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模糊语在外向型词典中的处理

2011-08-15 00:49周燕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原型词典语境

周燕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数字模糊语在外向型词典中的处理

周燕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笔者首先对“一句话”这个模糊用语的含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的语用扩充问题进行详细研究。进而反复对比研究现有的多本外向型汉语或汉英学习词典中对“三”字的释义,揭示了现有词典在具体语境下,语用扩充的不足,忽视了一些重要的非原型意义的呈现。最后给出自己对“三”字释义的改编,旨在引起词典编撰者对语用扩充和非原型意义的重视,以期对今后外向型词典的编撰和发展有一点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

模糊语;语用扩充;非原型意义;外向型词典

1.引言

表达式或词汇信息的含糊性、不确定性等现象体现了日常言语交际中信息传递与理解中的非刻意性(nonliteralness),反映了语言使用的松散性(冉永平,2008)。试分析前中超俱乐部投资人,原健力宝俱乐部董事张海在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 “足协很多时候采取一些非法律手段强行拿走我们俱乐部资产,比如我们今年联赛的正面19块广告牌和许多项目产品的赞助,就被足协一句话收回了。拿深圳队为例,足协对我们说因为“撞车”,他们已经错过几千万元的赞助收入,这个损失谁来弥补?再说,19块广告牌的价值是多少?我们说150万美元一个专项的赞助,这样2000万美元就被拿走了。” (《张海开“炮”》,新浪网)。这里的“一句话”不能照字面意义理解。数字“一”在这里从精确词转化成模糊词。由上文可知,其实不止一句话,是好几句话,在这里只表示相对较小的约数。我们不用数数足协一共讲了几句话,精确地表达出来,那会让人觉得可笑,不合逻辑。“一句话”已经能够让听众明白,达到了很好的交际效果。

笔者在这里试对此类词语的松散现象和模糊用法及其语用扩充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和不完备等特征,并探讨其在外向型汉英或汉语词典中的应用与改进建议,相信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对“一句话”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上文中的“一句话”是松散言谈(loose talks),是约略(approximation),模糊(fuzziness),笼统(generality) 用法。语用含糊:指在言语交际当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说话人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故意使用不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使用现象。简言之,就是指说话人对含糊语言的刻意使用。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把它当作一种交际策略来应用 (冉用平 张新红 2007:79)。而松散信息,非字面的语义等值,属于语言交际中的非刻意用法说话人所指称的对象不是确定的,往往存在范围、等级或程度的伸,而听话人在话语理解时则需根据特定的语境范围对该指称信息进行收索与选择,找到其最佳的关联对象(冉永平2008),他要付出比获取原始意义更多的认知努力。交际中很多词语、结构甚至整个话语的理解都是松散的,存在程度、范围和等级等方面的可张可驰。因而可能出现信息理解的不确定性或信息所指的多向性(冉永平 2008)。

根据Austin的言语行为,这里的“一句话”不能仅按其以言指事行为(locutionary act)来理解,也应考虑其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即不仅局限于其字面意思的理解,还要考虑说话人旨在实施的某种交际目的或想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行为(何自然 2004:63)。这里,张海用“一句话”的夸张手法,旨在引起听众对足协巧取豪夺,轻轻松松非法占有俱乐部资产的愤慨。

语言具有自身的明晰性,又具有内在的模糊性(王寅2001:166)。最早注意模糊现象的是希腊哲学家尤布利德斯,但是从他以后的两千年左右,人们严重忽视了自然语言词语的模糊性,没有把它看作哲学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伍铁平1999:137)。1965年美国科学家札德(Lofti Zadeh)在其首创模糊数学的论文中最先用fuzziness表达作为科学概念“模糊”,以区别于vagueness(包括“不明确”“含混”“含糊”和“模糊”等意义)这个非科学的生活用语(伍铁平 1999:134)。

我们不难发现,在有的语境下用含糊语比精确语好。首先,精确的语言,有时脱离生活,显得不伦不类。其次,模糊是修辞中常用的手法,在修辞中能起到精确所起不到的作用。交际时有时并不为了传递字面意义或含义,说话人还会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以产生特殊的交际效果。语用含糊是常用手段之一,它往往可以产生或增强话语的讽刺、幽默等效果(冉用平 张新红 2007:80)。“一句话”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的修辞美和韵味是不可言传的,无法用精确语言表达的。正因为语言的模糊性,才使得语言具有弹性、生气、灵活多变。第三,语用含糊是一种交际策略,可服务于不同的交际需要。最后,有些模糊词在一定的环境和上下文中获得某种感情色彩(伍铁平 1999:384)。如,“一句话”符合张海向足协开炮的语气,夸张地讽刺和抨击了足协强取豪夺、轻轻松松、非法占有俱乐部资产,如探囊中之物的可恶行径,反应了张海对足协的极度反感之情。

为什么含糊语“一句话”并不影响听众的理解和交际?模糊词语具有限界性,只要双方所理解的语义处在这个语境限制之中,双方就会达成共识,交际便成功(王寅 2001:173)。有不少人认为语言是越精确越好,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维特根斯坦认为:虽然精确的语言是令人仰慕的,但是它们不仅是脱离生活的,在生活中无法使用。语言存在模糊性,但是只要它正常地发挥作用,达到目的,那么它就是适合的(王寅 2001:166)

“一句话”似乎违背了Grice提出的有关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中的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要的,即不要提供交际以外的额外信息或少提供信息,即提供的信息不多也不少。如果按照Grice的量的准则,张海在这里应该说成我们今年联赛的正面19块广告牌和许多项目产品的赞助,就被足协好几句话收回了。但是听者在这里并不追求信息的精确性,而且把“一句话”改说成“好几句话”,夸张的效果失去了。其实,“一句话”遵循语言经济原则,语言的含糊表达有助于提高交际效率。

