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社会化:对农村垃圾问题产生原因的重新审视

2011-08-15 00:50岳立涛
关键词:小农社会化垃圾

□岳立涛

小农社会化:对农村垃圾问题产生原因的重新审视

□岳立涛

农村垃圾问题的凸现是与小农社会化过程结伴而行的。随着小农社会化的加深,农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的改变成为农村垃圾问题产生和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要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必须注重对农村和农民的研究,必须及时解决小农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防陷入城市垃圾处理方面“先污染后治理”的悲剧。

小农社会化;社会化小农;农村垃圾问题

确切地说,农村垃圾问题是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恶化并走进人们视野的。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垃圾量迅速上升,垃圾组成成分日益复杂化,农村垃圾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其中对“村容整洁”的要求,使农村垃圾问题进一步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相对而言,有关农村垃圾问题的理论研究是比较滞后的。从相关文献来看,“学界对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远不及对城市垃圾问题和农村其他问题的重视”,[1]真正涉及农村垃圾问题研究的文献较少。查阅中国数据期刊网,以“农村垃圾”为关键字的相关论文仅有28篇,题目中包含“农村垃圾”一词的论文也不过65篇。尽管如此,国内有关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有的研究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垃圾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那么,这些研究是否已经指明农村垃圾问题的根源?是否还有更为根本的原因有待挖掘,从而为国家制定相关方面的政策提供理论参考?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现实背景与理论困惑

2010年8月,笔者分别在广东省一个经济相对贫穷落后镇和一个经济状况较好的镇进行调查,两地的垃圾污染问题令人堪忧:路旁、池塘边、沟渠内到处堆积着垃圾,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更是随处可见。有些垃圾堆放比较集中的路段久经雨水腐蚀,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行人不得不捂鼻而过或绕道而行。据当地村民介绍,以前农村垃圾问题并不是十分突出,近几年农村垃圾量越来越多,呈现出“疯长”的趋势。从对全国其他地区进行的实证研究不难看出,在海南、湖北、浙江、山东、陕西、吉林等地,农村垃圾问题同样十分严峻而且正在不断恶化。可见,垃圾问题已成为全国各地农村普遍面临的重大难题。为什么农村垃圾问题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呈现出日益严重化的态势?为什么在各地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农村垃圾问题仍然屡禁不止?这个现象引起我们进一步的理论反思。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目前,中央尚未制定有关农村垃圾问题的法律法规,只有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初步规划。这方面,各地政府先于中央政府进行了大胆尝试,制定了一系列应对农村垃圾问题的法规文件。①与此同时,学者也纷纷把关注点集中于对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上,他们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垃圾问题进行了剖析,试图解开“农村垃圾问题之谜”。

为什么农村垃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愈发严重?究竟是什么因素遏制了农村垃圾问题的“咽喉”?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分析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解释路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农村面积广大,村落分布分散,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来源广、覆盖面积大,再加上农村地区交通相对落后,很难集中收运。第二,农民环保意识差,认识不到农村垃圾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增加了筹集治理资金的难度。[2]第三,根据现代公共经济理论,环境资源是公共物品,“垃圾污染的根源或环境质量之所以会恶化,关键是由于人们所使用的环境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定得不够严密和周全。”[3]但是,以自利性为特征的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而且农村垃圾造成的外部不经济问题仅靠市场机制也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市场失灵在农村垃圾问题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四,市场失灵造成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政府来弥补,不幸的是政府自身也存在着“失灵”。“当各级政府明知农村环境日益恶化却‘无力而为’,选择‘容忍’时,就是政府失灵。”[4]政府失灵是农村垃圾问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有关农村垃圾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不论是从农村的地理布局、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农民的收入水平等内部因素着手,还是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等外部因素切入,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回答了农村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对于农村垃圾究竟从何而来,又是什么因素激发农村垃圾量的增加,现有的研究却鲜有提及。而且,新形势下农村基本情况的变化也开始推翻已有的结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上升,农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各地政府正不断吸取前车之鉴,力图扭转政府失灵的局面。鉴于此,本文认为,对于农村垃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上分析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要为这一问题寻找令人满意的答案,必须寻求新的理论假设,进行更加细致入微的分析。

二、小农社会化的基本涵义及启示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提出的“社会化小农”或“小农社会化”分析框架,也许能够为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和参照模型。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结构为主导的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实行的家庭经营因其生产规模有限而一直被称之为“小农”。尽管以往的农村改革不断提出“再集体化”要求,试图改变没有出路的家庭经营,但是,直至今日,分户经营仍然富有活力。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新思考。②其实,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今日的小农已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小农,“而越来越深地进入或者卷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中来,与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形态渐行渐远,进入到社会化小农的阶段。”[5]在此情况下,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交往都发生了全面而重大的变化。

“顾名思义,社会化小农就是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小农户,即‘社会化+小农’,或者说与外部世界交往密切,融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化程度比较高但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6]同理,小农社会化就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小农逐步走出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融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拓展了小农的交往范围、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档次、改进了农民的生产方式,但并没有改变家庭经营的规模。徐勇教授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化小农的特征,他认为,小农的生产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生活内容愈来愈广泛,社会交往愈来愈频繁。[7]

