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春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理论园地】
中国参政党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吴艳春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参政党科学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我国政党建设总格局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存续和发展,关系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参政党实现科学发展,其路径选择应立足参政党自身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针对参政党自身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准参政党思想、组织、制度及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同时,进一步发挥中共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中的领导作用,为参政党实现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政党;科学发展;参政党建设;政党政治;政党制度
参政党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建设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以及政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国特色参政党的科学发展,是参政党立足我国国情、立足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立足我国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实际,着眼于世界政党发展的趋势、着眼于参政党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使命,提出的参政党建设的新的课题,体现了参政党发展建设的时代要求。
参政党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类型,其建设在我国政治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1.参政党的科学发展是与执政党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宪法明确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政党政治的变革潮流、我国经济社会的剧烈转型和阶级阶层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伴生出的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涉及面之广、解决难度之大、要求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我国各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具有毋庸置疑的合法性。现阶段,参政党已经成为我国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但是,面对执政的中共的与时俱进,作为与中共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参政党怎样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怎样与执政党保持同步、共同发展,怎样在新的时代续写新的辉煌,是新世纪新阶段形势发展对参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长期性的根本要求。参政党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提高组织协调、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合作共事能力,才能使自身的发展与执政党保持同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2.参政党的科学发展是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也是新时期我国发展民主政治、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政党建设是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就必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参政党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客观要求参政党建设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从本质上说,加强参政党建设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参政党只有立足科学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拓宽不同利益群体表达自己政治愿望和利益的有效渠道,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级、阶层、团体以及普通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广泛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才能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政党功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上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3.参政党的科学发展是实现参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参政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从国际形势看,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停止过,国际政治领域里的斗争错综复杂,这对参政党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内形势看,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提出的三大历史任务,也是参政党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和历史课题。新的历史任务和历史课题,不仅为参政党发挥优势、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参政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的社会阶级、阶层也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这些变化反映到参政党的社会基础、组织结构、成员的思想价值和观念等方面,使参政党的建设状况出现了与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不太适应、与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不太适应、与参政党地位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不太适应的问题,对参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与中共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只有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参政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才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参政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诋毁,有效应对国内存在的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种种疑虑,其探索和实践也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世界政党政治的贡献。
在我国政治生态下,参政党要加强自身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执政党的推动作用和参政党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只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两方面作用都能够充分发挥,参政党的建设才能搞好。
1.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主体作用,找准发展建设的着力点,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参政党建设,实现参政党的科学发展,就是要从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履职能力、运作机制、组织结构、组织功能等方面向着更好、更理想的目标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第一,思想建设的路径:强化参政党意识。参政党的思想建设应针对参政党新一代成员已经成为主体的实际,从新一代成员的思想特点出发,突出抓好参政党意识的培养和塑造,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思想建设的深入。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和培训,围绕加强参政党成员的参政党意识,引导成员正确认识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自身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定位,深入理解我国政党政治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增强其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协助共产党执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积极履行好肩负的职责,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二是要探索和建立思想教育工作的常抓常新的长效机制和入脑入心的有效形式,发挥参政党人才荟萃的优势,从简单的说教向寓教于乐、寓教于艺转变。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各种传媒手段,创新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三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引导成员将理论学习与推动实际工作相结合。
