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的思考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2011-08-15 00:53:01程志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经管类师范学院院校

程志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长沙 410205)

地方高师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的思考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程志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长沙 410205)

地方高师院校举办经济管理类专业有良好的育人环境、齐全的基础学科为优势,也有基础薄弱、资源投入不足、边缘化倾向、企业文化氛围不浓、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劣势。针对师范院校特点,合理确定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形成有特色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营造适应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地方高师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高师院校;经济管类专业;人才培养

一、地方高师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背景

由于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为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机会,开始大规模地设置非师范的专业,招收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试图从以前单一的师范性教育转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提高学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的旺盛,生源充足,办学成本较低,各高师院校纷纷举办诸如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经济管理类专业。但是,从总体上看,高师院校办经济管理类专业仍处于“管理水平不高,建设力度不大,办学特色不鲜明”的状态,从学生刚升入学校的迷茫到学校教学过程的边缘化、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都已经严重影响高师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良性发展[1]。

二、地方高师院校举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优劣势分析

地方高师院校举办经管类专业具有诸如基础学科齐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形成的严谨求实的学风环境,有利于学生行为模式和思维风格的形成;深厚的人文思想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优势。同时也具有师资准备不足、实践环节薄弱、就业优势不明确、培养手段缺乏特色等明显的劣势[2]。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2000年从中专升为专科以来,各系部在考虑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举办了一些经济管理类的专科专业,如旅游系的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政治与管理系的商务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数理系的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等。但是这些专业分散在各系,限制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学校升本后,学校对院系进行了调整,成立经济管理系,将经济管理各专业归于一个系部来建设。经济管理系成立后,着手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开始申报本科专业,2010年,会计学、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11年市场营销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可以开始招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新升本的全国唯一的以小学教师培养为主的本科师范院校举办经济管理类专业,有和其他师范院校办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有共性也有个性。

学院举办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优良的育人环境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学院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湖湘文化的演练场,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中国师范教育的摇篮。湖湘文化、革命精神和师范品位成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传统和特色,并形成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和“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这些长期教育教学积淀而成的深厚人文底蕴和浓郁师德、师风环境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把这些优秀的品质与高尚的情操内化于大学生的人格结构之中。而优良的人品正是现代企业所看重的,也是现代经济管理人才必须的人文素质。另一方面,学院齐全的基础学科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起着基础性作用。学院作为师范院校其基础学科齐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避免单一学科院校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学生知识面狭窄的弊端。例如,学院有外语系、数理系、信息技术与工程系,在英语、数学、计算机课程的师资配备上有很强的优势,有利于经管类人才培养至少要过的英语关、数学关、计算机应用能力关等三关。再比如,学院有培养全科小学教师的传统和优势,文、史、地,以及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都很强,有利于提高学的生综合素质。

学院作为新升本的师范院校举办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具有明显的劣势。从学校内部来看,学院的师范专业虽然具有相当实力,但是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范院校的特点要求其办学资源主要还是投入师范类专业和基础性学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将更为边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视和投入都显不足。另外,学校的师范文化也与经济管理类专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有冲突的地方。从学校外部来看,由于学院发展非常快,社会对学院的发展状况了解不足,认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从而造成社会对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认可度不高。

三、地方高师院校办好经济管理类专业策略

(一)针对地方高师院校特点,合理确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一般本科院校都将自己的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企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然而,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各高校理解各有不同,实践型、社会型、创业型、复合型、分析型、决策型、执行型等都是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如何扬长避短,合理确定地方高师院校经济管人才培养的目标呢?

企业工作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工艺、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这是工程师要完成的任务;二是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开发技术与产品、如何组织生产、如何占领市场、如何获取最佳利润,这是经营管理者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可以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分为三个基本型和三个混合型。三个基本型是分析型、执行型与决策型;三个混合型是分析执行型、分析决策型和执行决策型。决策型、分析决策型和执行决策型都不能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于是,只剩下分析型、分析执行型和执行型三种[3]。如果我们仅仅培养没有分析问题能力的执行者,这不符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要求,单纯的分析型人才需求规模比较小,企业大量需要的是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即分析执行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将分析执行型经济管理人才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分析执行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闯英语关、数学模型关、分析框架关、专业技能关、综合素质关等五关,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和认知能力。而帮助学生过英语关、数学模型关、综合素质关正是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师范院校基础学科齐全的优势所在。同时,地方高师院校良好的图书馆和互联网设备、强大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师资、多样而丰富的社团组织和课外活动等也为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因此,地方高师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是面向企业培养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具有良好执行能力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这是切合市场需要和地方高师院校自身条件的选择。

