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的基本设计与可持续设计

2011-08-15 00:46:05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城市道路道路

叶 黎

(深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1 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 道路特色设计

街道规划设计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并突出特色,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塑造城市形象应利用好城市的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这样既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

反映功能特色,城市道路设计要反映交通性、生活性及游览性等各种功能。

3 道路横断面设计

3.1 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形式

(1)一幅路是所在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可以采用划分中央车道,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还可以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由于其造价较低组织方便,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

(2)两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墙、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它可以采用划分快慢车道或不划线两种方式组织交通,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近年来随着自行车流量的逐年减少和机动车流量的迅速增加,机非混行的影响已很微弱,取消了自行车道(即不划线方式)的两幅路将逐渐成为城市采用为广泛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3)三幅路是在道路两侧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随着自行车的减少与消亡,其原本机非互不影响的最大优势已成为过去,而且其利用分隔带单独建设的自行车道对道路用地的资源浪费和机动车道的拓宽处理方式也成为道路横断面改造的首要问题。

(4)四幅路是在三幅路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但与三幅路的原因相同,四幅路不再适合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最终将被两幅路所取代。

3.2 按照城市道路功能对其分类

(1)商业性道路设计特点,道路两侧商业发达,或间隔拥有多处大型的购物和娱乐场所,对道路的通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商业性道路应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考虑人群的安全、购物环境及交通目的,机动车道不应太多,一般为双向四车道,需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并与车站结合开辟行人过街横道,同时人车之间应有较宽隔离,自行车也应与人群隔离,减少干扰,此类道路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2)道路以行人的休闲、休憩和布置绿化为主,人行道要求较宽,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与人行区域结合布置,两侧应结合自然条件对称或非对称布置:车行道应与行人之间有较宽隔离,可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保留自行车同时对其行驶区域给予一定限制。此类道路一般采用两幅路布置形式。

3.3 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原则

(1)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行人、机动化与非机动化车辆尽量分离,加强三者的安全性,提高行车的速度减少三者之间的互相干扰;

(3)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避免管线、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机互干扰;

(4)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物取得和谐;

(5)基于考虑蓬勃发展的小汽车工业,在保证小汽车行驶的同时,提倡公交优先,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公交专用道及港湾工车站;

(6)中央分隔带的设置一般应满足自行车过马路最小安全等待宽度,在主次干道上要考虑路口进口道左转拓宽需要;在部分主干道要考虑车辆中间调头需要;支路要考虑机非混行以及路边停车的需要;

(7)增加道路绿化率,合理布置绿化带,道路绿化率应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引起驾驶者的注意减速行驶,也使生活性的道路更富趣味;

(8)通过在交叉口设置斜路障,路端上设置通行路障来限制车辆的转弯和前行;

(9)在居住区人口或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传达限速和禁转和前行。

3.4 道路设施设计方面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设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活动起来都能体会到。

4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面

4.1 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设施要以为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护栏、候车廊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应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

4.2 生活性街道

将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或锯齿形,迫使进入的车辆降低车速,也使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曲线形道路对居民而言,其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丰富。

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产生不易进入的氛围,以减少不必要车辆的驶入;同时,道路上种植的树木改善了道路景观,美化了居住区的环境。

5 可持续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点

5.1 城市道路的可持续的特点

(1)持续性。指整个道路系统长久维持某种理想状态,保持其原有系统结构和运行机能在某种健康状态,大致包括道路结构持续性、生态持续性、经济效益持续性、社会效益持续性等4部分。

(2)持续发展。指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有效使用资源,即道路的建设力求能做到资源节约,同时又能有效保护至少不破坏原有环境。

(3)持续利用。指道路的建设以及维护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即使用可得重复利用的原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以达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5.2 设计要点

(1)设计要点介绍

基于对可持续的认识,参考已有道路的设计经验,结合目前道路设计的实际水平,提出中国可遵循的可持续设计要点,共有以下5个方面。

(2)降低能源消耗。其考虑要点主要包括方便非机动化行驶;提高人货运输效率;使用低维修养护的材料3个方面。

(3)设置消防车道。明确的消防车道利于消防车在火灾发生时快速进入,而平时则可做普通车道使用。

(4)自行车专用过街通道,将行人与自行车过街分离,支持非机动化行驶,规范交通秩序,利用安全。

6 发展应用现状和前景

6.1 现状

目前,中国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尚在不断转变和发展之中,可持续设计理念并未在中国推广,但是,在过去城市道路建设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近年来中国的城市道路设计思维有了很大的转变,一些可持续设计的尝试正在推进,道路设计模式正由传统的技术主义模式向城市主义模式转变,但总的来说,并未有非常全面和综合的考虑,很多措施并未形成规范以强制实施,城市道路的设计尚且存在很多随意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6.2 取得的成果

(1)提倡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提高了人作为道路使用者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道路设计的文化、环境、艺术、生活等方面的要求。

(2)提倡人性化设计。更加注重完善道路设施,道路设计不仅考虑正常人的要求,还考虑了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注重障碍设计。

(3)注重道路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推行步行优先、公交优先、多种交通方式共存的道路交通模式,人车分离、二次过街、合理限制车速以及在特殊地段考虑人车共享。

(4)注重景观环境的科学营造。注重人造景观的协调和自然。

6.3 存在的不足

(1)设计中对能源和材料的节约考虑不够,道路建设消耗的资源依旧过大。

(2)道路设计未能很好地做到原始环境的保护,对原始环境破坏较大。

(3)没有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建设思维尚受初期经济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7 结束语

可持续性城市道路设计理念是近年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倡导的新型道路设计理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采用和推广的时机和条件,笔者介绍了国外目前所提倡的可持续设计的理念、措施和目前中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1] 潘运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2008,(5).

[2] 黄旭华.城市道路设计的新思考[J].广东科技,2008,(12).

[3] 孙贵安.论道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J].中外公路,2002,(3).

[4] 叶伟华.浅论现代城市道路设计应考虑的几个方面[J].四川建材,2008,(1).

[5] 戴忠华.坚持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中外公路,2003,(4).

[6] 马青,吕正华,赵明.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7] 李朝阳,周溪召.试论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9,(4).

[8] 徐志强,李梅.试析宜居城市道路设计模式的转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3).

[9] 孙志东,张建军,粟荣宇.公交优先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交通科技,2003,(4).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城市道路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0
道听途说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50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 06:30:00
某码头大件运输道路设计浅析
工程与建设(2019年5期)2020-01-19 06:22:34
基于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研究
中华建设(2019年4期)2019-07-10 11:51:00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轨道交通疏解道路设计研究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