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总成,姜林丽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中的省情教育调查分析
凌总成,姜林丽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在对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省情教育现状进行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就在思想政治理路课教学中融入省情教育的意义和思路进行了研探,以期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新的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 省情教育; 意义; 思路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1.03.00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省情教育,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有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2011年2月至4月,课题组在淮南、合肥、阜阳等高职院校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省情教育现状的专题调研,期望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新的途径。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53份,有效回收率为94.13%。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共计54道题。第一部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第二部分为当代大学生对我省省情的认知情况,第三部分为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省情教育现状。从调查结果看,高职生对建国60多年来我省建设的巨大成就,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成就是基本了解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但是,大多数学生反映,省情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致使部分学生对成就的了解不全面、程度不够高,尤其是只注重物质成就,对精神成就存在一定程度忽视。
1 我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围绕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来说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普遍存在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脱离实际。调查显示,有部分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完全从经济社会实际、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认识实际和情感水平出发,而是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些大而空的道德要求和理想信念,致使4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自己关系不大,对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学不学无所谓;二是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讲课内容陈旧、枯燥,缺乏时效性。从调查看,虽然有5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具有价值意义”,但仍有46%的学生认为“教学不能切合社会发展实际”,既不能帮助他们认识和分析实际问题,也不能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学方式呆板。6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讲授理论时,过分强调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采用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注意教学艺术,形象一点说,就是从头到尾手捧讲稿,以技术的速度播诵讲稿,僵化死板地单向灌输,机械地按照“原理+例子”的模式,“使原理变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的枯燥条文,而实例则变成了被解释的对象或被列举的事实”。
2 对我省省情的认知情况
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我省省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着准确、清晰的认识。第一,当代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有86.4%的学生对我省政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们普遍关心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形势,对于省内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给予较大的关注,拥护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这说明,当代我省高职生的思想观念的主旋律是积极的。第二,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高职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在不断增强,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分析更趋冷静和理性,能够比较冷静地思考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再轻而易举地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动。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省委省政府近年来的工作持有总体的肯定评价,并且具有理性的认识。也就是说,既能够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如:在回答“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时,86%以上同学选择“思想意识落后,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在回答“如何利用皖江城市带建设的机遇”这一问题时,92%的学生提到了要大力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完善产业承接平台。但也有大约37%的学生对部分地方政府以环境污染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惠农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自然资源文化不能有效保护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见。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能够理性、清晰地对我省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
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我省省情了解和认识不全面、程度不高。调查表明,党员比团员对省情的认知度要高,团员比一般学生的认知度要高。大学生党员对我省建设成果状况比较了解,对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成果相对认可,在我们设计的19个问题中,正确率基本上都能保证在70%以上。而与此不同是,部分团员和普通学生对以上问题的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均在45%以下,令人担忧。同时,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成熟度随着年级逐渐提高,年级越高,答题的平均正确率呈递进速度,分别为43%、49%、68%,但是总体偏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过分注重物质利益,对如何热爱安徽、建设安徽的认识和思想准备不足。从调查问卷的分析来看,有的学生的答题根本不靠谱,离题万里。这也说明由于当前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高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想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市场。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省情教育现状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05方案”)的规定,高职院校应该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调查情况来看,各个高校都能将三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基本上都能落实课程和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没有挪用或减少课时的情况。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省情教育持积极的态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省情教育必要性”的一题中,56.1%的学生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省情教育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国情,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现实意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20.6%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必要,通过省情教育,可以使他们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和现实,产生对家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参政家乡”、建设家乡、报效家乡的热情;13.5%的学生认为省情教育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进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无所谓;9.8%的同学认为对成长没有帮助,无兴趣学习,没有必要。同时,学生普遍反映教师不能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入省情教育,授课内容不能够紧密联系实际,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程现实价值不能得到有效的凸现。即使是《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也主要侧重于宣传党和国家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上的政策、立场和态度,对我省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的宣传存在弱化的现象,致使《形势与政策》课呈现出较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封闭性和集中性特征。