(二)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形成具有地方高师院校特色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发挥基础学科师资水平较高的优势,聘请优秀的英语、数学、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写作等教师上课;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引进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派遣专业教师访学、深造,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聘请财经类院校名师讲学和兼职,请企业一线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的成功人士讲座,克服专业课师资相对不足的劣势。发挥理论教学师资优势,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学生掌握分析框架的能力;通过要求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实训基地,暑期、寒假选派年轻教师到公司、企业、有关经济单位进行岗位实训、挂职锻炼,打造双师型师资,克服师资实践能力不足的劣势。

第二,教学环节设置方面,发挥理论教学的优势,开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程,特别加强学生英语、数学和计算机的教学,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完善实验室、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取经管类知识,能引证分析基本的经济事实,探索运用掌握的经管类知识,利用基本的经济模型解决问题,能应用经管类理论和概念,拓宽所掌握知识写作经管类论文或者完成科研课题,能应用所学的经管类知识分析政府的经济政策或现实利益能把所获得的经管类理论、经济事实和资料、数据等转移并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克服实践环节教学方面的的劣势。

第三,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发挥地方高师院校课堂教学的优势,利用启发式、开放式、问题式、论文式、辩论式、质疑式及发现法、案例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展教学方式和手段,构建通畅的知识和技能有效传递渠道;通过构建以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岗位实训、实验室模拟为一体的多层次立体教学模式,开展专题讨论教学和组织实例分析或模拟设计,让学生个人和团队去分析、诊断和解决问题,用亲验性、启发性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克服地方高师院校课堂外教学不足的劣势。

第四,课外活动开展方面,发挥地方高师院校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艺术气质,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素质,在组织、策划、参与,甚至钻研的过程中启发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生的组织、策划、调研、实践、协调、合作等能力;通过组建会计协会、旅游协会、营销协会等经管类协会组织,在校内外组织开展与经管专业有关的课外活动,克服地方高师院校在经管课外活动方面不足的劣势。

(三)营造适应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地方高师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地方高师院校内部具有浓厚的师范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会对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人才烙上师范品位的印记,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劣势。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毕业后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比较慢,造成社会对地方高师院校的经济管理人才的认可度不高。作为经管专业的大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适应企业文化的能力和素质。因此,需要在经济管理系内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营造一种适应经管人才培养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一,在“软件”的建设上体现和融合企业文化的精神,让学生直接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他们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校标、校训、校旗、校歌、校服、校花(象征某种意义)、标准字体(中英文、数字等)、标准色彩以及有特色的建筑设计、画册、贺卡、信封及其他纪念品;校园专业技能文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等。第二,加强“硬件”建设,要建立学生实验实训场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要布置一些实习实训的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生产管理规定,岗位职责,操作标准等,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编制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注重在课堂教学和业务研讨中融进一定比例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和承担实际的课程教学任务;要多培养“双师型”的教师,要有计划地、深层次地融入企业的管理层和专业技术层。地方高师院校经济管理系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不断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

[1]黄闯,乔成邦.地方高师院校非师专业良性发展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徐宏峰.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3).

[3]李红革,杨继平,向国成.经管类本科专业分析执行型人才培养定位的理论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3,(2).

Reflectionson thePrincipleConstruction ofEconomicsand Management Major in LocalNormalCollegesand Universities:Taking Hunan First NormalUniversityasan Example

CHENG Zhi-yu
(Economics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Economicsand management majors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complete elementary subject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weak foundation,deficient resources,marginalization trend,thin enterprise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low recognition of the society.We should set up reasonable cultivation target and form featured cultivation mode with our advantages.We should also form the enterprise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social recognition.

normal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economicsand management major;talent cultivation

G652.0

A

1674-831X(2011)02-0038-03

2010-08-0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改课题(XYS09J11)

程志宇(1973-),男,湖南湘潭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经管类师范学院院校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大众文艺(2022年21期)2022-11-16 14:49:06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福建轻纺(2022年4期)2022-06-01 06:26:16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洛阳师范学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4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中国报道(2014年5期)2014-01-31 04:48:14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