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音乐系 刘 颖 孙炜博
高校钢琴演奏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改革
——以郑州大学音乐系为例
郑州大学音乐系 刘 颖 孙炜博
钢琴演奏课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对钢琴演奏课进行系统地分析极其重要。本文,笔者以郑州大学音乐系为例,对高校钢琴演奏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改革展开探讨。
钢琴演奏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精进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视野,培养适应社会各阶层需要的钢琴人才。具体来说。钢琴演奏课程的设计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体现高校以及钢琴演奏学科的演奏实践要求及教学应用的发展方向。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社会对钢琴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课程设计应符合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
3.要体现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为核心,重视教师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通过校内外的演出交流以及各类专业比赛,创造课程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在钢琴演奏的教学与实践领地里培养高素质、能够满足不同社会需要的人才,为钢琴演奏、教学及社会音乐发展作出贡献。
针对钢琴演奏课程设计的特色,在教学设计上,郑州大学音乐系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系统学习与重点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系统掌握至少6种以上的风格和流派,必须同时学习独奏、伴奏和重奏3种演奏方式,学生在三年级时可以选择某种演奏方式做重点学习,四年级时可以根据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某种演奏方式进行专项研究。教师必须在一对一的小课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引导,另外,还需加入丰富的理论课程和大师班学习以开拓学生的研究视野,夯实基础,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系统地掌握钢琴文献,更加全面地掌握钢琴知识和技能。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郑州大学音乐系对钢琴演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使用新的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习实践机会。
1.教学内容。
(1)在教学内容改革中,郑州大学音乐系教研组根据社会对钢琴专业的要求,注重经典与现代的结合,对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曲目内容进行精选,在保持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对艺术风格及曲目种类进行了全面拓宽,更多地融入了20世纪的音乐作品。这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2)新教学大纲在重视独奏能力培养的传统钢琴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项重奏及合奏的学习要求。郑州大学音乐系教研组针对一、二年级开设了伴奏课程,三年级开设了双钢琴及重奏课,由受过专业训练及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师授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最终建立起完善的知识平台提供了重要保证。在钢琴演奏专业增加完整的重奏伴奏课,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钢琴教学中都处于领先水平。
(3)在教材上,钢琴演奏课程采用了近代和当代经典的钢琴艺术作品,理论丰富。任何一套完整的钢琴作品,都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技术和艺术要求,因此,学生学习的选择面非常宽。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挑选作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比如,进行技巧训练的曲子,既有“新约圣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又有“旧约圣经”(《十二平均律》);既有20世纪的经典名作,又有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世之作。
2.教学方法改革。郑州大学音乐系钢琴演奏课程的课堂教学多数是一对一或小班教学,能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原则。在授课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录像、书籍、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积极运用前馈和反馈理论,调控教学手段与方法,诱导学生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演奏动作,减少教学过程中对作品理解错误的概率,运用启发法、探究法和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技能学习的教学中,教师注重举一反三,比如,通过一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讲授,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掌握和理解贝多芬其他奏鸣曲的演奏原理。另外,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答疑、网上资源查询、在线讨论和检查课堂笔记等形式,强化学生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钢琴演奏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为目的。对于钢琴演奏,教学改革强调以演奏技巧为基础,多途径、多形式演奏与艺术修养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用重奏课、伴奏课和双钢琴课等多形式的钢琴组合,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
(1)钢琴演奏课。采用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形式,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具体、细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手指技术练习和艺术作品处理。该课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钢琴伴奏课。采用学生为其他乐器伴奏,教师进行分组指导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该课程通过了解其他乐器的性能,对本专业的学习起到了积极启发作用。
(3)钢琴重奏课。学生与其他乐器自由组合成重奏组,教师进行分组指导。该课程能够使学生更充实地掌握艺术作品,尤其在艺术合作、音色、呼吸等艺术表现方面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4)双钢琴课。任何两位钢琴专业学生自由组合,教师进行分组指导。该课程能够使学生对钢琴表演有更全面的认识。
(5)艺术实践课。所有钢琴专业学生每周必须参加1小时的观摩会,观摩曲目多种多样,会后有监场教师进行评述。通过参加观摩会能够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曲目学习量,还能参考除自己的主科教师以外的其他教师的建议。
(6)课外艺术实践。观看其他演奏家的录像,观看优秀的现场音乐会。鼓励学生不定期参加国内外各种音乐会、钢琴大师班、音乐节及钢琴比赛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演奏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实践课程,课程的重点是演奏实践学习,积极拓展课内外的艺术实践机会,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了全面加强音乐系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郑州大学音乐系每周举办1次演奏会,每周为学生提供1小时上台演奏的机会,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出席,有老师监场,并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点评,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不同背景和风格的老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点评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老师那里吸收到大量专业技术知识。另外,郑州大学音乐系每个学期还开展丰富多彩的专家讲座、专家演奏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观摩机会。
4.课程考核改革。在考核方式上,郑州大学音乐系以演奏、理论作为考核内容。
(1)在演奏考核上,既重视质的考核,又有对量的要求。对独奏的考核,要求学生演奏技能(质)相对纯熟,演奏内容要涵盖钢琴艺术所有重要风格流派(量)的作品。比如,规定学生在4个年级的7次考试中必须涵盖不同风格的不同作品,在毕业考试中必须演奏50分钟的3种不同时期的作品。每次考核对学生的演奏技术、乐感、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把握以及考试曲目的风格难度均有全面细致的要求。对室内乐的考核,重视学生的专业合作能力、音乐视野以及对大型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伴奏考试必须涵盖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每学期伴奏考试不得少于两种不同的器乐伴奏或声乐伴奏。重奏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管弦乐、民乐及声乐的不同要求。双钢琴考试要求学生演奏12分钟的曲目,对乐理和曲式等理论有更高的要求,主要考核学生对大型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
(2)理论课程考核,全面考察学生的钢琴理论知识。理论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综上,可以说,郑州大学音乐系通过4年套餐式的课程训练,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钢琴理论,逐渐成为具备一定演奏能力的准钢琴家;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增加20世纪的音乐作品,以及伴奏重奏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技能,适应社会需要;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水平,在音乐会和国内外比赛中有突出表现,得到社会好评;大师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的改革,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了钢琴演奏的技巧与理论,专业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