1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宝贵的教育资源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是体现课程特色和生命力的关键要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和课程内容带有某种政策性,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它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普遍性发展,即关注的是所有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关注的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共性部分的发展。这就使大学生的知识、思想、品德和观念等难以实现地方性发展,形成地方性特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方特色非常丰富。比如我们安徽,既有秀丽的山水风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又有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许多反映时代要求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深入开发利用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无疑可以极大丰富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突出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地方性、时代性。正如青海师范大学何波教授所说:“课程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获得单靠经济计划、政治纲领、法律条款得不到的东西”。
2 丰富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方法
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比喻道:“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担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然而,调查发现,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方法却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学者邱柏生、张怡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是理论性的、抽象化的、宏大叙事式的,并且又是远景性的概念描述和逻辑阐释,即便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也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原理+例子”的教学“汉堡包”。大学生的需求表现为具体和感性特征,这些特征与现行的教学方式形成对立关系,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不满,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省情作为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它是实实在在的,既能看得见、摸得着,也能亲身体验到,如山山水水、历史遗迹、先进人物、民族风情等等。把省情作为教育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就可以改变教师传统、单一的一言堂、“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因为教师可以选择课堂内观看我省改革成就、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的音像资料,还可以走出校门,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和农村、历史博物馆,开展生态旅游、民族风情调查等活动。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寄情山水”、“以实感人”、“寓教于乐”,身边事、心中情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入耳、入脑、入行”,引导大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体现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省情教育,可以激发师生“了解安徽”、“参政安徽”、热爱安徽和建设安徽的热情,这种热情必将促进安徽经济大发展,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其实效性的重要体现。人们热爱家乡的感情不是自发产生的,它基于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只有了解和认识家乡,才能产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我省高职院校均为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安徽培养未来的建设者的重任。将我省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帮助学生弄清家底,掌握安徽省情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徽发展观,了解安徽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风貌和美好的前景,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安徽的优势与劣势,问题与希望,从而产生荣誉感、自信心、紧迫感和责任感;可以引导大学生更深刻、更具体领会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它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参与我省经济社会建设的互动实践中,更加深刻体会、理解党的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深刻内涵,增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1 明确省情教育的内容是前提
知识的欠缺会使我们的教育捉襟见肘,出问题、闹笑话,甚至出现重大失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加强省情的学习,充分认识省情的基本内容。省情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我省的自然环境变迁、开发和发展过程,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教育和科技等的状况,我省历史发展的规律、特点、经验和教训以及对当代的影响,我省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综合性特点、整体实力、优势与不足,我省各地区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皖北城市群等区域的基本情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所居的位次,我省未来发展前景等。
2 挖掘教材中的省情教育结合点是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基本要素。就实质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有着鲜明目的性的教育活动,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又是蕴含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载体。课题资源的丰富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先决条件。因此,要将我省丰富的省情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资源,首先要尽力挖掘教材中的省情教育结合点。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讲授爱国主义教育一章时,可以结合我省优美的自然景色、丰富的矿藏资源、多样的民族风情、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等。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当讲授区域经济发展时,可以结合《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主体功能区三大战略格局,即突出“一带一圈一群”的城镇化战略格局,突出“五区十五基地”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突出“三屏三网”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在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可结合我省新农村建设十大重点工程,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建设布局,都可以从省情中找到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
3 坚持正确的方法是保证
一是将省情教育与国情教育、世情教育结合起来,用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观点分析省情。省情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因历史的变迁发展而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不能割断历史孤立地分析省情。省情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省情,绝不能将之僵硬化和封闭化。省情的变化也是国情和世情变化的缩影和反映,因而应实现省情教育和国情教育、世情教育有机结合和相互补充。二是要掌握和提高教学的艺术。省情教育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教学中如果采取呆板的教学方法,如照本宣科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把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和谐地统一起来,将课堂教学与高质量的本土化课程资源的有机结合,创设贴近实际、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活动呈现出师生互动、互相激励的气氛,以达到教学相长、“授受”统一的目标。
[1] 贺志明,罗旭.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4):22-25.
[2] 郑丽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掘运用福建优秀文化传统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7.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邱柏生,张怡.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存在[J].思想理论教育,2005,(4):25.
[5]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安徽日报,2011-3-7(1).
G711
A
1671-4733(2011)03-0024-04
2011-04-2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委托重点项目“我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新途径——省情教育”(项目编号:2011sk655zd)阶段性成果
凌总成(1976-),男,湖南岳阳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电话:137211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