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佳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陕西西安 430079)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及启示
罗 佳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陕西西安 430079)
新加坡虽然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国家,但是其高速发展的经济、良好的社会秩序、较高的道德水平以及优美的城市环境,使世界为之瞩目,这一切与新加坡卓有成效的公民教育不可分割。新加坡政府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符合新加坡国情的公民教育内容,体现出了该国公民教育的特色,对我国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新加坡;公民教育;内容;特色;启示
“公民教育是世界各国一直高度关注的重大教育问题。通过实施公民教育,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对国家的归属感、责任感。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与它的公民教育水平水乳交融、密不可分。”[1]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思想道德建设也成就辉煌,既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世界社会治理和环境治理的奇迹。新加坡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面临着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多个种族的现实国情,因此十分重视公民教育,较好地解决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问题,协调了传统道德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公民教育方面堪称典范。
1.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建国初期,新加坡充满着贫困、混乱和冲突。工业凋零,失业严重,民族冲突不断,国内国际环境危机四伏。因此,新加坡对公民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激发人民致富的愿望。由于新加坡自然资源极度奇缺,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少之又少,发展经济只能通过教育,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并激发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精神。李光耀等领导人根据移民具有创造性的冒险精神这一特点,激发人民致福的愿望,而移民们对开创新天地的渴望和坚定的信念也是发展经济的支撑力量。其次,激励人民自强不息。由于新加坡脱离殖民地统治后,百废待兴,人民信心不足,很多国外人也认为新加坡不会有什么前途。为此,李光耀用大海中小虾生存的道理,激励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开拓自己的前途。他还说:“我们小国家,却有志气,我们新加坡虽小,但大家立志要努力,建成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最后,教育人民吃苦耐劳,共同迈进。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要靠全体人民甘于吃苦、无私奉献,而且要步调一致、共同迈进,才能弥补资源不足的劣势,实现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
2.亚洲价值观和国家意识教育。新加坡华人居多,选择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亚洲价值观教育,既利于有效地对华人进行道德教育,也利于抵制西方不良社会思想的干扰,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比如,儒家倡导的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以至天下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个人要注意自己的德行等,能够抵制西方个人主义及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概念对青少年的冲击。新加坡倡导以儒家“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为治国之纲,并对其内容进行新的诠释,使之新加坡化。”[3]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问题,而缺乏民族认同、缺乏国家认同、缺乏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观念,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此,政府领导人经慎重考虑和协商,在对国民实施国家意识教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首先要保持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其次倡导国家利益至上的同时,要求个人在政治上要拥护政府,个人的行为、活动要服从国家利益,做国家、政府的忠实拥护者;注重发挥国家意识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协调价值、激励价值、利益导向价值等作用。”[4]
3.共同价值观教育。这五大共同价值观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共同价值观的基点,一是突出地把国家和社会放在至上的地位,使不同种族的人自觉融合为一个团结的国家,使全体人民和谐合作,同舟共济;二是奋发向上,人人力求卓越,国家力求卓越。[5]共同价值观的教育,既兼顾社会利益,又考虑个人利益;既重情重义,又重法重利。实践证明,这五大价值观的教育对新加坡公民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使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取得了突出成就。“美国学者亨廷顿写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新加坡道德建设持肯定态度,他认为,新加坡在一个多元种族国家建立五大共同价值观,得到国内所有宗教家和种族社群的认同,确保多元种族社会享有和平,是西方社会所不及的”。[6]
1.增强公民认同感,培养国家意识。“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以前,长期为英国的殖民地,1959年自治后又为马来西亚的一个自治邦,没有独立的生活经历,致使新加坡人对原移出国保持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项调查显示,当时国民的国家意识淡薄,当回答你是“哪国人”时,被调查人纷纷说自己是“中国人”、“印度人”或“马来人”,只有极个别才回答是“新加坡人”。因而,新加坡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对新加坡作为国家的认同,培养出“新加坡人”。”[7]为了统一国民思想,进行经济建设,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国家意识的培养,决定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以树立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人们为新加坡的繁荣发展共同奋斗。因此,新加坡政府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借助一切活动对公民进行国家意识的培养。如,利用服兵役的方式锻炼年轻人的意志、体魄,增强国民意识;并且在国庆日这一天,每个家庭挂国旗,来激励国民的爱国热情;而且,每年开展一次“国民意识周活动”,以增强国民的爱国意识。[8]始终注重增强公民认同感,培养国家意识,是新加坡公民教育的核心。
2.注重利用儒家伦理内容进行公民教育。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影响久远,不仅对中国文化发展有持久的影响,而且还辐射到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儒家的道德思想对东方各国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就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新加坡政府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们认为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他们认为,“儒家提出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和修己安人、立己立人、内圣外王的思想是针对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提出的人生哲理,是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无论在华人与非华人地区,还是在古代、现代及将来都有实用价值;儒家价值观中的仁爱、孝顺、效忠、谦虚、诚实、勤劳、节俭及以家庭为基础,看重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等品德也都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应当去研究、探索,并加以发扬光大。”[9]新加坡从港台及海内外邀请了儒学专家来新加坡做演讲和专题讨论,以助儒家伦理思想的推行。并且在国内外专家的帮助下确定适合新加坡具体国情的儒家伦理思想概念,编制出课程的大纲和教材。“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儒家伦理编写成教材在学校里正式开设儒家伦理课程的国家”。[10]
