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中国食品出口的影响

2011-08-15 02:49于丽艳王殿华
华东经济管理 2011年10期
关键词:出口农产品食品

于丽艳,王殿华

(天津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近些年,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一方面,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另一方面,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已经不是这个国家的问题了,因为通过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该国的问题食品往往会流到其他国家,正是由于这一点,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国际贸易角度看,食品的进口国往往以保护本国公民身体健康为目的,制定严格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客观上促进食品出口国重视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同时也构成了食品出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成为我国食品出口的技术壁垒

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涉及严格的技术标准,严格的合格评定程序和商品检验检疫标准及包装、标签标准等等。从进口国的角度来说,食品安全标准是为了保护本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护食品安全,所规定限制进口产品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只有符合相关法律和达到相关标准的产品才允许进口。从产品的出口国角度来说,进口国制定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太高,超出了保护国内消费者和环境的目的,其实是一种贸易保护。本文认为,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有些发达国家确实以较高的技术标准要求进口产品,达到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严格的标准将会长期存在,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发达国家的标准持一味的抵制态度,对于促进我国食品出口是不利的,“对于按WTO相关协议设置的标准不能无端非议,只能适应和改革,而对于背离协议的标准就可以有力地反对并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寻求解决”[1]。

(一)食品安全标准的差异造成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

在国际贸易领域,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存在着技术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存在着成本优势。发达国家的高技术能够支持其生产高技术指标和高标准的产品;而在技术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很难生产出发达国家要求的高技术指标的商品,即使技术达标,则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这样,在国际竞争中就失去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2]。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往往也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例如以作为食品增味剂的甜蜜素为例,欧盟在饮料中的限量是250 mg/l,我国是0.65g/kg,在发展中国家以较低环境标准生产的产品若出口到发达国家,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这样就构成了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全程管理的源头,构成发展中国家食品出口的技术壁垒

以欧盟、日本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上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管理,要求食品生产的全过程都要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来进行,对于很多的发展中国家,食品加工行业为了满足出口的技术要求,进行技术认证,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作为食品源头的农田在环境方面很难保证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从而构成发展中国家食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农田环境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食品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是通过农田进入食品中去的,所以,要生产出合格的食品,农田环境必须合格。但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农田环境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而改变这种差距不是靠引进某项技术或设备就能解决的。

(三)发展中国家应该建立自己的技术贸易壁垒

由于技术水平和环保意识的差异,使得发达国家的产品和产业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则由于不能达到发达国家高标准,出口频频受阻。发达国家正是利用这方面的差异,在制定安全标准时,过分强调对其公民身体健康和对环境的保护,从而制定出很高的标准,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性标准相对较低,发达国家的产品可以顺利的进入。近些年,发达国家也多次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其中有些有问题的食品业流入了我国,所以,发展中国家也需要以保护国内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为目的,制定并调整相应的技术标准[3]。

(四)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标准

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方面,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都建立起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见表1)。

表1 欧盟、美国和日本的食品安全标准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出口国,我国的大多数食品出口到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非常系统的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较大,例如,日本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针对进口食品、农产品限量标准的数量大大增加,涉及农产品种类由184个增加到264个。化学物的品种和残留限量标准分别比原规定高出2.8倍和5.6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欧盟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对进口食品提出了很高的安全标准要求。我国2009年和2010年前十一个月的农产品出口统计见表2和表3。

表2 2010年前11个月中国出口农产品统计 单位:亿美元

表3 2009年中国出口农产品统计 单位:亿美元

与2009年相比,2010年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转变,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仍然是影响我国食品出口的主要原因。

(一)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成为我国食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保护环境,保护健康意识的增强使消费者对商品的安全性,尤其是食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发达国家由此制订了苛刻的食品安全标准,一方面是保护本国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需要,另一方面,构成了发展中国家食品进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4]。我国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开发较晚,发展水平也较低,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还处于过分追求数量的粗放型经营状态,质量标准不高,受环境污染影响严重[5],同时,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不规范,经常出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情况,同时,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起步较晚,信息的采集及数据的收集能力有限,同时,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较差(见表4),导致在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沟通上出现问题等等,这些因素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出口的重要原因。

表4 CAC、欧盟和中国部分食品添加剂限量标准

(二)食品安全问题制约我国食品出口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资料,自从中国爆发“三鹿奶粉”食品安全问题后,泰国出口至日本的食品总值攀升30%。由于泰国食品企业产业集中度高,质量控制相对中国企业更加稳定,而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日本客户将订单转移到泰国和其他一些东盟国家,导致我国对日出口继续下滑。课题组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了调研,主要通过调研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736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回收率为32.7%。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中相关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就食品安全方面的统计见表5。

表5 消费者认为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从以上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农药残留超标,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和化肥超标是消费者认为的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这其中,农药残留问题以68%的比例高居榜首。对于中国的食品来说,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和违规使用添加剂和防腐剂,不仅仅是在中国国内影响食品销售,也是中国食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见表6)。

