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星
(邯郸市教育局,河北 邯郸 056002)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张金星
(邯郸市教育局,河北 邯郸 056002)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和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语文教学;职业学校;兴趣培养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有不少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没有用而且没有兴趣,其症结就在于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语文学习动机削弱乃至消失。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客观分析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力促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一)初中阶段已经造成的厌学心理
由于初中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教师的重心都在尖子生,对其他学生放任自流。因此,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学业较差,思想素质也差,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出原有的厌学情绪。
(二)职业学校多注重专业课,造成学生轻视文化课
部分职业学校由于错误的招生宣传定位,加之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和比例,造成很多学生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就是学会一技之长,其他课程没必要学。上语文等文化课也是迫于课程安排等原因勉强坐在教室里,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了。
(三)教师的综合能力差或素质不高
部分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差或者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在授课过程中讲解不能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而是照搬课本,运用传统“满堂灌”的方式,既不符合课改的要求,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再对学生的态度不好,学生就会对教师及这门课产生反感,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四)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学习的冲击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职校无非是为了以后找个工作,有碗饭吃,对子女的要求就很低或无所要求。就社会而言社会上的阴暗面对学生影响很大,种种不良风气时时侵扰学校,学校也非一片净土。一些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判断事物属性的能力,抵制不了种种不良诱惑而遭受侵扰,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休息和学习的关系,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玩乐上。就个人而言,这些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冲突剧烈,心性浮躁,情绪不稳,缺乏自制力和韧性,特别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多而得不到及时解决,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一)了解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初中时都有过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挨老师、家长批评的经历,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在语文授课过程中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1.热爱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说伤学生自尊心的话,不给学生泼冷水,更不能嫌弃学生,认为学生是“次品”,心存“孺子不可教也”的想法,一定要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副期待的表情,一抹会意的微笑和一个支持的手势等方式,把自己对学生热爱的情感、期待的信念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他们,学生就会在充分被信任与热爱的愉悦心情中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学习语文产生强烈的浓厚兴趣。
2.理解学生。热爱是理解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体察学生的心态,而热爱却不能代替理解,要满足学生“渴望理解”这一心理需要,就必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所以我们不仅要熟识每一张面孔,还要研究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尽可能熟知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爱好特长、性格特点等,细心感知他们心灵的组合方式,明晰他们外表的喜怒哀乐与心灵变化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不断开拓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真切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理解的同时,很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强烈持久的进取欲望。
3.激励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相对较为困难些,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并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多给学生讲一些身边的、本校的学有所成的人的典型事例,讲一些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情况,既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社会需要人们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生活中寸步难行,认识到当前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不学习,不掌握知识,没有能力,便会失去竞争力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使学生有危机感,又让学生充分了解未来,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促成自觉学习。
(二)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培养正确持久的学习动机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一般说来,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机的性质是一致的,如果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饱满而持久的学习热情。所以语文教师要采用有效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培养正确持久的语文学习动机。例如在教授普通话口语交际课程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处理顾客投诉”的任务,让一个学生扮演处理顾客投诉的销售员,一个学生扮演顾客,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马上就有想说的愿望,迫不及待举手想扮演,可等他们真正站在台上,却很茫然的发现自己不知该怎么说、如何做,此时,学生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需求,就会想知道到底该怎么说才合适。这时,通过我们的适时指导和讲评,同学们就会明白“说”也是一门学问,就会深刻认识到语文学习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就会形成一种间接远景性的学习动机,进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强烈的内驱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习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有渊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高水平的讲授艺术,在授课准备上,不但要充分备课本,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这样既调动了基础较差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意识到只要听讲就能学会,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不会因问题过于简单而不动脑筋,失去了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方式上要以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忘记自身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志同道合者的教师”为准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朗诵、演讲、求职招聘会、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投身其间,通过主动参与,让他们原本不怎么喜欢的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有趣。如在应用文《启示·广告》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了解广告的三大特点,再让他们留心观察,分析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专业课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图文配合的商品、服务或公益广告,使学生不但对文化课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了语文知识的主要价值和作用,认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授课手段上,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基础比较好,对新鲜事物的渴望欲和认知欲也较强,因此更要适应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图片等内容,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如学《神奇的极光》一课时,借助投影使学生欣赏到精美的极光照片,学生在惊叹极光神奇的同时,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介绍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如《雷雨》一课,通过放录像,学生们在欣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激烈的戏剧冲突过程中,感受到了悲剧的巨大震撼力,加深了对戏剧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只有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提高教学效果,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
[1]胡捷.语文发现式学习的作用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5)
[2]蒋运勇.也谈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3]顾明远.教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G633.3
A
1009-5462(2011)01-0094-03
2011-03-02
张金星,男,河北保定人,邯郸市教育局成人教研室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校: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