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2011-08-15 00:52季丹丹郝乐祥
关键词:危机体系心理

季丹丹,郝乐祥

(沈阳化工大学 社会科学系,辽宁 沈阳11014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季丹丹,郝乐祥

(沈阳化工大学 社会科学系,辽宁 沈阳110142)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是危机干预工作的基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构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至关重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成长成才的需要以及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现状,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后干预体系,力求使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挫折与压力的挑战。面对压力,一些相对脆弱的大学生容易陷入心理危机,出现过激行为。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因为得不到恰当有效的处理而最终走向极端化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不仅危及当事人的健康及生命,而且会影响到家庭、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迫在眉睫。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还处在探索阶段,心理危机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进程、理论研究成果的深度与应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建立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势在必行。

一、心理危机和危机干预概述

危机(crisis)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心理危机则是强调危机事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巨大冲击。心理危机干预研究鼻祖G.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1]心理危机通常由一定的负面事件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典型特征:突发性、紧急性、痛苦性、无助性和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心理危机干预则是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心理干预。它能帮助个体化解危机,告知其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应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恢复正常的适应水平,防止或减轻未来心理创伤的影响。[2]危机干预的最终目的是危机损害最小化,个人成长、人格完善最大化。一些学者认为,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时的、急性的处理。但事实上,危机干预并不仅仅是短期的一种处理,而应该关注到危机发生前、中、后各个阶段的处理。[3]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必要性

(一)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客观需要

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大学阶段是人生从生理成熟走向心理成熟,继而跨入社会的重要阶段。[4]这一阶段的个体生理发育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他们因生理发育成熟而带来的成人感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像成人一样独立、周密的处理问题,同时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和社会成熟的滞后使他们内心时刻体验着理想期望与现实结果的落差带来的强烈挫折感;他们的自我意识还在形成过程中,对自身有不确定感,因而敏感、脆弱,急于通过他人的认同来帮助架构对自我的认同,因此对周围人的评价异乎寻常的关注和在意,甚至不自觉的放大,听到他人对自己某一方面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就倾向于上升到对自身的全部肯定或否定;他们时而情绪高涨,热情洋溢,时而消极低沉,孤独压抑,情绪波动频繁而激烈,自控能力薄弱;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但又不愿主动开放心扉,他们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因而对人不信任,甚至不满。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适应力不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的还会引发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导致辍学,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因此,构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迫在眉睫。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与诸多社会人一样,已经进入了情绪重负的时代。这种情绪重负往往给大学生们造成焦虑、苦闷、心情不畅、心身疾病或精神疾病等心理危象的产生。一方面,各种新旧思想的冲突,价值观念的演变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等,必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和冲击。对于知识比较丰富、思想比较敏锐的大学生来说,更可能强烈感受到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加剧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激化。大学生们为了能在将来的求职中胜出,不得不在各方面增加自己的筹码,如近年盛行的出国热、考证热、考研热、考博热等充分反映了这种心态。在这种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们带着高中阶段压抑而未经处理的心理情结开始大学生活,开始从原来单一的应试学习任务向多元的发展任务转变;由原来的一切由老师、家长安排好学习任务向大学阶段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的转变;由原来纯粹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过渡。这一系列的转变加上竞争的压力,使大学生们承受的压力空前沉重。若不能及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就会有损个体的身心健康,导致心身疾病,甚至出现自杀和过激等不适行为。因此,个体成长成才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干预工作。

(三)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改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状的需要

心理危机干预在国外已进行了三四十年,研究系统而成熟,比较而言,我国对心理危机的研究起步较晚,心理干预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探索都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已经受到关注,自2004年2月扬州大学、2004年10月武汉大学相继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来,沿海及内地的一些重点高校已开始尝试性地展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几方面的不足: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虽然有了,但不太健全;其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在心理危机干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第三,危机干预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这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形成巨大的落差。因此,无论出于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考虑,还是基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尽快建立规范、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应包括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心理危机应急处置体系和心理危机后干预体系。

(一)构建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体系

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建构对危机干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本身就是最成功的干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网络预防体系。

1.开设心理危机干预教育系列课程

开设系统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教育系列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危机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让他们了解自身心理的发展变化规律,在面对问题时能适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2.大力开展有益于提高心理危机应对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支持学生的自我教育。组建学生心理教育社团,创办心理教育的校内刊物,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传,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强化自我教育,解决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

(二)构建心理危机干预预警体系

危机预警体系是一种从根本上预防心理危机恶性事件发生的超前危机管理体系。预警系统通过对预警对象、范围、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危机突发和意外发生。

1.定期开展全面心理普查

心理危机多是逐步形成的,有其内在的心理根源。开展心理普查和心理测量,发现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与援助。目前很多高校心理普查只针对大一新生,其实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应该定期参加心理普测,至少每年一次。频率越高的心理调查越能够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有效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2.建立心理联络员制度

把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落实到班级是发挥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作用的关键。心理危机的征兆大多是由同学、班主任、辅导员发现的,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他们进行预防心理危机的教育。当发现有学生出现心理危机预兆时,心理联络员能识别并及时向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机构报告。

3.建立系统的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心理危机干预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形成可靠的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以便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学校应根据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机制,设计并形成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数,以学生入学、恋爱、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在心理危机形成中所占的比例来确定预警级别,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利用计算机网络形成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电子档案,以求提高心理干预的效能。

(三)构建心理危机应急处置体系

心理危机干预需要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危机当事人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恢复其自控能力并保持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为此就必须建立危机应急处置系统,从而保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

1.启动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指来自于父母、亲人、同学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也包括一些实质的援助行动。学生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社会支持具有价值增进、陪伴支持、情感支持等功能,这对处于危机期的人具有重要作用。

2.实施危机干预六步法

明确问题,从受害者角度确定危机问题;保证受害者安全,把受害者对自己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降低到最小;强调与受害者进行沟通交流,积极无条件地接纳受害者;提出并验证应对危机的变通方式,帮助受害者了解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与受害者共同制订行动计划以克服其情绪失衡状态;获得承诺,使受害者能够坚持实施为其制定的危机干预方案。

3.建立对重度心理危机学生的转介机制

由于心理危机干预在高校还是新事物,有成效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度欠缺,因此,遇到高校自身不能处理的危机发生时,及时转介到经验丰富的相关机构不失为对当事人的最有效帮助。

(四)构建心理危机后干预支持系统

通过对危机当事人进行危机干预,一般会产生三种结果:一是心理平衡,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二是留下永久性的心理创伤;三是暂时实现了平衡,但随时可能会反弹或爆发。 所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连续性、长期性的工作,特别是第二、三种情况,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强化干预效果。后干预不仅是对干预效果的强化和保证,也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需要。后干预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也包括一些实质的救助行动等。通过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一方面可以掐灭导致学生产生过激行为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可以在必要时,对处在心理危机期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监护和阻控措施。

(注:本文系沈阳化工大学2009年度教学基金资助项目“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及其创新建设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09A028)

[1]Lazear,E.Entrepreneurship[R].NBER Working Paper 9109,2002.

[2]Everly,G.S.,Flannery,R.B.,Mitchell,J.T..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A review of literature [J].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A Review Journal,2000.(5),23-40.

[3]卢勤.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0,(9):110-112.

[4]张海涛,苏苓.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55-56.

猜你喜欢
危机体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