第二,组织建设的路径:激发组织活力和凝聚力。激励参政党组织活力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推进。一是做好组织发展和管理工作,推动参政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在组织发展中除了继续坚持严把新成员的“入口”关外,还要针对一些基层组织存在的组织涣散、活力不强等问题,敞开“出口”,对于常年不参加组织活动的,应加强教育,仍不改的,应规定时间让本人请辞;流动在外多年联系不上的,应视为自动脱党;对于违法乱纪的应予以开除。只有“入口”、“出口”都畅通,才能使参政党保持政党组织的纪律性、进步性,使组织充满活力。组织发展中还要重点处理好趋同与特色的关系。要在保留界别的代表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有目的地重点发展短缺的专业人才,保证队伍有较全面的专业化、系列化人才,为参政党在履行职能中形成自己的“主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要激活参政党基层组织的活力。要重点解决参政党基层组织“软、散”的问题,选配好能力较强、热心党派工作的基层领导,建立精干得力的基层委员会,培养一批热心基层工作、有奉献精神的骨干队伍。参政党的基层组织还要积极主动争取中共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围绕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三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广渠道、多类型地拓展锻炼途径,对不同层次的后备干部进行不同侧重的锻炼。对掌握的重点对象应进行“补台阶资历、补工作阅历、补领导经验”的“三补”工作。要按照培养使用的方向,把素质好、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党派干部放到基层单位或有一定台阶的领导岗位上压担子,使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四是机关建设要注重绩效管理,突出效率优先的原则,通过有效的激励,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要关心机关干部的工作、成长,千方百计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条件,激发他们投身参政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要加强和改进参政党的作风建设,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当前突出要加强参政党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这也是当前参政党成员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切实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通过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提升整体合力。
第三,制度建设的路径: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的时代任务,要求参政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由制度要素建设向制度体系建设的转变,以增强制度对工作覆盖的广度和规范的力度。当前参政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各项制度要素没有有机地衔接起来,运行不畅,导致有的制度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参政党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应对现有制度全面审视,及时补充尚未建立的规章制度。二是与时俱进,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修改完善已有的缺乏操作性的制度。三是加强程序化建设,使制度更具执行力。四是建立成员遵章守制的激励机制,形成自觉执行制度的长效机制。
第四,能力建设的路径:培养高素质参政党人才队伍。参政党的能力建设应该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要科学规划、优化配置,以培养高素质参政党人才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第一,参政党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参政议政人才,通过制定科学标准,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拔制度和程序,将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人才吸纳到参政党中来,保证参政议政队伍有较全面的专业化、系列化人才。第二,建立健全阶梯式参政议政骨干团队,着重加强专家学者和参政议政代表性人士两支人才队伍建设。这些优秀的旗帜性人物,能极大地增强参政党组织的感召力,有效提升参政党的品质和参政议政能力,这也是保证参政党事业兴旺发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第三,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训制度,加强人才的培养。第四,精心搭建锻炼平台,拓宽推荐使用渠道,加大参政党优秀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实职安排、特约人员安排等的力度,使他们经受锻炼,不断增强履职能力。第五,引入人人平等、有进有出的人才队伍竞争机制,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2.进一步发挥执政党的推动作用,为参政党的发展建设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参政党建设的关键在于参政党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但也离不开中共的支持、帮助和引导。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参政党搞好自身建设,实现科学发展,中共负有非常重要的政治责任。
第一,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支持、帮助参政党加强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中共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我国实行多党合作的意义和多党合作的必要性,积极支持、帮助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参政党作为一种政党组织的存在,不同于一般的群团和自治组织,是协助中共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夯实执政根基、取得民众认同的有效途径,更是检验中共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一面镜子。在中共的领导下,使参政党能够独立自主地行使宪法和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各种权利,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执政党,在保持政治方向一致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参政党的自主权,放手让参政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处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应当为参政党发挥作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第二,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为参政党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执政党要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不断丰富和发展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不断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在共产党内部加强民主意识、民主程序、民主行为的教育和训练,使广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逐步形成、自觉养成接受民主监督的习惯和传统。这些民主的大环境建设,对参政党发挥作用有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民主党派也只有加入到民主的大环境中,才能对中国的政治进程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第三,加强党际间的党建经验交流,为参政党的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党建经验。执政党和参政党作为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在党的建设方面有着同一性。中共作为有着丰富党建经验的执政党,可以而且有责任以自己的党建成果和经验对参政党加以引导和示范。应在建设方向上进行指引,在建设内容上进行指导,在建设经验上进行示范,在建设方法上进行引导,使参政党的建设能够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
第四,采取切实措施,完善相关内容,推动参政党的建设和发展。一是要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为参政党科学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用刚性的制度法规给予参政党与其地位相符的权利保障,参政党履行职能才能落到实处。二是推动参政党的实质性政治参与。目前,参政党履行职能缺少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尤其是在扩大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等方面还缺少实质性的保障,导致有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流于形式。应继续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和规范化的实施细则,给参政党扩大知情权、切实履行好职能以制度保证。
[责任编辑袁树平 ]
D613
A
1009-6981(2011)01-0015-04
2010-11-25
吴艳春,女,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副主编,教授,主要从事政党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