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青,石 鑫
眼科手术除特大开眶及7岁以下患儿全身麻醉外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止痛方式,局部麻醉手术病人术中处于清醒状态,对外部刺激较为敏感,易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1],且传统手术头架位置较低,铺巾后堵住病人口鼻极易导致呼吸不畅,尤其是伴随有心肺疾病病人,病人感到烦躁、呼吸困难、憋气等不适,导致病人难以遵从医嘱,自行活动头部、四肢,引起眼压升高、局部出血、虹膜脱出等并发症。2008年1月起采用新型改良呼吸架,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8年6月手术病人50例,均采用局部麻醉清醒状态下手术。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5岁~78岁,平均61.5岁;文化程度:初中22例,高中19例,大专7例,本科2例。术前均对病人进行访视,具体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须知及注意事项。针对不同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2008年1月起采用新型改良呼吸架,同时加强术中的护理配合,努力使病人在术中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灵性的统一和谐,积极主动参与配合手术,增进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病人的舒适度。
1.2 改良呼吸架的应用 制作1根与眼科手术床头架同宽的U型不锈钢支架备用,双圈固定环2个,固定环1圈套于手术床头架杆上固定牢固,另一圈备用。协助病人平卧于手术床上,头放在头圈上固定,将呼吸架的两腿分别插入固定环的空圈内,调整呼吸架的高度在病人鼻部上5 cm处固定牢固,常规消毒、包头、铺手术巾于呼吸架上,形成一呼吸换气空间,以改善病人的呼吸舒适度。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改良呼吸架的应用,使病人呼吸通畅,增加了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及配合程度。
2.1 术中观察 麻醉显效后,观察用药后病人的意识、反应、血压、脉搏、呼吸、血氧监测的情况。应用改良呼吸架可以使病人呼吸顺畅,显著改善病人的呼吸舒适度,如有心肺疾患的病人,给予改良呼吸架鼻导管吸氧。如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先兆,如呼之不应、肌肉僵直、意识淡漠、躁动、呼吸异常等及时通知麻醉师,开放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准备。进行注射等护理操作时稳、准、快,动作轻柔娴熟,减少疼痛刺激带给病人的不适。
2.2 加强舒适护理
2.2.1 环境舒适 室温根据病人需求调节,湿度为55%~65%,使病人在术中体感较为舒适。糖尿病病人注意足部保暖。
2.2.2 体位舒适 按手术体位标准摆放体位,做到头正、眼正,不影响呼吸,避免颈胸部受压,上肢应置于身体两侧,不能交叉于胸前[2],心脏病病人平躺后感到憋气的加用氧气吸入。必要时采用予局部肢体按摩等方法减轻病人的身体不适。
2.2.3 生理舒适 及时解决病人的生理需求,术前静脉输注甘露醇或手术时间过长需排尿病人,可由巡回护士协助病人采用侧卧位床上排尿。
2.2.4 心理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重视仪容仪表,可增进病人的视觉舒适度。端庄的外表、轻巧的动作、自信的表情,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感觉舒适度,对于视力低下病人要注重增强病人安全感,最高效实用的方式推荐手拉手护理。当病人进入手术间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即将进行的手术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对于紧张的病人术中要给予言语安慰和触摸,如握病人手,让病人感到护士的关心从而放松,对病人的配合提出表扬、鼓励。满足病人心理需求,选择恰当的称谓,语言表述清楚,言词切合实际,认真聆听病人的倾诉,适时表达对病人的理解与支持,真诚待人,从而满足病人被尊重的需要。局部麻醉手术病人术中处于清醒状态,护士在巡回工作中不应该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保持手术间的安静。
舒适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了不愉快的程度[3]。改良呼吸架下实施眼科局部麻醉手术中应用舒适护理,不仅使接受眼部局部麻醉手术病人在术中舒适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还加强了病人与医护人员间的沟通,明显减少病人因配合不良导致的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率,使病人在手术中处于较佳的身心状态。通过舒适护理的具体实施,使护士角色由单纯手术巡回逐步转向教育、预防、治疗为一体的手术保障者,充分发挥巡回护士的作用。
[1]李江,马民玉,李晓辉.老年病人眼科手术监测与护理[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5,27(5):391.
[2]潘鑫.现代化手术室护理实用全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76.
[3]梁翠林,张银凤,孙芳梅.舒适护理模式在住院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A):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