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华丽 覃朝玲 黄承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舞龙运动的衍进发展
韦华丽 覃朝玲 黄承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舞龙为研究对象从其起源、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三个阶段进行了相关的综述分析。研究发现:古代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了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古代文化的洗礼,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基础上,现代舞龙运动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发展,未来舞龙运动的发展趋势为:竞技化和表演化的融合;传承模式多元化。为此项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促进舞龙运动的更好传承与科技创新。
舞龙;演进历程;传承
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在节庆中表达喜悦、祝福时最常见的传统文化项目之一,流传年代久远,文化底蕴深厚。舞龙运动形式十分丰富,有浙江的“百叶龙”、“板凳龙”,广东的“草龙”,四川、重庆的“火龙”、“扁担龙”,湖南的三人龙、竹叶龙、人龙等;浙江的荷花龙、拼字龙;云南的水龙;江苏的片龙、罗汉龙;云南红河花腰彝族的女子舞龙等许多种类。[1]近年来,人们将舞龙运动搬上竞技擂台,于是便产生了竞技舞龙。中国舞龙时刻孕育着时代精神,在经过长期的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创新、发展与提高之后的中国舞龙,正由原来的“封闭、自然”状态逐渐朝着“社会化、生活化”和“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基于以上的发展形势,探讨舞龙衍进历程,以期为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舞龙项目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1.1 舞龙运动的起源。龙是中华民族神圣和祥瑞的表征,在早年的农业社会时期,中国祖先以玉石雕成龙来祭天求布施甘霖。祈求风调雨顺,在这个祈雨的过程中,人们使用各种道具仿效龙的活动姿态,回旋而舞,后来成为舞龙运动的源头。有《汉书.西域传赞》中的记载,在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就是从源而来的。[2]舞龙,又叫舞龙灯、赏灯、玩灯、耍龙灯……。在汉代舞龙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逐步得到推广,此时舞龙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舞龙运动经历了魏、晋后,被北朝的统治者当成了保留节目;然而,隋朝是中国古代舞龙运动发展史中的重要一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进入唐代,是中国史册上最辉煌的一页,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都给民俗体育领域中的舞龙项目以发展的契机,舞龙运动进入了发展阶段,与民间传统的节日、庆典等社会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成为中华民族节日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娱乐和健身功能大大提高,同时也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特点的舞龙形式;宋代对中国民间体育艺术的影响及为深刻,对于舞龙运动来说,虽有发展但其主要特征是继承;元明两朝,舞龙项目的材料更加稀少。诗人阎尔梅在《丙午元宵》一诗中写到:“八宝龙灯舞万回,灯光约璨百花台。”此诗中的“百花台”,点明了元明时期的舞龙已经从根本上摆脱了“求雨祭祀”的活动目的彻底转变成民间娱乐活动。当然,这并不是说舞龙的祭祀性质从此之后就在历史活动中消失。清代“舞龙”是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段,表演上追求形神兼备。现代意义上“舞龙”源于明朝,因为明朝的“舞龙”已具备龙头、龙身,是由人用手握棍撑举、并沿街滚舞的形式,已有明显的龙图腾的宗教意识,是以“祭龙祈雨”为目的。而正是以上种种形式,孕育着现代舞龙运动的萌芽并为今后舞龙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传统舞龙的发展。华夏民族的舞龙活动,是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经过原龙纹和龙型的不断加工和创造,而发展至今的一种形式完美、内容丰富、表演技巧高超,并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文化活动。所以它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体育项目,随着舞龙项目的迅速发展,逐渐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注重人的群体意义和社会人格的生态人文价值观,并显示其独特和永恒的魅力。象征着吉祥、欢乐和幸福的舞龙项目成为我国广大城乡喜庆佳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也是当前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其娱乐健身、表演欣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也在欢乐的节日中不断创造出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气氛。目前,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及30多个会员组织加入国际龙狮总会,舞龙运动已经不断的改进技术规范,已由一般化娱乐表演活动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健身功能的体育运动。[3]由于它具较强的有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等特征,所以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在节庆中表达喜悦、祝福时最常见的传统文化项目之一。