以徐勇教授为代表的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本研究具有直接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认为,农村垃圾问题的产生及不断恶化与小农社会化过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不论是生产方式社会化、生活方式社会化还是交往方式社会化,都对日益严重的农村垃圾问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对农村垃圾问题“刨根问底”,小农社会化理论不失为一个极具价值的分析视角。借用“小农社会化”分析框架讨论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垃圾问题,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些深刻的理论认识。

三、小农社会化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影响

过去,农村垃圾处理不是个问题,“绝大部分垃圾以堆肥、沤肥或直接还田的形式进人自然循环系统”[8]。伴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小农逐渐走上了“社会化”道路。与小农社会化过程结伴而行的是垃圾产量与日俱增,垃圾的组成日益复杂,现在,农村“脏、乱、差”的环境状况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农村垃圾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那么,小农社会化过程是如何促生农村垃圾问题并使其日益严峻化的呢?本文依据“社会化小农”的内涵,尝试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交往等三个方面对农村垃圾问题进行分析。

“生产方式的社会化通常包括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的社会化。”[9]当下小农农作方式的社会化使得小农生产愈来愈依赖于市场。从生产资料方面来看,以前,农民种地的肥料主要是由人畜的粪便以及菜叶、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垃圾沤肥而成,而且,农民大都“靠天吃饭”,对农药的要求并不高,而像地膜等先进农具则更是闻所未闻。现在,社会化小农的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大都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不可否认,这些先进的生产资料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也为农村垃圾问题埋下隐患。一般而言,有机垃圾在雨水的冲刷和阳关的暴晒下很快便完全腐烂,最终回归大自然,对农村环境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像废弃地膜和化肥袋等无机垃圾,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溶解,而像农药瓶等不可溶性垃圾则会长期存留在大自然中。而且,大多数无机垃圾即便腐烂,也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最终危及农民的健康和农业生产。此外,在一些山区农村,由于土地比较狭窄且地形陡峭,机械难以运作,耕牛便成了不可替代的生产工具。过去,村里耕牛数量较少,农民不得不租用或者借用亲戚邻居的耕牛。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村民都有足够的积蓄购买耕牛。笔者在广东一个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山区调查时了解到,近年来村里的耕牛数目急剧上升,有些村差不多每两三户人家就有一头耕牛。由于耕牛粪便肥性较低,且农民有足够的收入购买化肥,动物粪便成了农村垃圾的又一重要来源。在耕牛较多的村庄,动物粪便随处可见:田间地头、村头房后遍地皆是,甚至连宽阔的“村村通”水泥公路上也处处“点缀着”动物的粪便。

传统的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农民的生活资料基本上是自行获得。但是,随着小农的社会化,农民的生活资料越来越依赖于社会交换。农民吃穿用的档次逐渐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农民从市场上购买来的生活资料很大一部分都会成为无机垃圾的来源,如废织物、废金属、废玻璃、陶瓷碎片、废旧电池、废旧家用电器、一次性塑料制品、各种塑料包装袋或包装盒等,而这些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会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小农生活方式社会化的一个主要表现是改建住宅,这一过程同样潜藏着很多问题:一方面,农民废弃的土屋没有及时拆除,一些地区在新农村社区规划过程中遗留下一座座“富有特色”的废弃村落。这些废弃村落不仅影响到新农村的村貌,而且往往沦为农民倾倒垃圾的场所,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在拆除旧住宅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同样会对农村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在对广东某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时发现,随着小农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很多村民都用上了煤气,这样一来,原来一直被作为燃料的农作物秸秆成了农村垃圾的又一来源,村民往往把这些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或者路边任其腐烂,这无疑也会影响到农村环境。

传统的农业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农民与外界交往极少。如今,“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增多,因而人际交往对象和范围大为扩展。”[10]随着农民接触面的扩展,农民的观念也得到很大提升,相当一部分农民开始关注农村环境问题和垃圾问题。他们积极学习城市及其它地区处理垃圾的有效方式,试图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但是,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且缺少科学的指导,他们往往盲目学习。有些农民将一些污染土壤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或者燃烧一些释放有毒气体的垃圾,这样不仅解决不了农村垃圾问题,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深受城市观念的熏陶,环卫意识有了很大进步,他们返乡后也购买了垃圾铲、垃圾桶等。笔者曾在广东省河源市六个村庄下发100份调查问卷,其中家中有垃圾桶的农户高达95.8%。但是,村民纷纷反映,尽管家里有了垃圾桶,但是村上却没有专门倾倒垃圾的场所,迫于无奈,村民只好将垃圾倒在闲散的空地中或者河湖沟渠内。尽管有些村修建了垃圾池,但却无人清扫,日积月累,垃圾已堆积成山,不仅影响了农村村貌而且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再者,由于垃圾问题在全国大多数农村甚至一些城市都十分严重,农民到各地后发现卫生情况如出一辙便容易产生一些错误观念,不仅认为垃圾问题无从处理,而且相信农村垃圾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农民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无疑会增加治理农村垃圾问题的难度。

