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
(衡水市道路开发中心)
河北省已建成的平原区高速公路大都是平均填土高度3m以上。影响路基填土高度的原因很多,河北省平原区影响路基填土高度主要是农用通道、桥涵和交叉工程。平原区的村庄很密,需建许多农用通道,而农用通道多是影响原有高速公路填土高度的主要原因。
另外,水文条件也是影响路基高度的重要因素,要满足规范要求。《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在路基高度设计时宜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应采取技术措施。河北省平原区地处华北大平原,由于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华北平原形成大漏斗的水文条件,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一般都在10m以下。所以说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已不存在,即使到了雨季,遇到暴雨排水不畅引起积水后,对路基造成一定侵害,但积水会很快排除或渗入深层,不影响冬季和春融时路基的干湿类型。
关于通道的净高问题,《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人行通道大于2.2m,兽力车和拖拉机通道大于2.7m,汽车通道大于3.2m。这样地面以上应是4m和3m,再根据桥梁和交叉工程的高度使整个路基仍处于高路基的状态。
综合分析以上情况,权衡利弊,可以把路基尽量降低到2.0m左右,通道可以从地面下降1~2m,在通道的两侧设蓄水池,保证了降雨时通道的排水,满足农民过路的要求。汽车通道还可在低路基处修建跨线桥,满足大型联合收割机和汽车通行的要求。下挖的通道也可以在两头搭建钢筋混凝土的遮棚,防止雨水进入通道。这是低填方路基的可行性。
(1)公路永久占地面积减少、路基土方减少、取土坑临时占地减少、工程造价降低。
(2)填土高度降低后、工后沉降量减小、提高了行车舒适性。
(3)低填缓坡使高速公路与地貌自然融合;形成多样的上跨建筑物,在平原地区增加了景观效果,改善视觉单调性。
(4)路基较低利于将来其他规划交叉构造物的跨越。
路面早期破损、桥头跳车和路基不均匀沉降已成为我国高速公路较为突出的“三大质量通病”,在高路基路段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因为高路基自重大,对地基产生较大的压力,使地基产生较大的变形;同时高路基压实层次多,产生质量缺陷的因素增多,工后沉降量一般较大,易造成路基沉陷、路面下沉、路面开裂和桥头跳车等病害。
如果路基平均高度增加1m,边坡按1∶1.5考虑,取土坑取土深度按1.5m,则每公里四车道高速公路需多征用永久用地3000m2,临时用地约26668m2。由于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平原地区地下水普遍较高,路基取土深度有限,同时软土和不良土质分布广泛,平原地区大量的取土用地易引起水土流失,减少耕地,破坏地表植被。
由于天然地基土的路基较低,路床不能得到充分压实,很难达到要求的承载力。在雨季施工时难度较大,故在低路基施工中应注重施工组织设计。采用低路基方案,横向通道设置困难。沿线乡镇一般都要求设置下穿通道,当工程无法满足地方要求,协调难度增大。对于一些通道下挖处理方法,要妥善处理好排水问题。
平原区村庄密集,土地少,土质肥沃,农民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势必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困难。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必修无疑的,如何少占耕地是决策者应该考虑的重要事宜。低路基在满足高速公路各项要求的情况下是少占耕地的最好办法。高速公路的占地宽度一般都在60~80m,而平均填土高度在2m左右的低路基,在双向四车道标准27m宽路基时,总占地宽约为45m,(路基全宽33m,两边各2m植树平台,3m边沟,1m护网)每公里少占耕地22.5~52.5亩(1亩=666.7m2),如果公路经过耕地特别缺少的路段,还可以把3m的中间分隔带改为钢筋混凝土挡墙隔离,还可以节约一定数量的耕地。
高填方路基要经过土方分层填筑与碾压。碾压不当造成密实度的不均匀引起不均匀下沉;高填方路基由于本身的自重加大了,地基的沉降也加大了,这些沉降的不均匀性概率很高,容易引起路面的裂缝、沉陷等早期破坏。而2m左右的低路基一般路段填土只有1m多,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概率很低,并能达到路面要求的密实、均匀、稳定的要求。
2m高的填方路基平均土方4.6万m3/km,而高路基平均土方量12.6万m3/km,每公里减少8万m2。
按照《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规定,不少路段可以免设防撞护栏。
高速公路对当地的地貌、气候、生态都有一定的影响,路基越高影响越大,低路基相对来说影响较小。高路基的大量取土破坏地貌较严重,汽车的噪声、废气对两侧的村庄影响较大。而低路基,取土较少,一旦两侧的乔木长成大树后,废气和噪声也大大减少。
低路基占用耕地较少,拆迁减少,便于做好沿途群众的工作。土方量的减少,不仅加快了工程进度,同时减少了筹资的难度,提前竣工通车进入收费期,给公路本身和社会都带来可观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