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职前教育中实习生的素质结构

2011-08-15 00:53刘彩霞
关键词:实习生素质能力

刘彩霞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论教师职前教育中实习生的素质结构

刘彩霞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教师职前教育实习,是一种有准备有目的的行为。实习生是一个有一定素质结构的准专业工作者。师范生要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并在实习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素质,并通过教育实习的阶梯步入合格教师的队伍,实习前应该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系统性的素质结构:坚定的从教职业信念、方向性的知识构成、先进的教育思想、优化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职前教育;实习生;素质;结构

教师职前实习是师资培养方式发展到现代阶段的必然形态。教师职前实习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种从实习者主体出发,通过主体,依靠主体来开发、发展、完善主体的实践过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考察人的本质时,指出“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实习生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行为,严格地说是一种职业行为。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实习对实习生有一定的素质要求。实习生进入实习岗位,他不是以一种自然的状态进入实习过程的。从高师院校的办学目标来看,在学生实习前,学校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结构化的知识、有特定指向的能力和态度;从高师院校的学生来说,他在实习之前,也应该有意识地建立一定的为从教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教师是专业工作者,“专业工作者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认识生命的意义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成员国认为:随着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供应者转换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一系列新的能力素质将成为这个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2]实习生到中学从事教育实习,是一种有准备有目的的行为,他应该是一个有一定素质结构的准专业工作者。为能够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生应具有一定的系统化的、动态化的素质,其中,知识、技能、服务态度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师范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并在实习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素质,并通过教育实习实践的阶梯步入合格教师的队伍,实习生应该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系统性的素质结构:从教职业信念、方向性的知识构成、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能力。这些素质要求与有些论著中关于实习生乃至教师的素质的有关论述,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坚定的从教职业信念

从教职业信念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实习生参与教育实习乃至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是在实习生所有素质中具有灵魂性的东西。我们在教育的研究中,发现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即教育实习成绩优秀的实习生以及在教育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都有强烈而持久的从教意识和信念,他不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一个对教育工作没有兴趣的学生,一个没有从教心理准备的学生,是不会做好教育实习的。在这里,我们提出高师各科的学生要有从教事业心,就是说师范生应该看到从事教育对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盛以及中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从而使学科教育实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强烈的教育情感是高师实习生从教职业信念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师实习生在从教之前,学习了大量的中国历史、中国国情、民族文化、教育学知识,形成了丰厚的积累,从而转化为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表现在教育活动中是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是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并通过教学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操。

从教职业态度是高师实习生从教职业信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育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教师的职业态度应该是积极、热情而富于理想。积极是指教师积极的教育行为以及积极地评价学生两个方面。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不仅是教育的一种技巧,而更应该成为教育的一种观念。热情是指对学生充满热爱之情,热情是沟通教与学双方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桥梁。理想是指教师追求的价值目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发展、成长与进步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以上我们从强烈的教育情感和从教职业态度两个方面分析了从教职业信念的构成因素,这是实习生各种素质因素中具有主导性的因素,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实习生以师表的姿态将自己的道德、人格、情操、责任感及对教育的信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方向性的专业知识构成

一个专业既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工作,又是一种根植于知识的职业行为。对任何一个专业工作者来说,都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结构。从事教师职业也是如此。而知识结构及其程度,是从事专业工作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专门领域里的知识是能力表现的必要条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李·S·舒尔曼教授有一个鲜明的观点:“我们在大学里培养专业人员,因为我们强烈表明这些专业是‘有学问的’,并且学术知识对专业人员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的观点是:根植于理论、经验或规范的基础知识,是所有专业的中心。”[]在舒尔曼教授的观点中,一些“专业的中心 ”“最基本的前提”“必要条件”等提法,都表明知识对专业工作的重要。

形成一种教育力量,必然是系统性的知识构成,笔者曾经在《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异质同构》[4]一文中提出教育力结构这个概念,认为教育力结构是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一种知识与能力因素的最优组合,这种组合是建立在素质基础上,相关素质因素的积极整合,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实习生在教育实习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不是各种知识的叠加,而是具有方向性的专业知识结构。所谓方向性是指为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服务的指向。

方向性的知识结构中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本体性知识,另一部分是条件性知识。

(一)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指实习生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的知识,与教材有关的专业知识。以中文系实习生为例,应具备语文学科的语言与文学的知识。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覆盖教材内容的知识。中学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所编入的课文既有文学作品,又有语言基础知识。就选编的文学作品来说,既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又有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课文中还有一些议论文作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 (必修)语文》为例,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的规定,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语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教材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4个独立的部分。新教材编选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占课文总数40%以上,同时编选了占课文总数50%以上的现、当代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著作。另外高中选修课程也设计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由此可见,高中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分量是重的。

第二,教材的知识。教材并非仅仅是知识的构成,它体现出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实习生不仅需要有对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有对教材编写体例的理解,对教材编写所蕴含的教育理念的理解。

第三,课程的知识。即关于学科教育教学可以利用的资源方面的知识,如不同版本的教材、乡土教材、具有地域色彩的学科教育教学实物资料、多媒体学科课件等等。

(二)条件性知识

实习生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专业知识,即普通教育学、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方面的知识。可具体分解、融合为:(1)教育目的、规律、原则的知识,指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价值等方面的知识。(2)教学组织的知识,指有关教学的原则、原理、策略。(3)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指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发展特征的知识;(4)学生发展评估的知识,指遵循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予以积极评价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知识。关于对学生发展评估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新增加了关于“评估建议”的章节,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在评估建议的章节中,明确规定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评价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由此可见,现代教育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及对学生发展性的评价。