表6 2009年1-10月,日本,欧盟扣留中国产品情况统计

以农产食品和农产加工品来说,就其食品供应链的源头来说,很难保证其农药,兽药残留符合标准,中国农业的发展模式一直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小农式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农民的收入偏低,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在农药的使用,配比,以及对土壤的保护和农田周边环境的要求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匮乏,而这些知识的缺乏成为我国出口不能达到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的主要原因。项目组在天津和河北的农村进行调研时发现,发现现在的农业生产,虽然使用了一定的机械设备,主要是集中于播种和收割,当然,在农药的喷洒上也有相应的设备,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主要的问题在于缺少集中管理,农民大多数还是以家庭为单位,从生产到收获,还是以每个家庭为中心,尤其在农药的喷洒上,还没有形成统一行动,这造成了农药喷洒效率的低下和污染的加大。

(三)食品环保观念的增强迫使我国重视食品安全

环保意识的增强使消费者对商品安全及环境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在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中都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全球有机食品消费市场的97%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可见,有机食品很可能是未来食品出口的主要品种。针对这个问题,在项目组展开了相关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有74.7%的受访者关心有机食品,而在问及选择有机食品的主要障碍时,有46%的受访者认为价格太贵,44%的人认为有机食品名不副实。关于采取何种措施激励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50.2%的受访者认为“食品真正达标是促使其购买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开发较晚,发展水平也较低,有机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还处于过分追求数量的粗放型经营状态,质量标准不高,受环境污染影响严重,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四)增加出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食品要想出口到发达国家,必须达到国外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一方面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这些食品安全标准是在不断调整的,这就使得为了达到国外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我国的食品生产商就要投入新的人力、更新设备、同时标准的检验检疫机构也要及时更新相关设备和技术,结果大大增加了产品成本,价格上涨削弱了中国食品的竞争力[6]。

还有具有歧视性的贸易措施,比如,日本的命令检查制度,2009年3月30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通知,对中国产芝麻及其加工品实施命令检查,检查项目中追加三氯杀螨醇。2009年4月17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对中国产猪肉及其加工品有关动物用医药产品(包括瘦肉精)的残留量的检查频率提高至30%。由于在进口中国产猪肉加工品中检出瘦肉精,同年6月22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决定对中国产猪肉及其加工品实施瘦肉精命令检查。中国每批输日农产品通关费用平均约15~17万日元,通关时间在4天左右,而被实施命令检查的农产品通关时间则需10~20天,且仓储、检验等通关费用成倍增加,加大了进口商的负担。由于通关时间过长,影响了农产品质量,造成出口成本增加[7-8]。

三、中国食品突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对策

(一)构建畅通的信息渠道,掌握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最新动向

通常,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行业对发达国家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标准持反对态度,提到某国家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标准,我们往往不加思索的将其定性为该国的贸易壁垒措施。当然,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确实有其要求过高,形成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市场的一面;但同时,我国行业、企业对国外标准不了解,缺少对标准的研究,没能及时与相关方面进行沟通等信息不畅通是造成贸易受阻的另一重要原因[9]。

项目组调研后总结为:企业应该将研究有关出口市场标准问题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展开这项工作必须要与同行业,同类企业甚至国内、国外的相关部门及时沟通,认真研究国外实施的新标准的重点,进而找到突破的对策。

(二)与国际接轨,积极推进标准化认证工作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相对于发达国家与CAC的接轨情况较差,这也是影响我国食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国应该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上多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减少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而对于食品出口行业来说,要积极推进标准化认证工作。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的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尤其是食品出口企业是通过HACCP体系认证的,而另外的一个标准ISO22000体系的认证正在一部分企业中展开。

(三)转变生产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培育知名品牌

从长期来看,在市场经济的规律下,高质量是商品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我国的食品出口也是一样,要想畅销世界市场,我们的质量必须提高,食品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品,对食品质量的控制应该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同时,转变我国食品生产的传统生产模式,比如,农产食品,我国传统是以小型农户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往往造成效率低下,标准很难执行。鉴于此,建议农产食品的生产可以选择合同基地生产模式和自建基地生产模式等生产模式,提高产品质量,着力打造出在国际市场上知名的品牌。

[1] 薛荣久.如何跨越绿色贸易壁垒[J].国际贸易问题,2002,(12):14-16.

[2] 马进军.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及其成因和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7,(1):6-11.

[3] 朱京安,杨越.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及其发展走向初探[J].国际贸易问题,2005,(1):64-69.

[4] 苏万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观及其启示[J].农业质量标准,2006,(6):23-26.

[5] 王玉婧,刘辉煌.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思考[J].生态经济,2007,(11):88-92.

[6] 胡麦秀,杨叶.技术―环境壁垒的引致成本及其价格―数量控制机制[J].上海经济研究,2009,(10):32-39.

[7] 厉华.日本完善食品安全制度管理保障食品安全[J].现代职业安全,2009,(3):19-21.

[8] 赵立华.日本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5,(8):108-126.

[9] 王菁.欧美食品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9,(10):34-36.

猜你喜欢
出口农产品食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食品造假必严惩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农产品争奇斗艳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