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王向青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发展趋势
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王向青
会计核算基础,通行的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前者多被行政事业单位采用,后者是目前我国企业界全面执行的用于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
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货币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方法。其优点是会计核算程序比较简单,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用考虑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问题,期末不需要调整账目,核算方法简便、直观,易于理解。其缺点是不能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难以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也无法向决策者提供过去发生的现金收付事项和即将发生的现金收付事项及其相关财务信息。
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方法。其优点是能够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能够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过去发生的现金收付事项和即将发生的现金收付信息。其缺点是不仅会计核算繁琐,而且必须重视风险防范,执行坏账损失与跌价等准备金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16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业务一般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及辅助业务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财务收支。然而,当前,在事业单位也确实存在着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两项财务活动,会计核算如果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就难免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够全面,并缺乏可比性。事业单位采取收付实现制,虽然能客观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但由于将本期的全部现金收入作为本期的收入,将本期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本期费用,会将一些分属其他会计期间的业务收入和成本费用支出确认为本期收入和支出,而无法正确真实地揭示事业单位的绩效与成本费用,并导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差。
2.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样一来,在报表上就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会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越来越相背离。而且,按原值反映,将导致资产总额虚增。另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审批程序滞后,也造成许多固定资产实际已经淘汰,但仍然在账面上反映,虚增了资产总值。
3.影响事业单位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对于政府采购货物或劳务收支入账时间,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是在收到货物时记账,还是在支付货款时记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确认。一旦采购合同的两个时点间隔很长,出现跨年度收付款,就会造成会计账实不符。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的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离,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公共工程,物资采购和货款支付间隔跨年度是常有的事情,这样,会计处理上就会出现严重的账实不符。特别是有些企业要求先开发票,后付款,两个时点往往要跨月甚至跨年度,这又造成票据与账簿不符。
1.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正确计量事业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目前,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渠道的业务收入占到事业单位经费总额的相当比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不再局限于预算资金的管理,而代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因此,必须正确确认和计量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成本。而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现金收付与收入、费用没有配比关系,不能准确进行成本核算,无法考核业务绩效。权责发生制则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或产品所耗费资源的成本,并能更好地进行成本与绩效考核,提供更为有用的会计信息。
2.权责发生制可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事业单位应承担的债务和享有的债权,包括应收未收的收入,应付未付的费用支出等,均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以便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使长期资产和隐性负债都能得以全面反映,有利于准确地评价其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状况和水平。
3.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国际趋同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与世界各国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逐年增加,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与国际相趋同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制度。在目前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及非营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国际趋同下,我们仍然不放弃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将会形成“会计信息”交流上的障碍,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参与国际交流的竞争能力。
笔者认为,实行企业化管理及实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理应在财务核算上实行权责发生制。但对于由国家财政全供和差供的事业单位,由于其业务性质千差万别,资金来源迥异,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应该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总体上说,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大部分单位将逐渐采用权责发生制。但这并不是完全取消收付实现制,应两者优势互补,扬其之所长,避其之所短,以适应不同的管理决策需求,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