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2011-08-15 00:43王曦堃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家属护士心理

王曦堃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 郑州 450014

ICU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王曦堃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 郑州 450014

目的分析ICU患者的心理反应与特点,并探讨有效而实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大大降低ICU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ICU患者;心理分析;护理干预

ICU病房是收治各种重症和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重症监护室。它集中设置了医院最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由医术高明的医师和训练有素的护士精心治疗和护理,从而有力地逆转和阻断危重病情的进展,使患者早日病情稳定,转危为安。但同时患者进入ICU后,由于无亲人陪伴,加之病痛的折磨,便会产生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经国外调查发现,在转出ICU的患者中约50%对其在ICU中经历保存痛苦记忆,70%以上患者存在焦虑与躁动。可见ICU在利用先进治疗仪器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为抢救赢得时间的同时也给患者心理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对ICU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1 心理分析

1.1 环境因素

1.1.1 环境陌生:意识清醒的患者在ICU感到压力非常大,紧张的气氛、复杂的医疗设备、环境嘈杂,患者终日看到的是监护信号及医护人员忙忙碌碌工作的身影,特别是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死亡,更易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这些紧张的氛围均造成了患者的视觉超负荷。

1.1.2 噪声:美国环保局WHO建议医院噪声白天不>45 db,如果噪声超过60 db就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疼痛感加剧,产生心烦、头痛、抑郁等症状。但有关研究证明[1],ICU的噪声污染在每天的任何时候都高于标准,最高可达到80 db,Kahn等认为,噪声主要来自谈话、监护仪报警、呼吸机等,这三类噪声分别占噪声总量的26%、20%、8%,这些均会引起患者听觉超负荷,使患者产生高度焦虑、烦躁。

1.1.3 光线刺激:ICU一般都是通宵照明,昼夜不灭的灯火很容易让患者昼夜不分,缺乏时间感,从而导致患者睡眠不足,生物钟紊乱。

1.2 人员因素 (1)ICU较为封闭的治疗环境,谢绝探视或每日极为短暂的探视时间,使患者与家属亲友隔离,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2)医务人员忙于处理工作,无暇与患者交流沟通,而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更是无法表达需要,从而更易产生烦躁,忧郁,消极的心理反应。

1.3 治疗因素 (1)各种有创性检查治疗,各种留置管道,伤口疼痛,强迫体位,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造成情绪的改变。(2)病情的迁延变化,不尽如人意的治疗效果,都会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

2 护理干预

2.1 改善环境

2.1.1 促进环境和谐:监护区域环境的安排,布置,工作程序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的舒适与方便,以协助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应保持环境的安全,安静,整洁和舒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床,合理的空间,并保持病室适当的湿度和温度。多个患者居住的大房间病床之间应用淡蓝或淡绿色布帘遮挡,给患者提供相应的私人空间,保护患者的隐私。并保持病室光线柔和适宜,避免强光直接照射患者的眼睛,在患者没有太大的病情变化和危重抢救时,睡前将灯光调暗趋于柔和,不但能保证患者进行足够的睡眠和休息,还可使患者不因光线太暗而恐惧。

2.1.2 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医务人员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对患者的医疗及护理活动应相对集中,除特殊情况外,各种治疗及护理项目应集中在白天进行,尽量避免占用患者的休息时间。危重患者的抢救应尽量安排在单间,以免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减轻医疗仪器工作时发出的声响,根据情况调小各种监护仪器的音量,当监护仪器报警时,应及时排除报警原因,沉着,冷静,反应迅速。避免造成紧张气氛,必要时向患者解释。

2.1.3 维持良好的医院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因此,护士在具体的医疗护理活动中,要做到不分民族、信仰、性别、年龄、职业、职位高低,远近亲疏,均一视同仁。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尊重患者的权利与人格。患者则应该尊重护理人员的职业和劳动,在治疗护理中尽力与护理人员合作,以充分发挥护理措施的效果,促进早日康复。

2.2 心理护理

2.2.1 加强语言的交流:在护患之间,语言是特别敏感的刺激物。它能影响人的心理及整个机体状况乃至人的健康,成为生理和心理的治疗因素,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在护理活动中,护士应善于应用语言,通过恰当的交谈,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疾病,减轻消极情绪,帮助患者肯定自己的价值并维护患者的自尊。资料显示,每班护士至少花5min时间与患者说话交流,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2],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视、听、运动、感觉、理解与语言交流能力,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而忽视患者的存在。要舍得花时间与患者交流,并随时将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

2.2.2 重视非语言的交流:非语言性交流对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ICU部分患者因有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失去了语言能力,护士应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规范化手势、图片卡、写字板让患者表达自己的意愿,大多数患者通过简单规范化的手势就可表达自己的主要意愿,而对于文化程度偏低或来自边远地区听不懂普通话的患者,可选用图片卡将使用频率较高的需求(如冷、热、痛、想知道病情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的卡片,嘱患者点头或摇头表示,从而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给予解决,对于有一定文化的患者可用写字板让他将自己的需求写下来,并给予解决。这样护士既可以满足患者需求,又能及时准确把握其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3 其他支持系统

3.1 完善探视制度 患者突发疾病,进入监护室治疗,无家属陪伴,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探视的时间及其住监护室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家属探视的次数及时间,让患者和家属有一定的时间接触,如帮患者洗漱、协助进餐、背部按摩、肢体被动活动,以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感情交流,既可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又可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感,促进患者康复。

3.2 家属情感支持 家属是患者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家属的反应,情绪和心理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应鼓励家属多亲近,多安慰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必胜信念,早日从孤独恐惧中摆脱出来,促进早日康复。

总之,ICU患者的监护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仅靠热情和爱心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护士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知识,并善于发现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才能促进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1]向海燕,唐春炫.ICU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06,3:90-91.

[2]刘化侠,沈学.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不适及原因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2:112-113.

R473

B

1007-8991(2011)06-0122-02

(收稿 2011-05-25)

猜你喜欢
家属护士心理
最美护士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心理感受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