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局)
预应力梁板施工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
王 浩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局)
摘 要:对桥梁预应力梁板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并提出了有效的处治方法。
关键词:预应力;质量通病;梁板;分析;防治
随着预应力设计、计算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施工工艺的逐步成熟,预应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的各种结构中。根据多年从事公路桥梁施工的实践,就预应力梁(板)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其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主要是由制梁台座在灌注混凝土时或之后出现了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有些施工单位不重视制梁台座的地基处理,或在灌注混凝土前没对制梁台座进行预压,很容易出现不可挽救的质量问题。某高速公路某大桥为14×30 mT型梁桥,因制梁台座在T梁灌注前未进行预压,结果前期灌注的4片T梁在拆模后全部在梁底跨中附近出现裂缝,直接导致这4片T梁全部报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后经测量,此4个制梁台座最大沉降达8 cm。
所以,如果梁(板)是在预制场预制,制梁台座地基应用砂包做预压处理;如果是在钢管支架上预制或现浇,应清除支架地基的浮土,大致整平、夯实,并做好排水工作,钢管架立柱下应放置枕木或条石。最后,钢管架还要做预压处理。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内模没固定牢固,浇筑混凝土时,内模经振捣成流塑状态混凝土的浮力作用下,自身向上浮起,严重时还能够托起钢筋骨架。
为了阻止内模上浮,可在侧模顶部的梁板断面方向对称焊接两组限位槽,然后把槽钢或方木放进限位槽作为顶压横梁与侧模固定,这样通过安设于横梁下方的压件即可阻止内模上浮。至于横赂间距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固定式钢木内模一般为2~3 m。这种防浮装置仅需设置4~5套即可,然后随着浇筑段的前移依次拆后移前,重复使用。
主要是由于空心板端部横向配筋较弱引起的。某高速公路一座大桥为7×16 m后张预应力空心板梁,此桥上部用跨上预制横移的方法施工,空心板在张拉后发现端部截面的顶、底板在中间附近出现竖向微裂缝,长度达20 cm、宽达1 mm。经检查混凝土强度及钢筋强度均达标,预应力张拉力控制良好,施工顺序恰当,而且此种情况在其他工程项目也较为常见。后来加强了空心板端部1 m范围内的横向钢筋后,此种情况消失。
孔道漏浆在采用半刚性波纹管成孔时较为常见。对于先穿束后浇筑的梁板,致使预应力筋在张位前不能自身活动,张位后压浆困难;对行浇筑后穿束的梁板,致使穿束困难,甚至根本穿不进力筋。为了避免孔道漏浆,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于制作波纹管的钢带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其厚度应根据管道直径、形状、钢束设置时间而定,一般不宜小于0.3 mm。
(2)除进场后的有关检验外,安装波纹管时需要、再次对其外观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要求无孔洞和不规则的折皱。咬口宽度均匀,无开裂和脱扣现象。
(3)波纹管的接头连接管应采用大一个直径级别的同类型管道,其长度宜为被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同时不小于40 cm。在接头处宜设置2处定位钢筋使其定位准确,以免角度变化导致波纹管道不圆顺,造成穿束困难,最后把连接管道两端缠紧密以防漏浆。
(4)对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穿束的孔道,应注意两点:第一,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应再次对波纹管进行详细检查,以查出穿束时可能被损坏的管道,并及时进行修复;第二、在浇筑混凝土中,应每隔1 h拖拉一次预应力筋直至浇筑完成后1~2 h为止。
(5)采用圆形波纹管成孔时,宜采用“先浇筑、后穿束”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先把直径稍小于波纹管内径的高密度聚乙烯管(塑料管)穿入其中,浇筑中每隔1~2 h往复拖拉几次,浇筑完毕后即抽出塑料管,张拉前再穿入力筋。这样不但能够避免漏浆页堵塞孔道,还能有效避免压浆前预应力筋在孔道中长时间放置而生锈。
(6)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切勿触及波纹管道。
主要原因是工作夹片与限位板型号不配套。当千斤顶拉出钢绞线时,工作夹片跟着后退,退到后面的限位板后夹片找开,钢绞线被顺利拉出,当限位板的限位值相对夹片偏小时,工作夹片张开的量不够,工作夹片于是与钢绞线互相刮损,这种情况会磨损工作夹片的刻丝,导致钢绞线滑丝,出现质量事故。
