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学院图书馆 杨国强 王 涛
高校图书馆增强图书情报功能的途径*
河北衡水学院图书馆 杨国强 王 涛
随着知识经济的冲击,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收集及其工作方法,将受到严峻挑战,迫使高校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加工等各方面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许多高校图书馆除设立采访、编目、流通、阅览等常规部门外,还设立一个情报开发服务部。有些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图书馆还会分别设立医学情报部、科技情报部、财经情报部、法学情报部等等。就当前高校图书馆情报功能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教学、科研人员广泛地继承和利用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 节约教学、科研时间,避免人、财、物的浪费,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加速教学、科研的进展。
3. 克服情报需求过程中的语言障碍,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上述内容来看,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虽然不是直接从事创造发明活动,但它在促进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 网络“信息爆炸”带来的困境。
(1)网络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给网络信息的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使得网络上数字化信息的急剧增加与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网络信息生成、复制和流通的特殊性使得数字化信息相对于纸质文献更加难以管理。
2. 信息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和信息获取困难增大。长期以来,情报用户都是通过情报服务机构的文献检索和传递式服务来满足需求的,现在,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不同及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数字鸿沟”出现。另外,尽管网络基础建设不完善,因特网用户数量激增,却没有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均等的网络使用机会,不少过去使用传统信息服务的用户在因特网面前也束手无策。
3. 情报用户本身的条件制约了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
(1)情报用户网络意识差或不愿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网络意识是情报用户主观上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能否自觉、主动地去收集并加以整理成知识而利用。大量的用户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上,部分用户对网络抱着“敌对”的态度,他们宁可手工检索文献也不愿上网。
(2)用户不能利用网络准确表达自己的需要。不能正确地分析、处理大量的检索结果,导致其需求无法获得满足。
(3)用户支付情报费用的能力不够,制约了情报需求。
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情报职能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在具体做法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提高图书情报人员的自身素质。图书情报机构信息服务工作水平是由图书情报机构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所决定的。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开拓意识和竞争能力;有较强的信息意识,熟悉信息服务技术,能准确把握信息市场,能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快速获取信息资源并传递信息产品,对情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及深加工。
2. 加强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挖掘。信息挖掘已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专用概念。对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来说,网络上的任何一个信息库中总是存在大量冗余信息,要想从中将最有针对性的有效信息找出来,只能用信息挖掘的方式。信息挖掘可以革新传统的定题服务、专项服务等内容和方法,形成一个新的适合网络环境要求的书目情报服务组合,从而转变“为人找信息”的传统模式,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减少信息需求用户的无效查找。
3. 实现资源共享。为了提高整体效益,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全国各高校图书工作委员会的协调管理作用,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分布与特点,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学科情报文献中心作为高校图书情报系统的核心和全国情报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些情报文献中心的任务是按学科(领域)分工在各自负责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文献搜集齐全,向全国有关高校及其他单位报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本学科(领域)的数据库。
4. 改革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特点是封闭性和保守性。要充分发挥其情报职能,必须以开发利用文献资源为目标进行体制改革,建立以情报吸收、综合预测为重点的新型图书馆工作模式,按各服务对象的性质进行机构设置和人才配备。要进一步延长开馆时间,扩大开架借阅范围,建立数字图书网络,加速文献传递,节省用户时间,充分发挥文献的作用;开展口头及书面咨询服务,代查、代复制外文资料、原始文献,如会议记录、科技报告等;要不断调节馆藏结构,使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献比例逐年上升。有些高校图书馆很注重收藏博士论文和专利刊物等,说明其情报职能正在不断加强。
综上,我国高校图书馆必须立足实际,挖掘潜力,彻底变革,在继续发展教育职能的同时,利用本身在获取、传递文献信息方面的优势,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发展新的服务形式,建立多功能、多层次、高效率的综合性学术情报系统,从而充分发挥情报职能。
2010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衡水学院图书馆增强图书情报的途径探究”(20103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