3.东西合璧,综合利用。新加坡在对公民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强调东方传统的价值观与西方优良传统取得平衡,让东方传统价值观中的重人、重人际关系、重个人内心的精神修养和西方价值观中的重民主、重科学、崇尚知识与理性相互搭配平衡。这种平衡配合,能使沙漠变成绿洲,最终达到李光耀也多次强调的“东方和西方的精华,必须有利地融汇在新加坡人身上,儒家的伦理观念,马来人的传统,印度人的精神气质,必须同西方追根问题的科学调查方法和客观寻求真理的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11]对东西文化兼收并蓄,实行东西文化有机结合,既学习西方重民生和科学、崇尚自然和理性,又注重保持东方优秀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把科学求实精神和伦理道德融为一体。这使新加坡人既具有适应现代化进程的现代思想观念、理论知识,又能在个人、家庭、社会方面固守并发扬东方的优良传统,在东西方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很好的取得了平衡。
4.多途径、多方法的公民教育。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丰富多样,一方面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全方位实施道德教育的倾向。加强道德理论教育是新加坡抓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有社区中心、公民协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开展的各种培训和宣传活动;有学习开设的各种道德教育课程,如《好公民》、《生活与成长》、《公民与道德教育》、《儒家伦理》等”。[12]此外,还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如礼貌运动、敬老周、讲话语运动等,在不断反复实践中,使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步被人们深切感悟,真正认同并且付诸实践。价值澄清法、文化传递法、道德认知发展方法等被运用于公民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加坡还十分注重归纳和总结日常德育中的一些“闪光之处”,创立了特殊的“六顺、七结合”的教学方法。“六顺”指的是顺情、顺理、顺性、顺势、顺理、顺真,“七结合”指的是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德育与生活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无形教育与有形教育相结合;大节教育与小节教育相结合;物质鼓励与荣誉感教育相结合。[13]正是这些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使新加破的公民道德教育始终保持活力和生命力,不至僵化。
1.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是鼓舞国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极富感召力的旗帜,新加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旋律,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面旗帜。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国家,要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各种文化、各种宗教保持平衡,保持社会稳定,必须通过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把全体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因此,我国的公民教育要抓住爱国主义这一主旋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到人们实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
2.应重视对民族传统的挖掘和创新。“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从五四运动起,先是仿效西方文明,后来是仿效苏维埃文明,走的是拒斥历史传统的道路。近一个世纪间,几经反复,很多的文化传统已大大地失落或破坏,而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又多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式的,文化层的新积累甚少,全民族对外来文化有批判性的选择力与消化力不很强”。[14]因此,在当代的公民教育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和挖掘,对那些有利于现代化发展同时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加以借鉴、吸收;而对于其他的文化资源则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其进行创新,使之古为今用。
3.借鉴西方对我们有用的内容。时代的发展,一日千里,势不可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已经迅速的改变了我们生存环境,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时代,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现实可能性。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是道德教育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我们应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的德育经验,进行富有成效的公民道德教育。国外道德教育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鉴别、吸收,使之中国化,从而走出一条古今相承、中西交流、综合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教育发展道路。
4.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新加坡对公民的道德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传授、灌输层面,而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人们获得的道德知识真正内化,进而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一个公民社会的道德水平怎样,并不在于它有多少道德规定和律令,而在于其中的个体内化以及践行这些道德规定和律令的广度和深度”。[15]而要使全体公民真正实现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就要改变道德教育单方面、单向度的、空洞的说教,而要多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如学雷锋活动、关爱援助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使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感染和陶冶,从而获得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此外,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奖惩标准,对那些在精神文明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扬、奖励,利用榜样的力量使道德教育真正在生活中鲜活起来。
[1][15]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1,246
[2] [3][4][5][6][12][14]唐鹏.新加坡的公民道德建设[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4,12,22-26,37,43,171,188
[7] 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36
[8] 魏晓文,孙淑秋.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
[9] 张鸿燕.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3,(4)
[10] 王冬艳.儒家道德观对新加坡道德教育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2,(3)
[11] 王学风.多元文化视野下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质[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13] 赵少华,李钰.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
Singapore's Civic Education and E nlightenment
LUO Jia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city,Xian 430079,Shanxi)
Although Singapore is an immigrant country,but its booming economy,good social order,high moral standards,and beautiful urban environment,catch the world’s attention,which has to do with the effective civic education.Singapore Government through continuous exploration,in line with Singapore'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ontents of civic education,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s civic education,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civic education in China.
Singapore;civic education;content;features;inspiration
D621.5
A
1671-5004(2011) 03-0034-03
2011-5-10
罗佳(1986-),女,陕西西安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