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俊锋 罗 真 周宋伟
(宣汉县农业局,四川 宣汉 636150)
宣汉县是典型的山区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粮经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三农”工作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农业部启动实施农技体系条件建设中央投资项目。宣汉县作为全国农技示范县项目优秀县被纳入全国首批试点建设县,重点开展对5个乡镇农技体系条件建设,每个乡站投资30万元,改善农技办公场所,配置相关农技推广设施设备,强化农技服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推进农技体系规范管理,提升农技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有能力做事、有条件做事、充分发挥作用”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将宣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农业局,全权履行对15个片区、54个乡镇农技站业务建设管理。二是增设了以方便指导推广农业技术,有效管理乡镇农技人员,有利发展特色产业的15个片区农技推广站,各片区配备了站长1名。三是将全县原54个乡镇农技组从农业服务中心脱离,建立乡镇农技推广站,并将人财物事整体划转为县农业局管理。四是在特色产业村及基地、园区建立了推广协会和研究所。
提出了“争取支持建窝子、建好基地树牌子、上下互动探路子”的建设思路,并作了有效探索。一是队伍竞聘上岗制。对县、片、乡三级农技推广人员一律实行竞聘上岗,一年一考核,动态管理。二是经费投入预算制。对竞聘上岗公益性农技人员由县财政统一预算,重点倾斜保障乡镇农技人员。三是人才引进补偿制。从宣汉县委组织部争取弹性事业编制10人,专门招聘引进了农技、土肥、微生物、农产品加工等研究生10人,弥补了改革后推广人员不足的问题。四是倾斜一线的用人制度。选拔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地、产业乡镇等一线去工作,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五是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制。集中一批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全力以赴抓好重点基地和重大产业技术指导、营销等各项服务工作。六是工作绩效考评制。乡镇农技人员在所辖区实行包片服务责任制,制定了乡镇农技人员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考核分为群众评价、地方党政考评、农业局考核三部分,按照4∶3∶3分别考核到个人。
在抓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中,始终把体系自身建设,提升功能活力作为了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一是割清债务,建立窝子。体系改革以前,农技站的人财物归当地乡、镇政府管理。2009年6月开始,宣汉县农业局一方面组织专门班子人员历时一年时间对全县54个乡镇农技站的债权债务进行了彻底清算,另一方面对无办公、服务用房及其场地的乡农技站进行了统一的建设规划。目前,通过租借、修善、改建等方式基本解决了26个乡镇农技站无办公用房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强农技人员能力培训。先后4次组织54个乡镇农技人员,分期分批到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蚕校进行集中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农技推广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三是转变农技推广方式。通过建基地,培养科技能人,带动周边群众的方式,实行一个产业一个园区,一个乡站一个基地,集团推广,使山区群众身不离乡、足不出社就能感受到农技服务的整体效果。四是巧抓载体,捆绑项目,整体推进。在体系建设工作中,抓住国家加大农业投入的项目政策有利契机,及时整合了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等一批项目,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无经费、无设施、无手段的三无现象。五是加强社会推广力量的整合。引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兴办领办农业园区;狠抓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及建立民办产业技术研究所;分片区建立农业专家大院,及时补充了农技推广力量。目前,全县农技推广体系形成了“县乡推广一条线,经费投入一个盘,管理模式一个板”的工作格局。
网络体系建好了,体制机制理顺了,创业平台搭起了,广大基层农技干部的精气神得到了提升,有力推进了全县农业科技的普及应用,促进了农业产业大发展。宣汉县连续两年获全国粮食先进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连续两年创纪录,有两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达州市劳动模范殊荣。
4.1 良好的体制机制,激发了农技人员创业热忱。他们深爱着这片热土,一心为着农技推广事业,把一篇篇优秀论文写在大地上,写进农民丰收的喜悦中。他们平凡如稻菽中的一穗,朴实像丛林中的一树,满怀着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深情厚谊,忘我地耕耘在宣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着一名农技干部的神圣职责。县农技站站长杜国友同志是战斗在农业生产一线多年的基层农技人员。为创新宣汉县玉米高产,他亲自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实施地块的规划和田间示范操作,从品种筛选、育苗、移栽、管理直到成熟收获,全程指导,常年与土地为伴,终日与农民为伍,辛勤汗水换来丰硕成果,宣汉玉米连续三年创全省高产记录。2010年4月杜国友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县农技中心主任涂立琼,为了发展甜玉米订单生产,带领全站职工积极协调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手把手地技术指导,充分展示了特种玉米的产出效益,农民群众亲切地称她“涂大姐”。峰城片区农技站站长任厚银多年从事基层一线农技推广工作,一直坚持每天写工作日记,牵头成立大地玉米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种出高水平,卖出好价钱”,深受农民好评。
4.2 创新的推广方式,促进了农业科技大普及。为确保农民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渴求,在农技推广方式上突出产业基地作用,通过建科技示范基地、培养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群众的方式,实行一个产业一个园区、一个乡站一个基地,产业发展与示范基地相结合,新技术展示与运用推广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如:推广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玉米138精简高效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起垄高产栽培、油菜免耕栽培、水果高接换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肥团机机制育苗、方格增温育苗、打窝器盖膜移栽、化肥深施器施肥等省工节本高效技术;引进业主园区带动、土地流转返租倒包、专合社与农户“统分统”等生产新模式。通过系列有效举措,确保了良种推广率,技术普及率达95%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和辐射区达100%。
4.3 健全的推广体系,带动了产业大发展。宣汉县将四级农技网络平台“无缝对接”,铺就农技推广应用的“高速路”,带动了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在玉米产业上,宣汉县2008年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最高亩产达1 181.6千克,创造了西南山地玉米超高产纪录,受到了蒋巨峰省长亲自批示;2009年再创辉煌,1 001.55公顷玉米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800.35千克,创造了南方玉米大面积高产新纪录。2010年整县制推进玉米高产创建,2.01万公顷玉米平均亩产高达624.9千克,实现了玉米整县制突破600千克/亩的创建目标,创造了西南地区整县制大面积玉米高产记录。食用菌产业上,2007年以来,宣汉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重点产业,谱写了“启动产业、示范产业、提升产业、强推产业”的“四步曲”。全县发展食用菌3.08亿袋,7个重点乡镇新发展食用菌2 060万袋,新增产值1.3亿元,呈现出“领导重视、目标高远、发展迅速、链条完整”的可喜局面,走出了一条山区产业强县快速培育发展之路。在马铃薯产业上,作为全省面积第一大县,宣汉积极推广“脱毒良种、适时播种、起垄栽培、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重防病虫”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示范区平均亩产2 781.2千克,比常规种植净增1 229.1千克。同时,以“青脆李”为重点的水果产业,以“九顶”系列为主的茶叶产业,取得长足发展,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
宣汉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现代农技推广信息化程度不高、现代技术装备严重缺失,未配备专用电脑和电话,没有较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民最关心、最需求的现代农业技术信息获取机制还不健全。二是服务手段落后,一线推广力量较薄弱,依然存在“一张嘴、两条腿,裤兜揣着一支笔”的推广方式。三是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县、乡财政弱,目前人年均工作经费为1 800元,不能满足科技指导服务工作需要。
因此,我们还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镇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健全和完善系列管理制度。二是继续积极争取和实施示范县、条件建设投资项目,为全县农技体系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不断满足基层农技推广所需。三是积极协调,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实现“局统一领导,县职能站统一指导,乡镇站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四是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实现科技“换脑”。五是积极协调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支农等优惠政策,为农技推广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