另外,听者会根据语境对模糊语进行语用充实。交际意义的语用充实涉及两个过程:(1)语用收缩或收窄;(2)语用扩充或扩展。它们是话语理解中松散信息加工的两个不同过程(冉永平 2005)。这里的“一句话”属于语用扩充。语用扩充:在语境下对词义或组合意义进行扩展或扩充,比如获取接近于语义原型的交际信息,或获取弱化后的语义意义原型甚至偏离该原型的所指信息。说话人必须在各种选项(即语用集合)中抉择一个具有最佳关联的语境选项(冉永平 2008)。语用集合,表示某一词汇及结构在特定语境下引起的、接近于语义原型或语义组合的近似信息(冉永平2008)。

对一些非原型用法,因其与原型意义之间产生了信息差,我们对其进行语用搭桥,也就是以语境为依托,对它们进行语用充实。一旦听话人认为自己寻找到足以关联的语境信息,语用扩充即告停止,而不会无限延续下去。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词典释义、编码释义属于非语境意义,语用扩充后的交际意义则是一种语境信息,也可能是原型意义的延伸与扩充(冉永平 2008)。

3.模糊语语用扩充举隅

(1)听到黄健翔担心女儿以后的发展,刘仪伟很有气概地说:“辞职后大不了我来养你女儿,我是你女儿的干爸爸啊!”

黄健翔说:“刘仪伟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我就下定决心写了辞职信。”

(《体育圈还是娱乐圈?》娱乐星闻.Tom网)

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精确思维,以致于确信是那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骆驼。其实压死骆驼必然是最后一个模糊量,所传载的是松散信息,而非字面的语义等值,比如说,最后10根到30根稻草。所以这里的一根是模糊用语,表示一个相对较小的约数,表示重量极轻。

又如,

(2)“看昨天的焦点访谈了吗?”

“看了。国有船行恶性竞争,便宜了小日本,可悲的中国人啊!!!”

(新浪网 聊天室)

“小”这个模糊词,听话人可以在话语理解时,根据这段对话的上下文语境,对该指称进行语用扩充,找到其原型意义以外的交际信息等的待选项,及找到“小”的语用集合:个子矮小,国土面积小,资源少,文明历史短,蔑视、憎恨等贬义的感情色彩。然后在这些待选项里,进行搜索与关联选择,最后找到的它最佳关联选项是表示蔑视、憎恨的感情。

4.现有外向型汉语或汉英学习词典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1995)是国内比较早的,为满足外国学生的需求编撰的一本颇负声望的外向型汉语单语学习型词典。《汉英双解词典》(1997)是权威王还编的一本外向型汉英学习型词典。我还参考了徐玉敏编《当代汉语学习词典》(2005),它的序言中称这是一本积极型单语外向型词典,并称之为在国内外都是一项创举。我分别阅读这三本词典的同时,发现他们的的释义存在问题。

在这三本词典中,“三”的释义可归纳为两条:①数目,二加一后所得;② 表示多数或多次。但是 “三寸金莲”中的“三”也是模糊用语,表示中国古代妇女的脚包裹的很小,大概三寸左右;再看 “三言两语”,“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些“三”都不能照其字面意义来理解,是模糊用语,是个表示较少或较小的约数。问题是,以上三本词典中只列出了“三”的两个释义,那么我所举出的以上几个成语中的“三”可以用哪一条释义来解释呢。好像不能,所以这三本词典中的“三”的释义不完整,需要改进,特别是在以上语用扩充方面存在不足。我想把“三”的原型意义以外的交际意义等也提供到外向型汉语或汉英词典中去,能更好地解决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特殊需要。因此,结合以上对“三”的非原型意义分析和语用扩充,笔者在这里重新将其释义如下:

三 sān [数]①数目字,二加一所得。[例]一天吃~顿饭。/三角形有~个边。②表示多数或多次。[例]上级已经~令五申了,怎么还不执行?/在作出人生重大决策之前,必须~思而后行。③ 表示少数或小。[例]古时候的妇女包的小脚,被称之为~寸金莲。/我向你恭敬的请教,你~言两语就把我打发了。

5.“一句话”之类模糊用法对词典编纂的启示

首先,现有词典大都存在的问题是:在偏离语境因素的条件下进行原型语义(非语境意义)的阐释,其实一些非原型用法(交际意义,或原型意义的延伸与扩充)也值得引起词典编撰者的足够重视。虽然big 5以及不少国内词典已经引起了重视做出了不少改善的尝试;但仍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科研问题。特别是外向型汉语或汉英学习词典,发展较为落后,今后词典编撰者更要考虑到国外读者学习汉语时存在的特殊情况,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所必须的多方面的词语知识。

其次,将模糊概念引入词典编纂中,可以成为我们在该模糊的地方不必下精确的定义的理据。

[1] Levinson,S,Presumptive Meanings:The Theory of 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Cambridge,MA.: MIT Press,2000.

[2] 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伍铁平.模糊语用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冉永平.论词汇信息的松散性及其语用充实[J].外语研究,2008,1.

[7] 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J],2005,5.

[8] 何自然.当代语用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 孙全洲.现代汉语学习词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0] 王还.汉英双解词典[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11] 徐玉敏.当代汉语学习词典[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H06

A

1008-7427(2011)04-0107-02

2011-02-28

猜你喜欢
原型词典语境
包裹的一切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原型理论分析“门”
跟踪导练(三)2
漫画词典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