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际法的多媒体课件研究

2011-08-15 00:45胡智萍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法课件

胡智萍

(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 河南洛阳 471000)

基于交际法的多媒体课件研究

胡智萍

(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 河南洛阳 471000)

以交际法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状况,分析探讨如何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融入交际法,以及如何在多媒体课件课堂中加入其他教学手段以使其更具有生命力。

交际法;交际能力;多媒体课件

一、引言

交际法的产生,是20世纪世界语言学理论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30多年来,交际法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规模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普遍承认和接受的基本原则。(王才仁1996)随着现代科技信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演变为多媒体教学。目前国内的外语教学界普遍看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认为它是今后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一。英语教育者期望能以多媒体教学为契机,对传统教学进行反思与改变,打破以往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中心地位,使教学课程内容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看到,人们对多媒体教学更多是出自良好的主观愿望,而非实际操作运用后的客观总结。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足以引起关注和反思。

二、交际教学法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1.交际能力指的是个人对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乎语法;(2)适合性;(3)得体性;(4)实际操作性,即“如何把一贯可能的、可行的和得体的行为结合起来,引出和解释实际上发生的文化行为”。虽然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并不全面,但它毕竟开阔了人们对语言研究的视野,并在外语教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随后Canale&Swain(1980)又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为:(1)语法能力:包括Chomsky的语言能力和Hymes的语法性;(2)社会语言能力:指对产生交际行为的社会环境的理解,包括人物关系、对话的交际目的等;(3)话语能力:指运用语言来做事的能力;(4)对应能力:指交谈者开始、终止、维持、更改话题等能力。

2.交际法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对语言结构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那么严格,它强调意义,特别是强调语言的理解能力(interpretation)、表达能力(expression)和相互沟通思想的能力(negotiation)。交际法关注学习主体,强调学生活动,特别是以学生为中心。“交际”不仅仅指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信息的表达与传递,它还包括人与人之间一切思想感情的交流,是一种活生生的交际过程。“交际语言教学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交际法不仅注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注重语言的功能。”(littlwood,1981)交际法不仅要求对教学过程的关注,而且还要求对学习主体(学生)和学习过程的研究。

三、多媒体教学与交际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外语交际法教学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交际法教学中,老师主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相应的交际活动并以看、听、说辅助课堂教学来完成。而现在的外语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英语教学,因为多媒体运用多种载体(视频、图画、电影等)把毫无生气的文字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课程表现方式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增强了他们认知学习的兴趣。相关外语教学实验表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好在目标语语境中进行。然而当前加入多媒体外语教学导致的结果是:多媒体课件几乎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一切活动都以多媒体课件为指导。这种课堂有其相应的弊端:首先对教师来讲,他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放弃对教学课堂过程的控制、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以及对教学内容和策略的设计,将他在教学活动中应起的主体作用部分或完全让位于课件,自身则沦为媒体播放员或第二讲授者(即重复者);对学生而言,他们丧失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而转入一种被动、机械的学习模式——完全依赖计算机,不再独立思考,不再做笔记,只是做好一个听众的角色,从而导致负面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下降、学习动机消失、学习效果不良。

四、交际法在多媒体课件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现在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教材大部分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新编大学英语》(浙江大学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和《21世纪大学英语》(复旦大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笔者收集了《21世纪大学英语》课件并对这些课件进行分析,找出课件在制作中是如何把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的。

21世纪大学英语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集语言、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

从课件的内容上来看,教材的课件非常重视语法能力的培养。每一个单元的课件大约三分之二的内容是讲授本单元或者课文中的语法和句式,每个语法点讲解细致并配合例句以便学生理解。可是,集中的语法知识点使学生单一被动的接收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调动。从而使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发生逆转,老师在对应课件做解说,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至于听的效果如何,没有通过适当的教学环节得到检验。而交际能力中的语法能力指的不单单是会做语法题而是在学生运用语言中学会语法知识。所以语法点应融入生动的课文,并适当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造句,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只是孤立地死记语法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法知识。

多媒体课件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学生必须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李荫涛,2001,P65)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课件在形式和内容上下了功夫,枯燥的文字与生动的画面相结合,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缺乏交际活动,学生很少亲自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久而久之,教学又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逐渐消失了。

21世纪大学英语教材的课件当中采用的大量的语音材料来代替文字表达。学生似乎“听”英语的机会很多,但在实际课堂上,由于大部分“听”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课内容最终都会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在电子课件上,学生掌握了这一规律之后,就不太在意老师的讲解,而是下意识地等待讲授内容被点击出现后再理解,并作笔记。而且,对于课文朗读部分,学生会在听的时候边看材料边听,这样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对听力文本材料的依赖感。而现在大部分中国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较弱,多媒体课件教学似乎使得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写板书,大部分上课内容都以讲授的形式出现,通过老师的语调,表情以及相应的肢体语言,学生可以主动地去理解授课内容。

教师在运用课件的同时忽视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课件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仍然采用教师给出指令——学生完成指令的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指令,有时甚至还来不及主动思考,就又接收到了下一条指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就变成一种人与机器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缺失直接导致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降低。如果教师对教学过程疏于掌控,未能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那么学生就可能陷入被控制的状态——被机器所驱使,成为机器的奴隶,丧失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样的英语课堂,老师出现与否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计算机和幻灯机一定要正常运转。同时,多媒体课件忽视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人际交往中,师生交流或学生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是对人类情感、行为和态度所构成的社会文化模式的学习和传承。而多媒体主导的课堂不能老师了解到学生的即时反馈信心,而且不能使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剥夺了与其他学生交际的机会。

五、结语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合理运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我们应注意:1.把课件中的语法点讲解结合到课文讲解中来,同时利用板书辅助教学。2.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的课堂中加入互动环节,旨在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3.教师应注意课前结合多媒体课件积极备课,而不是照本宣科,应适当补充课件以外的知识点以增加学生兴趣。综上所述,我们应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使多媒体课件具有可操作性、可接受性和可交互性;最终既能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黄若妤.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育,2002(3).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吴棠,王才仁,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4]李萌涛.多媒体投影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1(3).

Study on Communicative Approach-based Multi-media Class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nmbining with current situation of using multi-media in English class in universities, the writer try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how to melt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multi-media class teaching,how to adding other means of teaching to make the teaching more viable in multi-media class classroom.

Key word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ulti-media courseware

胡智萍(1983-),女,河南洛阳人,硕士,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2010-12-18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语法课件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跟踪导练(二)4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