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1-08-15 00:48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刘萍萍
河南科技 2011年8期
关键词:师生英语教学情境

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刘萍萍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刘萍萍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无论是从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学中对高智商的偏执追求,还是德育工作的缺失,都表现出眼下的教育正走上一条“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歧路。而随着21世纪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向我们显示出了教育发展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现代内涵

情感教育(Emotional Quotient Education)又称“和谐教育”、“愉快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目前国内外教育界有关情感教育的理论很多,但其教育核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

2. 提高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

3. 帮助学生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既是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

所谓英语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方法。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称为“唯理智教育”,它过分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和对专业技能的训练,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因此,在现代英语教学中,老师应努力创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张扬,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位学生既获得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又充满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的途径

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一要求决定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本质不仅是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单词、句型和语法之类的基础知识,也不是单纯地传授解题技巧,而是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英语学科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另外,从理论上讲,将情感教育作为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教育学、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客观需要。

英语教学是一种通过语言交流心灵境界的情感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动力,从而取得较大进步。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了有效利用情感教育理论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1. 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主。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讲英语”,学生被动地“听英语+记笔记”。这种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和灵活性,过分依赖课堂教学,“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实际上成了空话,造成很多学习者学习英语十几年仍然难以开口的尴尬局面,这正是教学中忽略情感教育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尽快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积极情感的培养上来。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依赖于学生个体的情感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课堂参与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充分利用教材,从中挖掘情感信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用来叙事、表意、抒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语言材料,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情感和意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示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仔细挖掘其中的隐性情感因素,尽力诱发悟性情感因素,并对不含情感因素的内容赋予适当的情感色彩。这样,可以有效拓展情感教育的渠道,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3.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实现情感互动。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贝尔(M.Buber)在《品格教育》中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意图,而是师生间的接触”,赞可天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明确指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英语教学作为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在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主动向学生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虚心听取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等。这样能够进一步加深师生间的情感,建立起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也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情感互动。

4. 施以赏识,发挥“情感效应”的积极作用。周弘先生说过,“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以平等、热爱、宽容为前提,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使其重塑自信,发挥出最大潜能,最终走向成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大学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较浓,积极性也高,因此常赢得老师的关注与肯定,他们也因此自我感觉良好,这是“自我实现”的典型体现。但随着新鲜感的消失,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原有的良好的自我感觉逐渐消失,在英语学习方面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此时,如果老师能够欣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不同优点,重新认识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个人在英语某些方面的天赋,充分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愿望。这样,学生总能在学习英语上保持浓厚的兴趣,“情感效应”的积极作用也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5. 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教学模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平台,尤其是教育情境的开发。情境本身蕴含“启发”和“问题”2个层面,它不是封闭的,可以展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发现问题。通过“情境互动”,学生不但可以实际练习英语,提高语言技能,掌握语言知识,还可以取长补短,开阔眼界,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兴趣,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创设语言情境时,不但要考虑新的语言输入材料,更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基础及情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适宜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输入的新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态势,充分感知新内容,并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准确地理解、顺畅地使用新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入手,创设情境,呈现新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营造事实情境,引入新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学习中的疑难或困惑入手,设置疑境,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展示新知,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建构悬念,激起猜想,并利用学生急于评价的心理,呈现新知,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运用情感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将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此外,从教学改革发展的角度看,情感教育有助于教师形成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推动教育理论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师生英语教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