978-),女,硕士,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2011-02-12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读英语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