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1-08-15 00:45张庆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22期
关键词:支具双下肢植骨

李 俊 穆 红 张庆明

颗粒骨打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是一种最新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除与手术操作有关外,还与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密切相关。针对患者围手术期不同阶段,采取正确的术前评估、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腰椎颗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患者38例,取得随访的31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男14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6.12岁。诊断:腰椎滑脱9例,退变性节段不稳6例,发育性狭窄16例。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12~18分,平均(13.19±2.12)分。31例患者均未出现硬膜撕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过伤口换药、应用抗生素、精心的护理已经痊愈。有2例患者术后单侧下肢麻木,经过功能锻炼及神经营养药物的配合使用,2个半月后麻木感完全消失。术后融合率99%。术后JOA评分24 ~29 分,平均(27.14 ± 1.19)分。术后采用 Zdeblick[1]评分方法进行评估,本组患者优16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

2 手术方法

取后正中入路,手术导航系统或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打入椎弓根钉。根据需要进行椎板减压,彻底松解需要减压的神经根,必要时切除增生内聚的部分小关节突。尽量采取单边操作,确定椎间植骨的位置后,切开后纵韧带及纤维环,用终板锉和专用刮匙处理终板,此时注意保留前纵韧带。将咬下的脊突、椎板等骨质仔细去除软组织,并修剪成3~5 mm的骨块,利用椎弓根钉将椎间隙适当撑开,在神经剥离子的保护下将植骨块逐块放入椎间隙内,用自制的植骨嵌插器将植骨块向各个方向夯实,尽量将植骨块放到对角线上。最后用一较大植骨块封闭窗口,使其与椎板后缘有5 mm的距离。适当加压,透视观察椎间隙高度[2]。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主管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的经验、成功病例,让患者看相关的宣教手册,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其正确地对待手术。向患者介绍科室技术水平,以增强患者的信心[3]。

3.1.2 术前准备

3.1.2.1 合并症的治疗 (1)对高血压患者要指导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监测血压。(2)对糖尿病患者,除严格控制饮食外,要监测血糖4~7次/d。控制空腹血糖在6~10 mmol/L,餐后血糖在8~10 mmol/L。(3)对骨质疏松的患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密盖息100个U肌内注射,每日1次,并配合口服碳酸钙750 mg,每日3次。

3.1.2.2 术前适应性训练 术前3 d,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卧床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尿潴留或便秘,并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方法是:用双手按住患者季肋部,限制腹部或胸部活动程度,让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再用力咳嗽、咳痰,3次/d。教会患者轴线翻身及双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

3.1.2.3 了解患者的术前症状 了解患者双下肢感觉活动、麻木情况及疼痛的位置、程度,以便于与术后作对比。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术后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24 h,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3.2.2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6 h内去枕平卧位,6 h后每2~3 h为患者轴线翻身1次,一手置于肩部,一手置于髂嵴部,双手同时用力,避免脊柱扭曲。

3.2.3 切口引流管护理 严密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如切口敷料渗血过多要给予无菌棉垫覆盖,引流管的位置要低于身体平面,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3.2.4 神经功能观察 术后要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仔细观察踝关节背伸及屈曲活动是否正常并与术前作对比。本组2例患者术后单侧下肢麻木未改善,遵医嘱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弥可保500 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5 d后麻木感稍有改善。出院后指导患者继续口服弥可保片1000 μg,每日3次,连续10周。随访2例患者10周单侧下肢麻木感完全消失。

3.3 并发症的护理

3.3.1 脑脊液漏的护理 护士要观察引流液性质,如引流液颜色明显变淡要考虑为脑脊液漏,及时通知医师。本组发生1例脑脊液漏,通过经常换药,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未发生颅内感染。发生脑脊液漏时:(1)可将床尾抬高30°[4],让患者俯卧位,去除负压引流后用沙袋加压切口,如有渗液用无菌棉垫覆盖,通知医师更换敷料。(2)每天更换床单,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同时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3)控制家属陪住,每日定时通风。

3.3.2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每日用安尔碘III消毒尿道口,每日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3000 ml以上,防止尿中沉淀。留置尿管时间长者,应夹管,每隔3~4 h开放1次,以训练膀胱反射或自律性膀胱收缩功能[5]。

3.3.3 便秘的护理 指导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西芹、香蕉、薯类等,忌食辛辣油炸食物[5]。患者术后遵医嘱服用麻仁软胶囊,促进肠蠕动,软化粪便。

3.3.4 肺部感染的预防 患者术后因切口疼痛,惧怕用力咳嗽,应鼓励做深呼吸咳嗽,协助患者叩背排痰,由下至上。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指导患者经常做上肢外展运动以扩张胸廓。本组患者均未发生肺部感染。

3.4 功能锻炼 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双下肢主动伸屈运动,对于活动受限者行被动活动。引流管拔除后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预防神经根粘连并锻炼髂腰肌、股四头肌力量。患者取平卧位,双下肢伸直,调整呼吸,吸气时缓慢抬高右腿,在不诱发疼痛的情况下尽可能抬高,自然呼吸,保持6 s,缓慢落下。在放下右腿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双腿交替进行,20 min/组,4~5组/d。术后7~1 0 d指导患者进行“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枕部为支点(五点支撑)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10 ~20 次/组,3 组/d[6]。

3.5 安全护理 患者术后卧床2周,初次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近。帮患者佩戴好腰部支具后,将床头摇高40°,患者无不适,继续将床头摇高90°,患者如无头晕,护士将助行器备至床旁,必要时护士可用双膝协助支持患者下肢。患者下床活动要注意安全,地面湿滑时告知患者不要下床,防止摔伤。

3.6 支具的护理 (1)支具必须在床上佩戴,将支具松紧度调节好后下床活动。(2)除去支具后仰卧于床上,腰下垫薄枕(高3~4 cm)维持腰部的生理前突,也可侧卧,在季肋部垫高3~6 cm,维持脊柱的正直,防止加大椎体的侧方压缩。(3)讲解并教会患者清洁支具的方法,以防保护不当失去支具作用。方法:用温水加普通清洁剂将支具清洗干净,用毛巾拭干抚平,或平放于阴凉处晾干备用[7]。

4 出院指导

半年内不提重物,禁止脊柱旋转运动,弯腰时避免突然用力。少取坐位,减少胸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腰部不能负重。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排便时间太长所致的腰肌疲劳。避免做弯腰动作,取低物时需先蹲下再取。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要避免弯腰、挑担、扛物等重体力活动。定期复查,3个月、半年、1年复查,出现不适及时门诊就诊。

5 小结

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椎体间融合作为最有效的融合方法,已经被广泛采纳。融合方法包括椎间融合器、融合器+植骨、单纯植骨等,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很大。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的应用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损伤小,融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2]。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非常重要。

[1]Zdeblick TA.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of lumbar fusion:preliminary results[J].Spine,1993,18:983 -991.

[2]张庆明,沈惠良,曹 立,等.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1):801-806.

[3]李少平,徐 莉,耿汇涓.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8,3(1):126.

[4]王裕凤.34例腰椎融合术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3):60 -61.

[5]刘雪芬,朱文雄.侧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12):3159 -3160.

[6]张俊娟,钟小雨,范雷明,等.25例行Wallis弹性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5-27.

[7]韩秀玲,丁 宇,李卫华,等.胸腰骶支具应用于脊柱融合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4 -35.

猜你喜欢
支具双下肢植骨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