四、小农社会化分析农村垃圾问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借鉴“小农社会化”理论,从政治学视角对农村垃圾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反思,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政治学角度对农村垃圾问题进行分析无疑是一个开拓性尝试,有关农村垃圾问题的现有研究大都集中于社会学方面的实证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视域。在当前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对任何一种社会问题或现象都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本文旨在以此为例引导学者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学科综合性研究,并使用不同的学科工具分析各类社会问题。

其次,将“小农社会化”的分析框架迁移引入农村垃圾问题研究,有助于在农村垃圾问题领域建立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方法。“小农社会化”理论分析了新形势下小农自身发生的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对小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过程中体现的新特征作了准确概括。分析农村垃圾问题离不开对农村和农民的研究,而不能仅仅停滞于“由现象到结论”式的简单分析。从这方面看,“小农社会化”理论显示了很强的理论解释力。将“小农社会化”分析框架引入农村垃圾问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小农,而且对分析和解决农村垃圾问题不无裨益。

再次,狭隘的理论研究一方面说明对农村垃圾问题的重视不够,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也束缚了民众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关注程度。本文跳出已有研究的“圈圈”,试图引导学者发掘更多的分析角度,拓宽研究视野。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目前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垃圾问题关注甚少。而且,对农村垃圾问题的学术研究大都侧重于孤立的具体研究,缺少对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现有研究的缺陷和不足对日后农村垃圾问题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最后,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当前基层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地政府正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深化理论研究,寻求解决垃圾问题的途径。从“小农社会化”角度对农村垃圾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党和政府把握小农的新特点,了解农村的新形势,进而找出垃圾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五、思考与讨论

“我国农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农村环境是构成我国环境的主体,”[11]农村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政府应该如何面对日益庞大的农村垃圾,社会化小农又该何去何从?这些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

根据以上分析,小农社会化已成为不可扭转的社会大趋势,而且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因此,把握小农社会化对农村垃圾问题产生的影响,趋利避害,才是对待小农社会化和农村垃圾问题的正确态度。面对小农社会化带来的日益增加的无机垃圾,农民和政府应及时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对于可腐烂的垃圾可以修建沼气池,变垃圾为资源;对于不可腐烂的以及有毒的农村垃圾,政府可建立专门的垃圾处理厂进行科学处理,同时要积极学习全国各地和国外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对污染相对较轻的有机垃圾也决不可掉以轻心,要鼓励农民将牲畜粪便以及动物秸秆粉碎沤肥。同时,加强对村内垃圾的管理,修建集体垃圾池,尝试实行包工到户、责任到家的方式,委派专门的垃圾清理员及时清理农村垃圾。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在不断提高村民环保意识的同时,向村民传授垃圾处理的科学方法。最后,政府还要做好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废弃村落的处理工作。

总之,农村垃圾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农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农村垃圾处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村和农民的研究,及时把握小农社会化的新特点,注重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问题,以防治标不治本,最终堕入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悲剧。

注 释:

①2004年浙江省嘉兴市在全国率先颁布《嘉兴市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管理办法》,之后,福建省莆田市、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台州市、江西省新余市和抚州市纷纷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②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在研究当今农民的就业、增收、减负与保障问题时,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发现,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他们开始探索以农户为出发点的分析框架,提出了“社会化小农”的观点,这一思路最早由徐勇教授提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45卷第3期专门刊发了一组关于“社会化小农”的文章来对这一成果进行阐述。

[1]谷中原,谭国志.农村垃圾治理研究——以武陵山区S县L乡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34-39.

[2]杨荣金,李铁松.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10):82-86.

[3][11]章也微.从农村垃圾问题谈政府在农村基本事务中的职责[J].农村经济,2004,(3):50;89.

[4]章也微.农村公共品匮乏应引起重视[J].经济论坛,2003,(24):62-63.

[5][7][9]徐勇.“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4-5;5.

[6]徐勇,邓大才.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J].学术月刊,2006,(7):5-13.

[8]罗如新.农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6,(12):23-26.

[10]郭明.社会化小农:生存压力与困境破解[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7-52.

(责任编辑:邓秀丽)

The emergence of rural waste problems goes hand in hand with the process of household farmers'socializing.With the deepening of household farmers'socializing,the ways of farmers'production,life and communication have undergone enormous changes.The changes mentioned above have become a major cause of the emergence and deterioration of the rural waste problems.To solve the rural waste problems,we must focus on the study on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promptly solv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process of household farmers'socializing.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void the tragedy of"treatment after pollution" in the waste disposal that once arose in cities.

Household Farmers'Socializing:Reflection on the Causes of Rural Waste Problems

YUE Li-tao(25)

F323.22

A

1008-8091(2011)01-0025-05

2010-10-03

本研究得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百村十年”观察计划项目的资助。

岳立涛(1988- ),男,山东省临沂市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社会学。

猜你喜欢
小农社会化垃圾
垃圾去哪了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
倒垃圾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