1.3 竞技舞龙的发展。舞龙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推广普及得相当快,地位也在日益增高,特别在经过近现代中西文化碰撞、冲突和融合的文化洗礼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和地位也在这次洗礼后得到了重新认识和确立,舞龙也逐渐走出了传统的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娱活动范畴。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国家弘扬民族文化政策的鼓舞下,通过深刻挖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舞龙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官方的重视,有关部门制定规则、成立各种协会及组织比赛等如:1992年原国家体委组织舞龙技术专家和学者拟定了《全国舞龙竞赛规则》,舞龙竞赛规则得到明确规定。到1994年,随着第一套“舞龙竞赛规定套路”的试行,同时也标志着舞龙运动从民间活动到竞技体育的转变。[4]1995年又成立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和国际龙狮总会,经国家体委批准,把舞龙运动列入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并于当年4月在北京颐和园举办了“首届全国龙狮锦标赛”,规模逐渐增大,在1996年又被列入全国农民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竞赛套路也不断增多,于1997年上半年,编印了中国舞龙竞赛规定套路并向全国推广,1998年湖南师范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支高校舞龙队,从此竞技舞龙队在全国部分高校陆续成立。[5]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世界各国龙狮爱好者的努力下,舞龙项目这项集健身、娱乐、喜庆、竞技、教育于一体的民间体育项目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社会普及性、竞技性,并拥有国家级、世界级赛事规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同时也标志着舞龙的竞技化逐渐完善。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要适应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系统地挖掘和整理其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大力吸收西方的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对传统的体育文化进行创新性诠释,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寻找在新时期的发展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创新体系,使之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
2.1 竞技化和表演化日趋融合。时代在发展,舞龙运动技术正逐渐规范化,动作种类不断多样化,难度要求逐渐提高,这些都促使舞龙运动向多元化、规范化、竞技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随着动作结构不断更新,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已呈现出高、新、难、神、韵、意、美不同组合的表演形式,且吸取了“敢于拼搏、勇于超越、不断进取、挑战极限、永远奋发向上”的竞技精神。
2.2传承模式逐步多元化。探索多模式的发展,全面深入地改造创新,诸如民俗模式、竞技模式、健身模式与学校教育模式等等。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而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和社会体育的连接点,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和适应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场所,这将有利于舞龙的普及和提高,以中南大学为首高校倡导“全国百校舞龙进课堂”推广计划,得到很多高校的加盟,当前随着学校体育的地位日益提高和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并逐步形成一套富有鲜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校园体育文化。舞龙项目的多元传承模式既利于舞龙竞技人才的培养;又利于舞龙运动的国际化推广历程。
纵观舞龙的发展史,舞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舞龙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样式和民间节气活动方式,经世代承传流传至今,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盛行与清代,而繁荣于当代,其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多元化,尤其是竞技舞龙,标志着传统舞龙的现代转型与舞龙社会功能的提升。未来舞龙运动发展趋势:竞技化和表演化的融合;传承模式多元化;舞龙运动能够突显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研究舞龙的演进以便于以后在舞龙运动传承中既要保持其传统性,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开创龙舞运动发展的新局面。
[1]李延超,李艳波.舞龙运动的文化渊源[J].搏击·武术科学,2008(2).
[2]马志华.民间舞龙习俗中的民俗主体与乡土文化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龙灯艺术的考察[D].西北民族大学,2005.
[3]雷军蓉.龙狮运动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P4.
[4]易芳.男子竞技舞龙运动员的选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5]董新军.舞龙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前景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体育部,科技信息音体美,P612.
韦华丽(1986-),女,重庆永川人,西南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覃朝玲(1962-),女,四川达州人,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统计与测评的教学及其相关研究。
20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