《桥规》规定,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即所谓“双控”),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伸长值超限问题时有发生。其原因除张拉机具本身有问题需再次标定外,多数是与计算人员分析考虑不周、引用数据不当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际伸长值未考虑千斤顶部分力筋的伸长量(简称顶内伸长量),导致实测伸长值偏大。
(2)未考虑张拉过程中力筋和夹片的内缩量,导致实测值偏大。通常每张拉端张拉阶段内缩值达3 mm,若为两端张拉,其实测伸长值要减去6 mm才是真正伸长值。
(3)对于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超过25 m的直线预应力筋,计算理论伸长值时未考虑曲线孔道及孔道局部偏差的摩阻影响,使理论伸长值偏大。
(4)初应力选择不当,使实测伸长值偏大。一般人们不管力筋和短、孔道曲直等情况,均把初应力选为10%δcom(δcom为张拉控制应力),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此时各钢束松紧程度不一定相同。具体初应力选择多大,应经试拉确定。具体方法是:假若3倍初应力时的伸长值(ΔL300)之差小于2倍初应力与初应力时的伸长值之差,那么初应力数值还应提高一级,直至两者相等或相关极小为止。根据具体情况,初应力可选为δcom的10%、15%、20%、25%等几个等级。
(5)弹性模量(Ep)取值不准,致使理论伸长值失真。每批预应力钢材进场后,应按实际检验报告书不确定的弹性模量取值,不能套用规范标准或经验数据。比如说钢绞线,经试验得出Ep=1.95×105MPa,那么理论伸长值就缩短了5.1%,实测伸长量自然容易超出±6%的范围了。
(6)由于预应力钢束产生断丝、滑丝现象,致使其余力筋应力增大,伸长值增加。
先封锚后吊装的梁板吊装完成后,端部边线总是不很规则,呈锯齿形或“长城”形。这给伸缩装置的安装和伸缩缝的正常使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首先梁端不是一条直线,缝宽极不均匀,有的甚至达不到伸缩缝宽度要求或根本没有间隙;其次,预埋伸缩缝钢筋或前或后,不成直线排列,致使伸缩装置难以安装。这一点斜桥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发生,可采取先吊装后封锚的方法,至于台帽背墙是在吊装前还是在吊装后浇筑,可根据梁板形式、施工难易情况具体决定。
这种现象在各个项目中都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锚下混凝土不密实或锚下混凝土配筋不足。预应力梁(板)的腹板一般比较薄,而锚固区的钢筋又很密,如果混凝土中碎石粒径偏大或者振捣不好,很容易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的情况。所以,除了要控制好碎石级配外,还要严格控制碎石的最大粒径。同时,在振捣锚固区的混凝土时,可以换成小一型号的振捣棒振捣或加长底(侧)模振捣器的震动时间。另外,设计人员在锚下一般只设计了螺旋形配筋或钢筋的其中一种,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应同时采用两种钢筋,能圈套的提高锚下混凝土的局部承压能力。
预应力梁板张拉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起拱,为了不影响桥面铺装厚度,在制作台座时应当按照设计要求设置相应的下拱度;若图纸中未加说明,则应按弹性曲线方程计算出起拱度后再设置。尽管做了上述处理,在实际施工中仍然会有因起拱过大而影响桥面厚度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1)张拉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致使梁板刚度降低。
(2)张拉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及时进行压浆和安装。
(3)千斤顶校验精度不够,实际张拉力往往偏大,表现在实测伸长值总是大于理论伸长值,呈现正误差。
(4)台座上虽然设有反拱,但模板安装时顶部仍然是一条直线,没有跟着很下挠,实际上只是梁板中部加高了一个上挠值。
(5)梁板本身处于凹型竖曲线上,即使在台座、侧模上设有下挠度,也未考虑弓矢高对其标高的影响。比如40 m梁处于8 000 m的凹型竖曲线上,仅其弓矢高值就达2.5 cm。
实际施工中,除应注意上述几点外,尚应及早预制梁板,并应在下部墩台施工时完成部分梁板的预加应力工作,然后根据实际起拱度大小决定是否需要变更墩台标高。这样,既保证了桥面厚度,又避免了变更桥面纵断高程带来的麻烦。
预应力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部分施工企业来说,预应力技术的运用和掌握并不十分熟练,往往存在一些不足或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应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从而更好的应用该项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7
C
1008-3383(2011)06-0171-01
收稿日期:201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