我们分析了实习生必须掌握的条件性知识,然后反观高师院校开设的教育类课程。现在高师院校对师范生虽然相应地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课程,只是在一般概念上解决了实习生所必需的基础性的教育专业知识,这显然是不能满足中学教育发展需要的。我们同时看到,高师学生对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缺乏内在的需要和动机。高师学生掌握充分的条件性知识,还应在课余时间选读一些教育经典著作。

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

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是在科学的教育理论下,基于对学科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通过学科教育实践不断创新,建立起来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它能为学科教育实践提供一种理性规范。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论述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时,提出语文教学“观念要改变,要认识现代社会对我们的需求。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教学,因为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该放在社会生活这样一个大环境当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是建立在对现代社会认识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认识现代社会,就不可能对培养目标有清醒的认识。我在教课的时候有八个字,‘教在今天,想到明天’,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培养人的,因此要以对明日建设者的要求来指导和确定今日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根据需求来工作,用明日的建设者是怎样的这个要求来促进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5]

先进的学科教育理念包括: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观;树立开放互动的教学观,构建积极、有效的对话课堂;树立正确合理的评价观,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确立终身学习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实习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对他们的教育实习和教育行为、态度有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实习学科课堂教学和实习班级管理的行为。实习生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才能使自己始终拥有新鲜的血液,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学科教学实践,才能使学科教学更合理,更高效。一定的教育理念决定着教育的面貌,这不论是在微观上还是在宏观的实践上,都是如此。

在新世纪的日历已经掀开,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如果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新的教育观念的极端重要性,或者说,我们还是带着陈旧的教育观念去教育21世纪的中学生的话,我们将是落后的、愚蠢的,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末,组织了一些有关教育问题的国际委员会,研究、思考21世纪的教育与学习。这些委员会对未来的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可供高层决策者作为教育革新和行动依据的建议,其中有许多建议是具有开创性的,视野广阔而深刻。特别是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一个里程碑的由埃德加·富尔任主席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以及对20世纪90年代世界教育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一系列的教育经典之作,阐述了一系列的精辟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对21世纪的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以及在职中学教师的发展尤其显得重要。在上述几部教育经典著作中,我认为以下几个著名观点对实习生来说,应该牢记于胸,指导实践的。

(1)把德育放在突出的地位,重新强调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教育的使命,“它需根据每个人的传统和信仰,在充分尊重多元化的情况下,促使每个人将其思想和精神境界提高到普遍行为模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自我的高度。”[6]

(2)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个体的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就是: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学会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学会做事,即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即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生存,以便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

(3)终身教育的观念。终身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关键所在,它超越了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传统区别,它与另外一个先进的概念——教育社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现在,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知识,谁也不能再希望在自己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能够满足一生的需要。作为高师院校的实习生,如果认为在中学、大学所学的知识能够满足毕业后从教工作的需要,那就大错特错了。

(4)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成为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笔者的理解,素质教育的精髓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1及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都鲜明地接受素质教育的主张。新课标中强调各学科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标中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强调重视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要鼓励学生有创见。

以上我们简略地阐述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几个方面,在信息化社会和国际化社会的趋势日益明显的条件下,实习生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一定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使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渗透在自己的教育实习各个环节中。

四、优化的教育教学技能

对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许多学者都有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一些优秀教师就教育教学能力而言,也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21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7]这反映了我国教育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新的认识。林崇德教授进一步分析了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的一般形态和特殊形态:教学监控能力的一般形态是指教师从教这种特定角色的一般性知觉、体验和调控能力,它是建立在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必要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的,是一种超越具体教学活动的,具有广泛概括性的整体性的知觉、体验和调节能力。而教学调控能力的特殊形态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反馈和调控的能力,它决定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具体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实习生作为准教师,在实习中有一定量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要求,他在走上教坛之前,应该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一种途径是知识内化的,一种途径是实践中得来的。我们并不要求实习生一定要具有完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走上实习的讲台,而是说实习生在学习的意识中,应该有关于教育教学能力因素的概念、发展目标,从而逐渐地形成,以至相对完备。一些高师院校在中学师资培养过程中,已充分地注重培养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并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和评价标准。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为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把职业行为能力进行分解,以模块集成训练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师生教师职业行为分解训练是将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向师范生身上迁移,建构作为师范生从事中学教育应知应会的职业行为训练体系。这一训练体系包括“教学基础行为训练”、“教学技术行为训练”、“教学组织行为训练”三个模块,14个单元。

教学基础行为训练:(1)非言语行为,内容包含:仪表、手势、表情、目光、聆听、移动。(2)直接语言行为,内容包含:基础口语、独白、对话、教育性语言、教学性语言。(3)间接语言行为,内容包含:基础字形、板书字、批改字。

教学技术行为训练:(1)教学设计。(2)导入。(3)讲解。(4)提问。(5)课堂时空管理。(6)媒体使用。(7)试卷编制。(8)教育诊断。

教师组织行为训练:(1)环境适应。(2)师生关系。(3)班级组织管理。

以上四个方面的素质要素,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结构,而这个结构是根据教育环境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高师院校学生个体的因素而有侧重,从而呈现出动态化的特征。另外,我们还要强调地指出,实习生的外在行为是可以训练的,并能用一定的评价体系控制的,但实习生的从教信念、职业理想、教育观念,则更充分地体现出实习生主体性的地位。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58.

[3][美]李·S·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编译.比较教育研究,1999(3):37.

[4]刘彩霞.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异质同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5]于漪.谈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0(2):22.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7]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47.

G40-012

A

2095-0683(2011)02-0156-04

2011-02-21

刘彩霞(1955- ),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校 文方

猜你喜欢
实习生素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